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壤中残留毒死蜱的作物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盆栽实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红壤中残留毒死蜱农药对小麦、油菜苗生长及其对农药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中残留毒死蜱初始浓度为1~10μg/g,20d后,小麦苗地上部吸收的浓度可达0.257~4.50μg/g,油菜苗地上部吸收浓度可达到0.249~2.02μg/g;红壤中残留毒死蜱浓度低于10μg/g,对小麦苗地上部鲜重没有显著影响,低于5μg/g,对油菜苗地上部鲜重没有显著影响;残留毒死蜱在油菜苗根际的降解比非根际快1.4~4.2倍;油菜苗根际土细菌、真菌数量分别是非根际土的3.18倍、1.84倍,而放线菌数量差异不大;根际土比非根际土pH值低约0.19~0.23.  相似文献   

2.
不同外源条件下稀土在小麦植株中的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了全国14个稀土施用区3种不同施用条件(土施、喷施、拌种)下的成熟小麦样品及未施用稀土对照样品,利用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小麦植株的根、茎、叶及籽粒中14种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别探讨了不同外源下小麦植株各部位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与有关文献中的报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施和拌种的小麦各部位没有发现明显残留,施用样各部位稀土总量比对照样增加约5%-10%,其分布模式与土壤类似;喷施的小麦样品的根、茎、叶中稀土残留严重,其含量比对照样高一个数量级,其分布模式与土壤及对照完全不同,表现为轻稀土更富集;3种施用方法的小麦籽粒中稀土残留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来源于绿肥(GM)、堆制过的猪粪(CP)、新鲜猪粪(PM)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农药毒死蜱消解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DOM能促进毒死蜱在土壤中的降解,显著降低植株对毒死蜱的吸收。在所研究的毒死蜱和DOM浓度范围内,添加GM、CP、PM处理可使土壤-植物系统中毒死蜱总残留量比对照处理(CK)分别减少10.6%、31.1%和36.0%,其中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量降低了5.76%,16.39%和37.36%;植株中毒死蜱积累量降低了61.39%,35.12%和20.81%。研究结果可为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超声提取、氧化铝-硅胶组合填料层析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建立了设施番茄植株根、茎、叶和果实中同时测定百菌清和毒死蜱含量的分析方法。针对设施番茄植株叶绿素含量高的特点,优化了层析柱填料和洗脱溶剂配比,并研究了两种农药在层析柱中的洗脱规律。结果表明,在番茄根、茎、叶和果实中,百菌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洛克沙胂在青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向土壤中施加含洛克沙胂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研究有机肥中的洛克沙胂在土壤-蔬菜中的降解、迁移转化及残留.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加低浓度的洛克沙胂对青菜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比于对照组减产15%~32%;青菜对土壤中砷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且其根部为砷主要蓄积部位;土壤中总砷含量与施入洛克沙胂的量成正相关,并且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再下降,最高达12.94 mg·kg-1,土壤无机砷含量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并于30 d后趋于稳定,占总砷的66.75%~98.56%;青菜中总砷含量与土壤总砷含量及青菜砷富集系数之间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洛克沙胂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缓慢,含洛克沙胂有机肥量添加量高于5 000 kg·hm-2时,45 d后土壤中有洛克沙胂残留;施入一定量的洛克沙胂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对于霉菌和放线菌的生长,较低浓度的洛克沙胂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较高浓度的洛克沙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水样中的毒死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制了毒死蜱多克隆抗体,考察了离子强度和甲醇含量对抗原抗体竞争反应的影响,对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最终建立了水样中毒死蜱的残留检测ELISA方法。结果表明,毒死蜱对抗体竞争性结合的I50为76.8μg/L,方法检出限为5.2μg/L。河水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分别采用ELISA和GC测定,用ELISA方法测得水样中毒死蜱的添加回收率为93.40%~102.1%,C.V为4.04%~5.18%,在水样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8μg/L,检测灵敏度远高于GC,符合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小麦根系吸收土壤中的~(14)C-辛硫磷,经茎转运到植株地上各部分,累积在小麦叶片中的~(14)C-辛硫磷残留物再通过蒸腾、代谢和光解等途径不断转移和消解,或以~(14)CO_2,或以其它含~(14)C-化合物形式向体外逸出,经过整个生育期(90天)的转移和消解,麦收后土壤中仍有少量~(14)C-辛硫磷残留物,这些残留物或以含~(14)C土壤蒸发液形式、或由土壤微生物作用分解成~(14)CO_2逸出土壤。  相似文献   

8.
