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谈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滨海湿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述了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滨海湿地现状及监测评价方法。对我国滨海湿地管理与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我国典型滨海湿地环境评价方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地面生态调查,构建了以自然湿地面积比例、人工岸线比例等8项因子共同组成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进行权重赋值后,阐述了数据处理和计算的主要流程,提出了滨海湿地环境指数CWEI的概念和表征意义。应用上述方法对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典型示范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滨海湿地环境状况与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城市湿地为分布在城市内部或周边的湿地资源,对稳定城市生态具有特殊的作用,有"城市之肾"之称。本文尝试对伊宁市湿地资源进行划分、定量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湿地保护对策和建议,力求为伊宁市湿地保护工作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北京城市湿地的现状及近年来的动态变化情况,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综合运用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方法,定量分析了北京市6环内的湿地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北京6环内城市湿地以河流湿地和湖库湿地为主;2016—2018年间湿地面积有所下降,2年间减少了126.58 hm2,主要转化为草地,少量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林地;由于城市外围的开发建设强度较大,5-6环湿地被侵占面积相对较大,而4环内湿地面积的波动较小;2016—2018年,北京城市湿地的斑块密度增加,平均斑块面积有所减小,表明湿地斑块随时间变化呈破碎化的趋势,且从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湿地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城市及城市边缘湿地的内涵与分类,以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生态和社会价值。指出城市开发使得城市湿地有着与天然湿地不同的特性,并造成湿地减少,功能丧失等问题,因而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进行了综述,并对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扎龙湿地的生态环境评价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扎龙湿地的生态状况 ,并运用模糊数学对其生态状况给予评价 ,为做好扎龙湿地的生态保护工作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地区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湿地现状的调查可知,乌鲁木齐地区现有湿地2161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94%,由于不合理的水土开发,目前每年有30hm^2湿地因开垦而遭到人为破坏,主要特征为有害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力下降。为此,提出乌鲁木齐地区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宁夏湖泊、水库、湿地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掌握宁夏湖泊、水库及湿地水环境状况,开展了湖泊、水库及湿地现状调查和分析工作,对湿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区域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能够积极推动宁夏经济协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北地区滨海湿地中的天津宁河七里海湿地为例,以PSR模型作为评价基础框架,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环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科学理论,结合社会经济资料收集、地面数据的采集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在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利用T L Saaty的标度法,构建了华北地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体系由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响应子系统构成,共筛选出三大类共计19项综合指标,其中压力指标6项、状态指标9项、响应指标4项。通过实际验证,该评价体系能客观地反映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可为环境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以及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可供其他滨海地区湿地评价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豫东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生态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长江口支湿地环境现状,分析了评价长江口北支湿地的环境质量。指出,长江口北支湿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世界范围内极具代表性十分重要的湿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动植物资源,滩涂资源等。近年来,由于长江上游河水质量下降,启东和海门经内河流向长江的城市生活污水,启东沿江建设的工业带,对北支口湿地环境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口水域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等,其污染程度呈现出以下规律:平水期(污染)>丰水期(污染)>枯水期(污染)。长江口北支区域陆地土壤中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元素镉,铅,锌以及滴滴涕,其中镉与滴滴涕达《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三级标准,其他指标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污水湿地处理工程水力停留时间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UAP对一个湿地处理工程的实际水力停留时间进行了测定,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甘家湖湿地边缘带土地荒漠化演变中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形理论,研究了甘家湖湿地边缘带不同景观变化类型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的特征。结果表明,(1)从芦苇湿地边缘、胡杨林土、梭梭灌木林土、芦苇湿地、耕地周边、耕地到盐化草甸土的土壤粒径变化可以看出:湿地边缘带土壤荒漠化演变中砂粒含量在逐渐上升,粉粒、粘粒含量逐渐下降。这表明湿地边缘带人为的放牧、开垦、牛羊践踏对土壤产生了...  相似文献   

15.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在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流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加剧,威胁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在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趋势与生态安全理论框架研究的基础上,对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进行...  相似文献   

16.
引哈济党工程对苏干湖湿地天然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Processing MODFLOW模型对调水后大苏干湖区面积和湿地地下水位的影响预测结果,初步确立引哈济党工程适宜调水量,并在各调水方案的基础上,以干旱区天然植被与地下水的定量关系为依据,分析预测地下水位下降对湿地天然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况引水50 a后,大苏干湖湖泊面积减少均不超过8%;湿地地下水水位0 m~1 m区面积将持续下降,最大减少17 km2;湿地天然植被部分将发生演替,主要由湿生植被向中、旱生植被演变,影响集中在两湖间河道湿地及湿地外围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17.
依据2017年5、7、9月对三江平原19处沼泽湿地(参照湿地6处,受损湿地13处)的水生无脊椎动物采样结果,应用生物完整性理论和方法,构建水生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健康状况。通过对27个候选指标的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扁卷螺科百分比、龙虱科百分比、刮食者百分比4个指标构成水生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核心指标。采用比值法计算各指标参数值,将各参数值加和得到水生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值。根据参照湿地水生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值的25%分位数值确定评价标准,对小于25%分位数的值进行三等分,确定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健康评价标准:≥2.58,无干扰;1.72~2.58,轻度干扰;0.86~1.72,中度干扰;0~0.86,重度干扰。结果表明:所调查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有78.95%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其中47.37%受到了中重度干扰),21.05%属于无干扰。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GIS的大辽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8、1995、2001和2007年的四期TM数据,应用GIS/R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定量分析大辽河口地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自1988年以来,大辽河口地区的湿地面积逐年增加,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强。湿地类型变化主要表现在大量的自然湿地转化为人工湿地或人工景观,具体表现在转化为建筑用地、水稻田、养殖区。1988~1995年期间,大辽河口地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该地区生物生活环境的多样性降低,造成了一些物种种群数量的减少甚至消失;但是自1995年以后,该地区的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升高,抗干扰能力增强,环境质量有所提高。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主要是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常州市各人工湿地的浮游生物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常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块人工湿地,比较其浮游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浮游生物的物种总分类单元数从大到小顺序为荆川公园五星公园软件园;Shannon-Wienner指数从大到小顺序为软件园荆川公园五星公园;物种优势度从大到小顺序为荆川公园五星公园软件园。软件园无疑是3块样地中浮游生物多样性最高、生态完整性保持最好的人工湿地。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发现,这一结果与软件园的设计理念与建筑方法密不可分。针对调查结果,对城市人工湿地的科学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盐城海滨湿地这一脆弱生态系统为对象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针对其生态环境的特点,通过对盐城海滨湿地的环境问题的描述,分析了它的风险源、风险受体和评价终点,建立了盐城海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