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随着2000年的结束,已完成了它的使命。 国际减灾十年科学技术委员会在1998年召开的第八次会议上曾专门讨论了国际减灾十年未来的战略以及国际减灾十年最后阶段工作和减灾工作向21世纪过渡的问题。认为,国际减灾十年只是21世纪持续减灾的跳板。因此,国际减灾十年以后减灾事业继续发展的过渡体制,将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1999年7月5—9日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了国际减灾十年国际活动论坛,对国际减灾的十年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对今后的减灾进行了展望。会议通过了《日内瓦减灾宣言》…  相似文献   

2.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就某些国家和局部区域而言,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和平与安全的挑战。SARS、禽流感的袭击、恐怖活动、印度洋海啸和飓风等灾难,给人类和平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联合国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全球安全减灾和应对各类紧急突发公共事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大规模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第1讲:城市减灾的国际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灾害的概念早已有之,但作为一种全球化的科技进程,它源于联合国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减灾十年”统一行动。1987年12月联大42届大会 形成了169号决议,定于20世纪90年代在 全球范围为开展、国际减灾十年”行动,具体目标旨在提高发展中国家防灾、抗灾的根本能力。1989年第44岂联大又作出决定在每年的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开展一次全世界范围的“国际减灾日”。作为国际社会对城市的关注及对于城市灾害学的研究在1996年“城市化灾害”的国际减灾日主题中得到明确的和强化。联合国强调,任何城市的发展都应自觉 关注到城市化过程中的灾害趋势,一个城市是否具备防范能力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质量及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伴随着“国际减灾十年”活动,1999年7月5日-7月9日,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它通过了《日内瓦战略》这一国际减灾的21世纪战略。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11日(周三)是联合国倡导的第十七个“国际减灾日”。之前2006年6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减灾战略就在巴黎总部发起了“减灾始于学校”的活动。旨在以安全减灾教育推进全球的校园及学生们的安全,尤其促进各国把减灾内容编入普通教育的教学大纲中去,此活动已由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确定为2006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自联合国从20世纪90年代发起全球减灾行动迄今,已经推出了十七次“国际减灾日”主题活动,从中能看清全球防灾减灾安全战略发展的轨迹。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便决定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三作为“国际减灾日”,每年…  相似文献   

5.
自联合国倡导的20世纪90年代“国际减灾十年”迄今,各国科学家为防灾减灾作出很大努力,但严峻的现实昭示我们,灾害及事故并没有明显减弱,相反在自然界面前人类显得束手无策,其症结就在于防灾减灾的行动中科技含量不够,防灾减灾的队伍中也缺少有资质的科技人员。其中安全减灾的学科建设无论对现代还是21世纪的中国将都成为极其迫切的问题。正基于此,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关注着由北京减灾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的《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一书的出版(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作为由全国100多名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就某些国家和局部区域而言,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和平与安全的挑战。SARS、禽流感的袭击、恐怖活动、印度洋海啸和飓风等灾难,给人类和平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联合国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全球安全减灾和应对各类紧急突发公共事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大规模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成立了国家减灾委员会,继续推进"国际减灾战略"行动,以减轻自然、人为和技术灾害。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7.
虽然灾害的概念早已有之,但作为一种全球化的科技进程,它源于联合国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减灾十年”统一行动。1987年12月联大42届大会形成了169号决议,定于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范围为开展“国际减灾十年”行动,具体目标旨在提高发展中国家防灾、抗灾的根本能力。1989年第44届联大又作出决定在每年的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开展一次全世界范围的“国际减灾日”。作为国际社会对城市的关注及对于城市灾害学的研究在1996年“城市化灾害”的国际减灾日主题中得到明确的和强化。联合国强调,任何城市的发展都应…  相似文献   

8.
人类即将迈入新的千年,但作为研究可持续发展、灾变规律的科学家及管理者必然关注新世纪的中国灾情及变化规律。特别是世纪之交关口下的中国国家减灾管理机制问题尤其应关注。因为20世纪卯年联合国减灾十年结束后相应机构会解散,但全球灾害非但未减弱正以从未有过的速率不断增长着。无疑中国应继续在综合减灾的可持续发展上有所作为,不如此事故和灾害将极大的制约着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中国20世纪总体灾情如何?中国21世纪减灾之路怎样走?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课题。渴望要求以独特视角、宏阔的视野,将国家稳定与安危、…  相似文献   

