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遥感与GIS技术,研究了lOa间于田地区的土地覆盖类型变化,通过对于田绿洲生态脆弱带的预警线提取,分析了该地区的生态脆弱带的开发利用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绿洲生态脆弱带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吴欣玥 《四川环境》2022,(1):200-208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整治的发展演变与创新探索,是生态文明背景下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强化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手段。三生空间涵盖了乡村发展所需的空间类型,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载体。着力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三生空间逻辑关系,并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手段,探索新时期乡村三生空间治理路径,提出以全域整治盘活存量用地、建立用地指标纵向传导体系、强化生态全要素修复和注重“人-地-财-社区”的制度保障设计等规划策略,以期达到优化乡村空间布局、促进资源要素流动,推动全域全要素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以期为同类地区乡村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生态功能区划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根据张家口市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道路河流、生态环境要素等数据,利用GIS技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张家口市土地生态功能区划分。一级土地生态功能分区以地貌为主导因素进行划分,即坝上高原生态功能区和坝下山间盆地生态功能区。在此基础上,以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导因素进行二级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即草原与农业生产生态功能区、森林草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中部城镇生态建设功能区、西部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东部森林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南部森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提出了各个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优化调控的方向,为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往往着眼于一定的生态环境视角.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往往反映出不同的生态环境特性,代表不同生态环境质量的差异,体现明显的生态差异性.通过对土地三级分类体系下的各土地利用类型所具有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进行了模糊赋值,评价了新疆各地(州)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二级类生态环境贡献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区生态用地破碎化演变及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破碎化现象逐步加深,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土地利用格局和人类生存环境。通过构建景观破碎度评价模型,研究了我国东北典型山区长白山区1995—2015年的生态用地破碎化程度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长白山区20年间生态用地破碎化程度降低,破碎化区域缩小,生态景观格局趋于安全。②各用地类型之间转换频繁,林地主要向草地转化。③20年来生态用地面积逐年缩小,内部类型变化幅度大于生态用地本身。④除了人类活动,城市扩张、耕地复垦等土地利用政策也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贵港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及用地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土地是土地资源中资产效益最高的一部分,是人类利用土地影响最为深刻的土地类型。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应用各类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对贵港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该区域各地类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地行政处罚对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文论述了土地行政处罚的概念、特征及其构成,明确了土地行政处罚与土地行政处分,土地监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一个流域的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本文在划分玛纳斯河流域土地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类型的结构,演化规律、利用优势及限制因子.通过系统优化分析,对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进行了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9.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土地利用与退化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玛纳斯河流域山地、平原、沙漠、湖泊俱全,土地利用类型有8个一级类型及40个二级类。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山前水、土、光热组合优良地区开展大规模水土开发建设,使区内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率达40%以上。然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已经导致土地退化,其主要类型有土地荒漠化、耕地土壤贫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等6种。据区域土地利用特点与退化类型及原因,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与防止土地退化的5条措施,以确保玛河流域土地永续利用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河北省6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国家和河北省生态扶贫相关的政策,并利用Arc GIS对河北省土地利用类型、自然保护区分布状况、生态功能重要区、生态脆弱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优先区等要素进行聚类分析,按照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和贫困现状将贫困区域划分为生态移民、生态工程、生态旅游、生态产业和生态种植五类,分别叙述了五类区域的分区状况和生态扶贫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和评价尺度,应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梳理了国内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阐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着重探讨了各种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用地类型和不同评价尺度的实践应用,归纳各种评价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未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水土资源的供需状况成为决定地区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开发与利用的格局、深度和强度不断变化,类型趋于多样化。利用石羊河流域1980年、1990年、2010年三期土地现状数据,分析石羊河流域各县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比较1980—1990年、1990—2010年两个时段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转换情况,评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转移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揭示考虑该因素与否两种情形下对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结果的影响作用。结合流域生态保护和恢复的理论意义与石羊河近年来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效,并从流域居民环境红利的真实感知来看,考虑该因素的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与可信。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着重选取极限值条件法、AHP层次分析法、加权指数和法对白山市道清沟煤矿区的土地适宜类和土地质量等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判定道清沟煤矿待复垦土地的类型、数量和质量。基于土地破坏现状和适宜性评价结果,提出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化学措施为辅助的土地生态重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武进区花卉苗木基地产业生态化建设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南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在带动地方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却给农村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实现农村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亟待研究的任务。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花卉苗木基地的实践表明,对区域做出科学的生态经济区划,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它类型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花卉苗木生态产业,成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优化途径之一。武进花木基地环境建设包括:(1)优化生态经济区划,将整个基地划分为平原水网和漏湖圩田两个生态经济区;(2)根据各生态经济区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生态产业布局和实施方案;(3)发展具有“水乡、花卉、休闲”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评价是当前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它能够为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检测、优良生态系统类型筛选、土地利用格局合理配置以及生态服务功能优化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决策依据。论述了生态系统评价的相关内容、研究的尺度问题以及目前相配套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简明指出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并展望了生态系统评价的未来走向。认为今后综合性的生态系统评价以及与此相配套的评价方法需要得到大力加强和研发,同时生态系统评价应该和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疆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6,幅员辽阔的地域决定了土地资源自然类型和可利用类型的多样性,近几十年来,新疆土地的开发仍是以农业土地开发为主,其包括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和广度开发和集约化生产提高单位产量的深度开发,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渐实施,新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加速发展,用地需求与日俱增,本文在总结以往的土地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利与弊基础上,为未来土地利用提出了一些趋利避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5800hm2,生态足迹供给仅为0.4415hm2,出现了2.1915hm2的生态赤字。虽然长株潭城市群在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其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土地生态系统已处于超负荷状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是一种不安全状态。针对此,提出了一些措施来改善该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以期为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试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冯春涛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6):416-417,420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土地科学界和生态学界曾提出:"无论将土地作为生产性利用还是非生产性利用,都会形成一种干扰,使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从而降低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这一背景条件下,尝试性地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对其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影响与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沿江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省沿江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土地生态安全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信息熵等数学方法,计算了2006年研究区各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池州市、安庆市、宣城市、巢湖市和滁州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为Ⅳ级(良好);合肥市和马鞍山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为Ⅲ级(一般);铜陵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为Ⅱ级(较差).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为该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解译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谢强 《四川环境》2002,21(1):51-53
本文通过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岷江上游地区土地覆盖类型的调查,结合地面统计资料,综合分析了岷江上地区以森林,草地为主要类型的生态环境现状,并对该地区1988年至2000年时间跨度内土地覆盖状况的动态变化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