两株毒死蜱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农药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驯化出两株能够降解毒死蜱的菌株HY-2与HY-4,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分析的基础上,又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其对毒死蜱和其它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2个菌株均属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ns),HY-4对毒死蜱的降解能力大于HY-2.2个菌株降解毒死蜱的适宜条件为:外加葡萄糖浓度3g·L-1,培养温度35℃,初始pH值8.0,毒死蜱初始浓度80mg·L-1,接种量20%(体积比,菌体密度:稀释到所配菌悬母液(OD600=2)的0.5倍).酵母膏含量对降解的影响表明,当添加3g·L-1的葡萄糖时,最适的酵母膏含量为1g·L-1,而不添加葡萄糖时,最适的酵母膏含量为5g·L-1.2个菌株对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研究发现,HY-2和HY-4对初始浓度为100mg·L-1的甲基对硫磷60h的降解率分别达64.7%和88.7%;然而,2个菌株对初始浓度为100mg·L-1的三唑磷60h的降解率仅为13.3%-14.2%,降解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丁草胺在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及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前言丁草胺(Butachlor),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除草剂,其化学名称为N-J氧甲基-2′,6′—二乙基氯代酰替苯胺。主要去除一年生禾本科和莎草科等杂草,对藻类也有一定的防效。丁草胺有一定毒性,大白鼠口入LD_(50)为3300mg/kg(乳油);鲤鱼48hTLM为0.81ppm;对人眼、皮肤均有刺激作用。其在水稻田中的残留动态,亦有所报道。但关于它在各种条件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及其对蔬菜生长的影响,国内尚少报道,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试验用江苏昆山的10%丁草胺粉剂,土壤为上海农学院农场水稻土(轻壤,有机质2.48%)。 2 降解试验 2.1 试验设计如下(表1): 试验1~3,各设置对照、湿土(含水量15%~  相似文献   

10.
油田区土壤石油烃组分残留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揭示石油开采区土壤石油烃组成及残留特性,探讨石油污染物的来源与风化程度,采集了胜利油田孤岛和河口采油区共5口油井周边土壤样品及原油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原油及土壤样品中的链烷烃(正烷烃+姥鲛烷+植烷)及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共51种石油烃单体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原油相比,油田区土壤总提取物中链烷烃与PAHs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土壤石油烃的组分构成与原油相比,链烷烃中碳数小于12的正烷烃比例明显降低,而高碳数正烷烃比例增加.选择正十八烷/植烷作为指示土壤风化程度的标志,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分析其与土壤中各石油烃组分的关系,结果显示碳数大于33的正烷烃与中环芳香烃具有高残留性.利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用于土壤石油烃来源识别的4个指标,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石油烃具有明显的原油"指纹".研究结果为油田土壤污染特性的认识提供了依据与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水分调控下旱地土壤中毒死蜱的消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水分调控下旱地土壤中毒死蜱的消解特性,通过盆栽试验及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旱地土壤中毒死蜱消解速率及其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中毒死蜱的消解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缓,并且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中毒死蜱的消解速率不同,施药45 d后,5个水分处理(20% FC、40% FC、60% FC、80% FC和100% FC,表示田间持水量依次为20%、40%、60%、80%和100%)下毒死蜱的消解率分别为65.58%~85.56%、70.71%~89.64%、76.30%~95.33%、72.53%~97.60%和70.57%~90.80%,其中以80% FC下的消解速率最快,60% FC下次之.②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土壤中毒死蜱的消解过程(R2>0.88),消解速率常数(k)最大为0.099 0 d-1.③土壤中毒死蜱的消解速率与w(有机碳)、w(DOC)(DOC为可溶性有机碳)和w(MBC)(MBC为微生物量碳)均呈显著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水分条件的改变致使土壤中w(有机碳)、w(DOC)和w(MBC)发生变化,进而对土壤中毒死蜱的消解速率产生较大影响.④大豆、玉米和小麦根际土壤中毒死蜱消解速率均快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中毒死蜱消解速率表现为大豆土壤(0.099 0 d-1)>玉米土壤(0.080 6 d-1)>小麦土壤(0.069 6 d-1).研究显示,改变土壤水分含量可有效调节土壤中毒死蜱的消解,并为农业生产中毒死蜱的安全施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氟污染区土壤中水溶氟与总氟土壤性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氟污染区土壤中水溶氟与总氟、土壤性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污染区土壤中水溶氟与总氟(r=0.9272)、交换性铝(r=0.7103)、有机质(r=0.5551)之间呈非常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与交换性钙(r=-0.6424)、pH值(r=-0.5431)呈非常显著负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13.
