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发电厂的环境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电厂一直以来是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发电厂的环境成本内部化,即纳入发电成本,一方面促进发电企业努力改进技术减排污染物,降低环境成本。另一方面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鼓励绿色电力的发展。本文应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分别分析了几种类型发电厂的环境成本,指出我国未来的电源结构发展将趋向于环保型结构。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推进我国光伏产业国内市场发展,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尤其是在推进家庭光伏发电,实现自发电并网方面,从服务承诺、价格补贴等多方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但由于处于发展初期,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仍依然需要国家和各地政府从加快掌握光伏发电的关键材料和技术、降低建设成本、简化并网手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发电是与集中发电相对应的分散式发电方式,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环境负担小、电力耗损少、用电安全性高等优势,但出于技术限制和法律制度缺失,分布式发电并没有在我国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我国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基本法、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通过对丹麦、美国、日本的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分布式发电政策法律在法律体系、经济激励手段、并网规范及上网费用等方面存在问题,为促进我国分布式发电的长远发展提出建议:修订《电力法》,修改其与分布式发电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完善分布式发电设备生产和服务的法律制度;制定统一的并网规范和上网费用标准;综合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分布式发电的发展;切实保障个人用户和家庭用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是最重要的途经。发电、工业、建筑、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发电是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电力低碳转型要优先调整发电结构,发展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创新相应低碳电力的机制和制度。  相似文献   

5.
应用经济学理论,根据火力发电的污染物排放计算方法和单位污染物的环境损害成本,建立了适合我国的电力生产环境成本计算模型.该模型可以根据电厂的实际情况,采用常规数据计算电厂火力发电的环境成本.以贵阳电厂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将模型根据全国范围的条件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在我国人口众多的东部地区,燃煤发电、燃油发电和天然气发电的环境成本(以人民币计)分别为0.217 6元/(kW·h)、0.213元/(kW·h)、0.068 6元/(kW·h).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电力把生物质直燃作为主要占线。在这篇文章中,一方面从理论上看,这项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大型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从实际生活中看剖析了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的清洁生产中遇到的不易处理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可以电力事业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环境工程》2007,25(1):18-18
2006年12月26日《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2010年,北京将初步建立以煤、气发电为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等为补充的多元化电源结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力争达到6%以上。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能源与环境面临的双重压力,介绍了生物质发电的国内外发展状况;重点阐述了作为生物质发电主流的秸秆发电技术的原理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概况,对各种秸秆发电技术的特点及其优势、效益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生物质发电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进程快速发展产生的大量城市垃圾。对我国城市垃圾发电特点以及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得到了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垃圾焚烧发电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垃圾焚烧发电可以丰富我国发电侧的结构体系,国家亦要从战略高度给予政策支持以及引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将传统CGE模型中的电力部门细分为7个发电部门,其中包含水电、风电、光伏和生物质电4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部门.首先基于传统CGE模型和电力部门细分的CGE模型比较了我国引入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前后征收碳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单一碳税政策、碳税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复合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后,征收碳税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相比没有引入而言将有所降低;征收碳税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在征收碳税的同时如果对特定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给予补贴,可能会对未受到补贴且不具备成本比较优势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产生“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