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代表,也是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的生态伦理思想——“物我同一”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熠熠生辉。这一思想包括四个层次,即“人与天一”、“物无贵贱”、“顺物自然”和“万物不伤”。人与天一庄子所谓的“天”,是一种原始的生存境域,以“自然”为最高表征,万物于其中各适其性。“天”与“人”本质上是融合为一的。只有有了“人”的参与,“天”才成其为“天”;也只有在“天”之原始境域中,“人”才能展开本真。所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认为,“天地一…  相似文献   

2.
滕贞甫 《绿叶》2022,(6):28-29
<正>生态文学作为表现自然与人关系的文学,作家的责任维度决定着作品的境界。责任维度虽然是个抽象概念,但对于作家来说,它却是创作的动机和情感所系,是一个写作“为了谁”的问题。生态文学作家考量的是如何以文学的方式来重构自然与人的关系,表现的是人对自然的尊重、人对自然的态度和对反自然行为的内省等。我认为生态文学作家至少要把握四个责任维度。第一,“两山”理论的维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环境教育》2012,(12):9-9
建设生态文明,与你我有关 编辑同志: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闭幕,会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近来引发身边人的热议。“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这些崭新的提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词语,也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正>古人讲天人合一、讲道法自然。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唯一的道就是自然。思来想去,我感到还是古人的聪明更胜于今人。今人所谓的文明之道,所谓的建设生态文明,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自然。这些年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住过不少都市的宾馆饭店,其中有不少是评了星级的;有的虽然没挂星,以我的眼光来看装修仍称得上是豪华的。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时常回味的却是一家矗立在旷野中的农民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5.
2005年对我个人而言,算是丰收的一年了。大学生绿色营已届10年,仍在继续;我的三篇文章也产生了比较大的社会反响,一篇是《尊重自然是现代生态学的一面旗帜》,第二篇是《地球毁灭的第五种可能》,第三篇是《黄河文明与黄河变迁》。从3月11日到12月7日期间,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我搞了一个全国性的巡回讲座,共在17个城市讲了130场,其中重点在96所高校讲了103场。如果按每场平均240人计算,则听我讲的人数是3万多人。如果把历年听讲的人数都累计在一起,就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作个夸大的比喻,孔子有弟子三千,我有听众十万。我相信这是一个巨大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们,主持人介绍我是经济学家,让我感到很惭愧。因为,刚才还有人跟我讨论经济学家的问题,我最近接到北大经济系一个年轻人的来信,他的系主任在他入学的时候讲,“中国没有经济学”;现有的理论是从国外搬的。不仅如此,大家从网上可以看到,上海复旦大学请了著名经济学家开会,也认为中国还没建立自己的经济学。这些经济学家们有如此认识,是个很大的进步。不过,既然中国还没有建立经济学,何来中国经济学家呢?看来,我被称为经济学家似乎是一种误导,其实我只不过是个习惯于调研的人,或者是个用脚作学问的人。如果在这个仲秋残阳催人睡意的下午,讲大道理更容易使人昏昏,那么请允许我利用这20分钟的发言时间给大家讲讲故事。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编辑老师:我是《绿叶》的忠实读者,每期《绿叶》都非常喜欢。爱之深,责之切,因此想给《绿叶》提点建议。作为国内宣传环境文化的杂志,我觉得,《绿叶》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向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思想,特别是其中“和”的思想。在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目的的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席卷华夏、中国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向广大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通天、连地、和人”的宝贵思想,是非常必要的。随信寄来短文一篇,谈一点自己对“和”的理解。不成系统,不过是一点读书心得,希望向广大读者求教。中华文化,其根本者,和也。《易》曰:“…  相似文献   

8.
凡人之最     
最害怕刚走近商场柜台,营业员像发现“猎物”似地“笑”迎过来,热情得烫人:“要买点什么吗?我帮你介绍一下,这是名牌……”把人搞得“逛”兴全无。最讨厌快要散会的时候,冷不丁冒出一个不甘寂寞的领导,无话找话地说:“我今天没有做什么准备,也不愿过多耽误大家的时间,下面只讲6点意见……”最不能容忍荧屏上广告词神经错乱阴阳颠倒地搅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传来消息,199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春回万物苏,在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生灵面前,人类应深深反省作为自然的主宰者,应如何顺应自然,开发自然,而不致违反自然法则导致自然的报复.环境保护,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协调包括你、我、他一切人类朋友与自然界万物之间休戚相关的联系.这里,人的主宰只是相对的,生态平衡才是绝对的,为了人类自身的幸福,必须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以求得她为人类生存提供久远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学从警示危机到关注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学与传统的描写自然的文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仅仅描写自然和感悟自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文学。生态文学是具有生态意识的文学,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是把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来看待,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的相互影响。中国生态文学的兴起始于上个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11.
读书是学习,读树也是学习,是一种在户外感受自然、师法自然的学习,若能读出树的沧桑,听懂树的倾诉,那你的爱便是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在北京麋鹿苑的户外生态教育活动中,有一个由二人进行的“读树”游戏,十分引人入胜。蒙面者在同伴的带领下,来到某棵大树前,通过用手触摸、用耳聆听、用心阅读,引发你对树木的亲和力,提高你对自然的感受力。做完游戏,你一定颇有感慨,那就请你一吐为快,与大家共享吧。   最近,美国自然教育家柯内尔来京教授了许多游戏,其中有一个叫“我的树”,是以人扮树,通过角色的转换,体验树的…  相似文献   

