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ACE2016中国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就中国环境政府治理、环境市场治理、环境社会治理以及环境治理结构展开了深入研讨并达成以下共识:大国模式下的环境政府治理面临着突出的"污染避难所效应"、"公平与效率的两难"和"多层次治理体系"等问题;不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市场治理必然面临"要不要走环境治理市场化之路"的疑虑,相关研究表明市场手段作为有效的环境治理方式正在逐渐地打消此等疑虑;中国环境治理最主要的短板在于社会治理,提高公众参与度的主要挑战在于改变地方政府的态度,然而社会企业家是环境社会治理的希望;多元环境治理结构是中国环境治理的必然选择,政府引领、企业自觉、公众参与的制衡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NGO的理念根源于多中心治理的治理秩序观,其基本模型是政府与社会分享治理权,形成分工合作的治理体系。中国当代NGO的功能局限与发展困境根源于政府奉行的单一中心的治理理念,由此对社会以及NGO的发育施加了过度的管制。中国古代的治理理念和制度经验,尤其是秦汉之变,为我们提供了分享治理权的本土资源。秦制奉行苛法集权,削弱贵族和传统家族网络,建立单一中心的王权制,以战时体制而速灭六国,却又迅速崩溃。汉制重建社会,通过儒生社团和家族制创设政府之外的社会治理组织和制度架构,成为古代社会稳定之根基。从垄断治理权到分享治理权,NGO的发展转型应从中国自身的治理理念与技术中获得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出发,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针对当前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坚持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保责任等四个重点方向,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改革创新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法治能力、科学精准治理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市场化治理能力、公众参与能力等七大关键领域,这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4.
形成“三位一体”格局 促进环境污染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趋恶化的环境质量,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人们对另快环境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愿望越来越迫切和强烈。然而,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环境污染治理的进度与人们的要求和愿望却相距甚远。本文就此,对如何加快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提出了必须改变目前政府、银行,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合力的局面,政府,银行,企业必须“三位一体”,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取得成效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6.
夏小童 《四川环境》2022,(1):175-179
从单一的工程措施到复合生态治理是沙漠治理的必然趋势。为探寻沙漠复合生态治理的可行性方案,探究复合生态治理的实践过程和综合效益。通过对库布其沙漠“林光互补”的实践,进行案例研究。发现“林光互补”复合生态治理,以在沙漠地区建设光伏板的方式,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利用光伏板下降温增湿的优点,发展板下种植,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了风沙对发电设备的影响,促进了当地生态的修复。“林光互补”的复合生态治理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修复互构,促进沙漠地区的良性运行。同时还应考虑生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问题,实现沙漠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南海市各类乡镇铜铝冶铸企业的高速发展,烟尘污染十分突出,本文针对该行业的烟尘污染状况进行了的调研。结果表明,土法坩埚炉冶铸铜铝制品的工艺在生产中平均每吨铜产灰44kg,其工艺具有“同一冶铸炉日运行烟尘排放的连续性”、“同一冶铸炉烟尘排放的间歇时间段较长”的特性。通过对多个冶铸炉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管理手段最终实现多座冶锌炉共用一套除尘系统,除尘效率高和一次投资成本低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高原湖泊。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有20多条河流入滇池,湖水又经滇池南端海口向西流入金沙江。滇池水域面积300平方公里,当水位为黄海高程1887.4米时,湖容154亿立方米。滇池具有城币供水、工农业生产用水、调蓄防洪、旅游、航运、水产养殖、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是昆明繁衍发展的摇篮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的基本条件。烟波浩渺,风姿秀逸的滇池是昆明人的骄傲,是昆明人的生命之源。1972年,敬爱的周总理观察昆明时,曾将滇池喻为云南高原上的“掌上明珠”。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10.
11.
多中心治理下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路径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环境,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是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根本途径。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发现政府治污理念陈旧、制度不健全、公众责任意识淡漠、环保社会组织弱小等,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度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加强教育、支持和引导环保社会组织,促进公众参与的多元治理模式的形成,真正推动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生物治理技术及其应用BioremediationTechnologyandItsApplication郑远扬,白跃华一、技术特点现代化生产以来,在工业产品的生产、运输和消费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有化学品特别是有害化学品(如石油烃类、含氧有机物、农药及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略介绍了天然纳米材料-膨润土在国内外环境保护和荒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概况及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为“末端治理”付出了巨大代价,但环境问题依然日趋严重。因此必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5.
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30/60目标”对政府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政府治理压力和治理能力的视角探寻其与碳减排的关系,为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选取中国 30个省(区、市) 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直接效应、中介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系统考察了政府外部治理压力和内部治理能力对碳减排的协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外部治理压力和内部治理能力均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且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产生了显著的协同减排效应,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时,该结论依然成立。此外,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对碳减排的驱动作用因地区分布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而存在异质性。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降低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对邻近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17.
一、酸雨及其危害近年来,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燃煤电厂和工业锅炉等排放到大气中的SO2和NOx逐年增多。SO2和NOx在大气平流层中经与臭氧反应,阳光照射以及某些金属粉尘(如氧化铁等)的催化作用而形成硫酸和硝酸.进入云中形成酸性降雨。目前,酸雨是全球几大环境问题之一,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在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欧洲和北美地区酸雨现象已很普遍,导致农田大面积酸化.谁手继续耕种。大量湖泊酸化.形成“酸性湖”.因而鱼类迅速减少。据文献报道.加拿大、奥地利、澳州的5341个湖泊中,4.1%几乎没有鱼,14.8%的湖泊碱度非常…  相似文献   

18.
19.
一、环保补助资金拆借的基本概念拆借,也称同业拆借或同业拆放,是为调节临时资金余缺而进行的资金借贷活动。环保补助资金拆借是各级环保监理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之间,根据部门环保补助资金暂时结余和紧缺情况进行的借款活动,即由资金暂时盈余方拆出,由资金短缺方拆进或借入。这是一种短期的资金融通业务,是发生在非金融部门之间的非金融活动。  相似文献   

20.
突破行政区划,构建跨域生态治理的有效实践机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数字技术建构了全新的治理场域,也形塑着新的治理模式。本文将跨域生态治理置于数字化时代的宏大视野,研究认为:传统跨域生态治理模式面临难以突破的“碎片化”瓶颈,主要表现为治理目标碎片化、治理资源碎片化和治理主体碎片化,究其原因在于利益失衡下的府际不合,“技”“智”缺位下的整合失力和能力动力双匮下的参与缺失。基于此,在系统解构整体性治理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数字化时代跨域生态治理与整体性治理在价值、工具和场域方面存在高度耦合。最后,提出通过科学补偿和考核优化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通过资源整合与整体智治建立科学施策机制、信息共享与诉求回应建立多元协同机制,形塑整体性治理的协调、整合、信任机制,以期推进“碎片化”问题的弥合解决和跨域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