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日,"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在行动"主题边会在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新加坡、新西兰、印度和喀麦隆的青年代表齐聚中国角,共同展示了青年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行动和成果。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徐华清、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何家振出席边会并致辞。何家振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民的意识提高和共同参与,面对气候挑战,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青  相似文献   

2.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COP24)于2018年12月3日至15日在波兰卡托维兹召开。2018年12月11日下午,主题为"应对气候变化,青年人在行动"的青年边会在第二十四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角举办。此次边会旨在介绍和宣传中国青年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为应对气候变化展开的各种行动,同时探讨如何将青年人的气候意识转化为切身实践。来自中国、日本、马来西亚、肯尼亚、意大利、瑞士、美国等国家的青年代表分别针对青年影响  相似文献   

3.
“期待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但是在同一条船上的全世界青年,携起手来,用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华沙当地时间2013年11月15日,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学生康乃馨和一群中国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在波兰华沙国家体育馆中国角向世界青年发出倡议。他们通过“应对气候变化,中国青年在行动”主题边会,用主题演讲、展览展示、新媒体互动等方式,展示我国青年开展环境保护行动,宣传中国青年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正马拉喀什当地时间11月17日,由中国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与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联合举办的青年主题边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气候大会"中国角"成功举办。会议以"凝聚青年力量,讲述气候故事"为主题。来自美国、巴西、喀麦隆、尼日利亚、中国等多国具有影响力的青年机构嘉宾参与了本次活动,用讲故事的方式分享了他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行动与成果,展示了丰富的青年气候行动方式。  相似文献   

5.
阿拉善SEE     
正网址:http://www.see.org.cn/电话:010-57505155传真:010-57505128E-mail:office@see.org.cn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于2004年6月5日,是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以企业家为主体,以保护生态为目标的社会团体。阿拉善SEE的使命是"凝聚企业家精神,留住碧水蓝天",价值观是"敬畏自然,永续发展"。2008年,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发起成立阿拉善SEE基金会(注册名为"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致力于资助和扶持中国民间环保NGO的  相似文献   

6.
<正>由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四国组成的太平洋联盟10日发表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承诺自身作出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同时,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履行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声明说:"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是全球最大的挑战之一,需要各方采取具体行动去应对,我们也承诺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作出自己的努力.我们将制定新的减缓和适应政策,采取相应措施和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保证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共融和消除贫困."声明强调:"我们承诺尽快制定并逐步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同时要求发达国家向我们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新一轮的气候变化会议刚刚在墨西哥坎昆闭幕。会议之前,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0年11月23日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0年度报告》。《报告》概述了2009年以来中国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并阐述了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立场和主张。可喜的是,  相似文献   

8.
《世界环境》2007,(5):82-83
本期讨论文章:《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要坚持以下原则: ——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中国政府早在1994年就制定和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于1996年首次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2003年中国政府又制定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国将继续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0.
政策发布     
中国发表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 国新办近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白皮书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途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应对,而美国作为全球政治经济实力最强的排放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007年以来,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态度在民主党掌控的国会推动下逐渐积极,而奥巴马总统的当选无疑将这一政治意愿推向了高潮。当前,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政治版图正在发生显著变革,这对于中国适时调整国家战略并寻求最有利的国际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向世界宣布减排目标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于6月30日在即将召开气候大会的法国宣布了中国的减排承诺。中国政府已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其中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  相似文献   

13.
路相宜 《环境保护》2022,(16):70-73
<正>今夏,全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国内也出现超强高温天气,并引发话题关注,气候变化成当前最突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于近期联合印发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在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影响、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机遇挑战的基础上,对中国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做出系统谋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全球共识,中国城市在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气候变化教育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是否认识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在对高校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尝试探究高校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情况,探析高校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伦理态度,借此提出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高校学生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巨奎林 《环境保护》2007,(11):43-46
为利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我国政府决定建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资金机制--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基金由国务院批准建立,是政策性与开发性兼顾的公益性、长期性、开放式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有独资基金.基金单独核算,独立运营.  相似文献   

16.
<正>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所面对的最大的可持续发展挑战,需要国际层面与中国层面的双重努力来应对。中国针对气候变化这一可持续发展挑战的应对分为国际与国内两方面。一、国际层面在国际层面,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UNFCCC)的缔约方,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提交国家自主贡献,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积极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诉讼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产生,经过30年的发展,气候变化诉讼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成为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进程的重大议题.作为气候变化的重要治理手段,气候变化诉讼影响着政策制定以及企业行为,对加强气候行动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将于12月12日结束的利马气候大会已经走过了一半的日程.一些气候专业组织对美国和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表示不够.报道称,气候分析组织将于9日发表的报告表示,美国和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做的还不够.该组织主任比尔·海尔表示,美国和欧盟在应对气候温室效应上签署了气候和能源协议,准备采取补充措施.如果承诺兑现的话,它可以让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不高于3℃.海尔表示,签署气候变化声明比不签署好,但这离本世纪平均气温上升不高于2℃的目标还甚远.气候行动追踪项目是一个由四个研究机构组成的组织.在利马全球气候大会日程过大半之时,气候行动追踪项  相似文献   

19.
<正>保护环境与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共建"一带一路"一以贯之的基本方针之一。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尽管一些"中国生态威胁论"者妄言中国将借此掠夺性开发沿线资源,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举例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28日,就在第1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在墨西哥的坎昆召开之际,作为中国科技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具体行动,中国首届低碳(能源)创业大赛也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