12.
刘洪 《环境教育》2023,(5):46-49
<正>“生态人”的培养需要根据不同学段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以期通过这种整体性、连贯性、一体化培养路径,输送更多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新时代“生态人”。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的发展危机,人的发展危机又源于思想和观念的危机。培养新时代“生态人”,需要教育发挥关键作用,让下一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态价值观,重塑人性,让其关心关爱地球,重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3.
守望自然     
5年前,我在参与策划第三届安徽省中青年美术家作品双年展时,把展标和主题曾起名为“守望自然”,结果竟出奇不意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艺术家为什么“守望”呢?还是我们的古人说得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有了大自然,才会有艺术创作。所以我们这些画家都疯一般,一而再、再而三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的造化面前神魂颠倒。这其中,我们尤为陶醉的是真实纯净的大自然,因为,如果大自然不“自然”了,就如同人没有了精神,“守望自然”就是守望我们所有人的精神家园。守望自然@王永敬$中国美术家协会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以谁为本? 印度洋大型地震海啸给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折射出我们在对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认识需要深化。这几年来,“天人合一”的说法甚为盛行,有人把“天人合一”解释为人和自然相处和谐。对这样与词语原意不甚相符的解释我并不反对,但是我认为,人类要看到天与人之间不完全是和谐的一面, 还有不和谐的一面。如果我们在人天关系上没有一个冷静的估计,就会放松警惕,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个问题从哲学角度来看更加值得反思。从历史来讲,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进步思想家强调人定胜天,鼓舞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年来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好像自然界的许多问题人类都能够解决,所以目前有些人生怕人类对自然界破坏得太过分,以至于反而对人类不利,所以强调要和谐。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纪转换之际最重要的命题和各国、尤其是重大国际会议关注的焦点。目前,“可持续发展”逐步完善为系统观念和系统理论,并上升到全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而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和推行。周毅博士的《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  相似文献   

16.
李青松 《绿叶》2022,(6):25-27
<正>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谈论生态文学创作时,总是要涉及“地球”“人类”“使命”和“责任”等一些大的词汇,但是否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呢?“对于我来说,唯一重要的东西就是情感。” 雅克贝汉说过的这句话曾深深地触动了我。面对自然时,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思考了什么?我们为之倾注了多少情感?就生态文学创作而言,也许,语言、结构、叙事方法等都是可以学来的,但是情感是学不来的。因为情感属于每个人的生命个体,它是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7.
知音     
现代汉语词典里,作注”知音”为了解自己特长的人,这注释里是不是少了一些什么?回溯”知音”的历史,不能不讲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故事。童年时母亲第一次给我讲他们的故事,竟令我怦然心动,还掉了几滴感伤的泪。其实那  相似文献   

18.
大山深处     
近两年,中国正经历“原生态 热”,其源头是舞蹈家杨丽萍经多 年积累创作了原生态歌舞《云南 映象》,一公演便惊世骇俗,好评 如潮,于是带起了“原生态热”,大 家一窝蜂地搞起了“原生态”:“原 生态舞”、“原生态剧”、“原生态 歌”、“原生态营养品”,“原生态衣 服”、“原生态居住区”…… 我更期盼着出现“原生态森 林”、“原生态草场”、“原生态田 野”。记不得在一本什么刊物上读 过一份调查报告,报告引用德国 环保专家的话说:德国的环保堪 称世界第一,在原生林被彻底毁 灭后开始人工生态建设,到处都 是整齐划一、郁郁葱葱的人造林, 看上去很优美。可是在遇到火灾, 虫灾和酸雨袭击的时候,就不得 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保护,人 工林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生 态建设能力与自然林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9.
方遒 《绿色视野》2012,(11):63-63
《庄子·则阳》中,长梧封人对子牢(孔子弟子)说:从前我种庄稼,耕作粗率,除草马虎,粮食的收成微薄;后来我深耕细锄,庄稼的长势非常好,喜获丰收。这位“封人”好像亦官亦农,讲起种庄稼来头头是道。他的“种田经验”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深其耕而熟粳”;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深耕细锄”。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 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