9.
1999年7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是继1994年日本横滨减灾大会后的第二次,目的是对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予以总结,并制定21世纪减灾发展战略。联合国日内瓦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给国人的思考颇多,具体讲至少涉及如下内容:(1)新学科要反映大安全观的思想,不可仅局限在劳动安全的狭小空间;(2)新学科要加强并拓展安全减灾基础科学的内容;(3)新学科要强调并倡导安全、减灾、环保的大联合,强调减灾研究一定在兼顾自然与人为特征;(4)新学科村建时,要加大科学普及的份量,要让更大的社会群体对防灾减灾建立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中国 2 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无论是 2 0世纪 90年代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 ,还是 1 999年末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减灾战略 ,都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防灾减灾作为 2 1世纪的重头戏之一。正基于这些背景 ,由青年减灾专家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团专家 ,中国科协减灾专家 ,金磊高级工程师主编的《中国城市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书于 2 0 0 0年 4月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为本书题词中强调要“加强中国城市减灾研究与管理 ,为公众营造安全少灾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1.
虽然灾害的概念早已有之,但作为一种全球化的科技进程,它源于联合国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减灾十年"统一行动.1987年12月联大42届大会形成了169号决议,定于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范围为开展"国际减灾十年"行动,具体目标旨在提高发展中国家防灾、抗灾的根本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今年10月14日是第20个“国际减灾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UN/ISDR)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了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确保医院安全:降低灾害风险,保护医院设施,拯救人民生命”。  相似文献   

13.
按照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的169号决议的约定,1990~2000年为“国际减灾十年”,回顾中国减灾十年的历程,不仅可看到中国科学家们对灾害的抗争,而且可感受到人类那崇高、不屈的灵魂在灾难中闪光。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的今天,作为科技工作应关注减灾的科学理性及管理思想,有责任向政府及决策者进言,以期创造一个21世纪科技减灾的文化氛围。1999年7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通过的及管理论坛强调:要关注大城市及都市的防灾减灾,尤其要将社区视为减灾的基本单元,必须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报告强调:未…  相似文献   

14.
金磊 《劳动保护》2000,(1):16-17
自1998年末以来 ,笔者先后参加中国科协“中国减灾白皮书”及北京市“中国21世纪议程北京行动计划减灾篇”的编研 ,因而有机会较多地收集分析思考有关国家或城市宏观安全减灾战略。通过对比中外安全减灾问题及对中国21世纪灾害事故的态势分析 ,笔者以为必须关注以下8个问题。不如此 ,就等于没有抓住中国未来安全减灾的重点。“国际减灾10年”对国人的启示自1990年开始的联合国“国际减灾10年”全球统一行动 ,一开始突出的重点是在自然灾害方面。由于国际化减灾行动的推进 ,从1994年日本横滨第一次世界减灾大会起 ,便调…  相似文献   

15.
宁丙文  刘旸 《劳动保护》2011,(12):104-105
联合国开展“国际减灾日”纪念活动 据联合国电台网站消息,2011年10月13日是第22个“国际减灾日”,活动主题为“让儿童和青少年成为减少灾害风险的合作伙伴”,重点强调儿童和青少年在减少灾害风险方面的作用,动员儿童和青少年参与减灾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之后,我国各地开始进入汛期,地质灾害随各地降雨量的增加,呈增长之势。 自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DR)”计划的启动,包括滑坡在内的自然灾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空前重视,许多国际和区域性自然灾害合作研究计划相继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研究。1995年“国际减灾十年计划”提出开展相关的国际合作研究的建议与计划,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暮鼓即将告歇,新世纪的晨钟立听高吗。作为一名减灾科技工作者,加眸百年国情与灾情,最难以忘怀的是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作为由自然灾害酿成的"国难日",它给人们的思考太多太多,这绝不仅仅是由于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将其列为本世纪全球第一大自然灾事,更在于要告诫国人。每每今日,我们应想究竟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汲取了什么教训,制定了什么对策。本文认为在抗震减灾的一系列科技立法中,尤应关注国人跨世纪的安全文化教育,以及坚持综合减灾思路下的法制保障对策,不如此就等于没抓住中国新世纪安…  相似文献   

18.
让21世纪成为一个安全少灾的世界,是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的主题词,对于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必 需开展一系列艰苦的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及国家总体灾应急能力。挥别20世纪,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竭尽所能,将科学研究导入正确的方法,创造一种要持续发展的新。“十五”规划及西部大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到赵利避害的防灾减灾主题,不如此,我们会在未来突发灾害及灾变面前处于无准备的危险境地。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 2 0世纪 90年代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的开始 ,中国减灾报问世了。它以周刊的形式 ,已走过了4 3 4期。我作为本报的热心读者及撰稿人深深感到 ,由于新世纪、新经济、新战略、新计划的需要 ,今天它已告终结。但中国安全减灾界的志士仁人都会怀念它 ,都会由衷地感到《中国减灾报》对普及全民防灾自护文化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作为一名从事科技减灾的学人 ,我以为 ,就如同我们要作一番告别二十世纪的回想一样 ,更多的功力是用于幢憬并计划未来 ,沿着中国减灾不止的可持续道路去“梦想”新世纪之径。为此作出三点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最近,中国石化总公司在一次会议上部署了在全系统开展“减灾十年”活动,以实现在自然变异的极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保证安全生产。 进行这项活动,是根据1987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169号决议确定的。该决议把自1990年开始的20世纪最后十年定名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简称“国际减灾十年”)。1989年4月,我国国务院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其宗旨是贯彻执行国家防灾救灾的方针政策,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齐心协力积极开展减灾活动,增强全民、全社会的防灾意识,提高我国防灾、抗灾和救灾工作水平,减轻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