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推荐了一种评价地下水的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发现有如综合评价分值(F值)在水质分级时不连续等问题。本文对此,在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的计算及地下水质量级别的划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方法,不仅完善了该地下水的评价方法,并使该方法对于地面水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用健康总环境影响度评价地下水有机物污染潘绍先,解静芳(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系,太原030006)地下水有机物的系统检测已有报导[1],但对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系统定量评价,在我国至今很少见报导。从水中检出的单个有机污染物含量可能甚微,但其数量有数十种甚至数...  相似文献   

3.
对常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单因子评价法”进行了扩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综合质量的方法——“多因子空间叠加法”。该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运用区位理论分析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因子的作用分值及其权重,最后根据计算得出的综合分值进行评价。通过实例运用分析,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表征出多个因子对评价区域的影响,得出一个较为全面的综合性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计算了嘉峪关市地下水环境污染指数及变化率,评价了嘉峪关市地下水环境质量及其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鹭 《干旱环境监测》1997,11(1):8-10,58
分析了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提出的评价方法和使用范围的局限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际,提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描述污控因子,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方法,给出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步骤,并以实例说明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河流域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防污性能的评价是确定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是否可行的关键。本文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状况,采用DRASTIC模型,选取包气带岩性、厚度与结构、地形作为评价因子,在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了地下水防污性能,从而为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1989-1999年周口市地下水中的氟含量作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氟含量偏低,经常饮用地下水或以地下水作饮用水水源易造成氟缺乏,易患龋齿病。  相似文献   

8.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齐齐哈尔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介绍了BP网络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在传统的评价方法基础上,根据各评价因子对环境和人类影响程度不同,给水质监测指标分组,从实用角度对水质进行评价.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该评价模型在某评价因子数值极大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反映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并且通过GIS技术利用评价结果得到地下水水质分布图,从空间反映地下水水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已经很普及,但主要是将FOXPRO、FOXBASE、DBASE等数据库语言运用于环境统计、环境评价等数据的处理中。BASIC语言以它的通俗易懂、易学、易掌握、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受到广大计算机用户的欢迎。我们经过实践编制了简便实用的BASIC程序,并将其运用于环境监测分析数据的计算与分析中,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劳动强度。1分析项目的方法及计算公式水的总硬度是指钙和镁的总浓度,它是地下水和地面水的必测项目之一。EDTA络合滴定法简单快速,是一般最常选用的方法。在分析测试中,一般是先分析后计算…  相似文献   

10.
聚类分析在优化地下水监测点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聚类分析在优化地下水监测点位中的应用李劲闫波丁志安叶晓彬李世华王爱国(河南省安阳市环境监测站,安阳455000)近十几年来,聚类分析方法〔1〕开始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在我国,该方法主要用于环境质量评价〔2,3〕,尚未见用于优化地下水监测点位的报道。本...  相似文献   

11.
美国Surfer 8.0软件在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Surfer 8.0软件在某地地下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实例,重点阐述了其在浅层地下水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图绘制、地下水质量分区图绘制、地下水污染分区图绘制、区域地下水污染趋势分析、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熵权法和相对标准偏差法组合评价因子权重,综合最大隶属度原则与加权平均原则,建立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该方法评价某煤矿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并与其他评价方法作比较。结果表明:在研究区33个浅层地下水监测点中,属于Ⅰ类、Ⅱ类、Ⅲ类水的监测点分别有4个、16个、13个,Ⅱ类水最多,占比48.5%,无Ⅳ类、Ⅴ类水,水质状况总体较好;对比发现,工业园水质相对较差,煤矿区及工业广场次之,农田和居民区水质相对较好;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了评价因子间的内在联系,既减小了主观因素对评价过程的影响,也规避了单一评判原则对水质等级判定带来的局限性,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应用自主研发的傍河取水水质监测与污染预警管理系统对拉林河流域地下水进行污染评价和污染成因分析。通过对样品的采集和分析,说明拉林河流域地下水铁、锰、氨氮和硝酸盐劣于国家地下水环境3级标准,且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可能具有一定的环境生态风险。通过改进的模糊数学法评价拉林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提出针对傍河取水工程的地下水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影响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污染源荷载影响评价的3大要素:污染荷载等级、含水层敏感性及地下水价值,说明了评价体系、指标和方法及过程。根据主要污染源荷载分析,结合地下水环境现状,对北京市进行了分区,提出污染源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常州某废弃农药生产场地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状况和健康风险进行了调查评价。结果表明,该场地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以苯系物、氯代苯类和氯代烃类为主;部分点位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超出可接受范围,可能危害人体。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双源"地下水(地下水污染源和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监管需求,研发了一套集地下水污染在线监测预警、评价溯源、预测应急于一体的可视化技术集成与应用平台。该平台将物联网、地下水数值模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集成应用于环境监管,实现了工业园区地下水环境实时动态监测评价及预警、地下水污染路径溯源计算、地下水事故污染预测及应急支撑等网络服务与计算功能,并通过地下空间三维数字化处理,构建了"所见即所得"的三维虚拟现实界面,实现了对地下水环境的便捷、高效监管与决策。该平台兼容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固定和移动设备,可为"双源"地下水污染监控、管理和应急提供实时、高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近5年泾河地面水质监测数据和水文地质资料,对泾河平凉段酚污染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地水质现状评价、地下水和地层中酚含量调查、地下水和地面水转化规律研究,认为泾河平凉段地面水酚污染是由区域地层高含酚土壤淋滤、含酚量高的深层承压水补给和造纸工业废水排放三大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水质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本文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新疆阿图什市水源地地下水中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氯化物、氟化物、硝酸盐、硫酸盐、氨氮8个水质指标的监测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对地下水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取水井和市水厂的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Ⅱ级及以上水质标准。该方法反映出水环境系统的模糊性,评价的结果更具有说服性。  相似文献   

19.
为查明某地农田灌溉水井水质污染致使作物生长受损事件的污染来源,对研究区10眼水井进行了水质检测分析,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判断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样中全盐量普遍超过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总硬度、硫酸盐、氨氮和氰化物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水样中全盐量、氨氮与氰化物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具有共同的来源,且与河流A补给关系密切;地下水中盐分过高是造成作物受损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中全盐量、氨氮及氰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来源于上游的焦化企业。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地下水污染来源分析结果可为当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及管控提供环境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省范围内开展了地下水环境监测井资料收集和现场排查,统计可用监测井3 620个,分析监测井的数量、分布、功能和监测情况。结果表明,尚存在环评井建设与监测任务落实不到位、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监测井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监测网络布局不完善等问题。结合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需求,针对性提出了完善监测井管理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维护、推进监测井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