东祁连山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祁连山东段天祝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研究选取天然草地、退耕自然恢复地、燕麦地和多年生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影响显著。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退耕自然恢复地(1.104 g/cm3)>多年生草地(1.061 g/cm3)>燕麦地(1.011 g/cm3)>天然草地(0.781 g/cm3);总孔隙度为天然草地(68.196%)>燕麦地(60.606%)>多年生草地(58.93%)>退耕自然恢复地(57.5%);土壤最大持水量和土壤稳渗速率天然草地最大(681.966 t/hm2和3.02 mm/min),退耕自然恢复地最小(575.005 t/hm2和1.004 mm/min)。从土壤持水性能和入渗性能来看,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天然草地最好,退耕自然恢复地最差,燕麦地和多年生草地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能优于退耕自然恢复地。  相似文献   

14.
采用MINTEQA 程序计算出在无机离子SO2-4 存在下,轻(La)、中(Gd)、重(Y)3 种稀土元素在溶液中的形态分布.研究了在水培条件下SO2-4 对3种稀土元素在小麦幼苗根、茎和叶部的积累规律.热力学实验表明,小麦幼苗在加SO2-4 的稀土元素溶液中培养30d 后,小麦根部对La、Gd 的积累受抑制,而对Y的积累却明显提高;加入SO2-4 后茎叶部对La、Y积累值改变不明显,但对Gd的积累有所增加.生长动态实验表明,在SO2-4 存在下,小麦幼苗根部对稀土的积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其积累值符合线性递增函数方程,相关系数r> 0.94;而茎叶部最初积累能力较强,SO2-4 的加入对小麦植株动态吸收稀土规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作物生长对施用生物炭的响应,为生物炭在农田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生物炭施加量为0(B0对照)、 5(B1)、 10(B2)和20 t·hm-2(B3)这4个处理,结合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冬小麦扬花期和成熟期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 pH值、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含量、冬小麦生物量、氮吸收和产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均表现出增加趋势.高通量测序结果得出B2处理显著降低了扬花期细菌群落α多样性;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对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和物候期的总体响应在分类上一致,本研究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5%),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下降,但随着生物炭的施用,变形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冗余分析、共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LI6400-09呼吸室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平作(T)、垄作(R)、平作+覆盖(TS)、垄作+覆盖(RS)这4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小麦作物生长季节的土壤呼吸及其水热生物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殖生长阶段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范围为1.100~2.508μmol.(m2.s)-1,各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RS>R>TS>T.各处理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表现为T>R>TS>RS.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Q10值分别为1.25、1.20、1.31和1.26.5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高低排序为TS>RS>T>R.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以抛物线曲线拟合最好,说明存在土壤呼吸最强的土壤含水量点,本研究得出小麦生殖生长阶段在土壤含水量的响应阈值为14.80%~17.47%.土壤动物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螨目,与土壤呼吸存在一定相关性,对照处理和垄作下相关性高,而秸秆覆盖的处理土壤呼吸与土壤动物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艾比湖湿地内土壤盐结皮(SSC)与土壤特性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影响SSC厚度的 自然要素.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湿地内选取30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并在其周围选取无SSC的样点(30个)作对比,对研究区内有SSC和无SSC覆盖的土壤特性(有机质、容重、质量含水量、总盐、全氮、全磷和pH)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