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黑嘴端凤头燕鸥(Sterna bernsteini)是全球极度濒危物种,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繁殖。因其数量稀少.踪迹神秘.被誉为“神话之鸟”。据记载,黑嘴端凤头燕鸥最早于1863年在中国山东被发现;二十世纪30年代后,因难觅踪迹而一度被认为近乎灭绝。 2000年,台湾学者在福建连江马祖列岛意外发现了8只黑嘴  相似文献   

2.
《世界环境》2005,(5):F0003-F0003
黑嘴端凤头燕鸥(Sterna bernsteini)是全球极度濒危物种,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繁殖。因其数量稀少.踪迹神秘.被誉为“神话之鸟”。据记载.黑嘴端凤头燕鸥最早于1863年在中国山东被发现:20世纪30年代后,因难觅踪迹而一度被认为近乎灭绝。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国徽的图案中,有一只威武雄健的猛禽,它两爪分别握着橄榄和箭,象征和平和武力,嘴上叼着一条黄色的带子,上乃“合众为一”,意为美利坚合众国由很多州组成。这猛禽便是美国人引以为荣的白头海雕。1872年美国国会把它定为国鸟。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春天的田野越来越寂静。鸟儿不见了,连国鸟白头海雕也踪迹难觅;农场里的母鸡孵蛋,窝里却没有小鸡破壳而出;花丛中没有蜜蜂采蜜的嗡嗡叫声;路旁的花草枯萎了;溪中的鱼儿死亡了……春天是那样冷落肃杀!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Einstein)曾经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最多再存活四年。没有蜜蜂,就没有授粉、没有植物、没有动物,也就没有人类"。希望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出现。但这也强调了人类与蜜蜂之间共生关系的重要性。在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树木、花卉和粮食作物授粉方面,蜜蜂经历数百万年的进化,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蜜蜂需要从花粉中摄取蛋白质,从花蜜中摄取碳水化合物,而人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二年期间,国外金属矿床勘探的重点仍放在奥大利亚的铝(铝土矿)、铜、铁、镍、铀和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和育空地区的铜、铅、钼和锌;印度尼西亚的硷金属和镍以及中、南非州的铜和镍。通过实验证明由钠明矾石炼取金属铝在经济和技术上都是可能的,这就提高了人们对国内钠明矾石矿床的兴趣。在犹他州塞达城(Cedar City)附近所发现的一个铀明矾石矿床估计蓄量为6亿吨,含钠明矾  相似文献   

6.
俊松 《环境》2004,(1):47
在靠近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印度洋上,有一个美丽富饶的火山岛国——毛里求斯。早在16世纪,欧洲殖民者踏上该岛之前,岛上几乎到处是茂密的热带森林。如今,该岛上的原始森林已所剩无几,其中卡伐利亚树行将灭绝,几百年前,它们的踪迹遍布全岛。这种树木质坚硬细密,曾经是岛上大量出口的优质木材资源。可是今天,岛上残存的卡伐利亚树已寥寥无几。 1982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学教授斯坦雷·坦布尔,在岛上对卡伐利亚树作了几个月的深入研究。他惊奇地发现,尽管这种树年年开花结果,竟没有一颗种子发芽,而且以乎几百年来没有发过芽。他翻阅了历史记载,发现人们早就  相似文献   

7.
雅秋 《世界环境》2004,(6):57-57
科学家最新调查研究发现,最近50年来,多数农夫授粉所依靠的家养蜜蜂的数量下降了一半左右。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的生物学家克莱尔-克瑞曼说,如果不采取措施阻止家养蜜蜂的减少和增加野生蜜蜂的数量,那么将会有许多水果和蔬菜从食物供应中消失。  相似文献   

8.
<正> 引言 在澳大利亚中部哈茨山脉前寒武纪阿隆塔内田层的不同地点,生产少量的刚玉样品已经几年了。由于这种刚玉几乎都不透明,而且其颜色范围从奶油色和浅绿灰色到粉红色或者浅红色,所以这种刚玉大多数都无宝石意义,而被铬致色的称为红宝石的鲜红色变种,以前却一直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9.
张穹 《环境》2012,(4):70-73
柬埔寨吴哥古城与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也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吴哥古城曾繁华一时,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但它又在丛林中埋没千年,无人知晓.那么它是怎么被重新发现的呢?它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们研究从月表取回样品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发现一种与月球本身年龄确实相同的岩石——一种年龄大于45亿年的遗物,从而揭示随太阳系形成而出现的那些物质的踪迹。尤金·塞南(Eugene Cernan)和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 Schmitt)所收集的110磅月岩样中有一种蓝灰色的角砾岩,他们把这种角砾岩标记为“砾石二号”(Boulder №2)。嵌入该砾石中的五块碎片看来是初期月球分异作用的产物。经过几次精确的年龄测定后,科学家们得出结论:这种含有叫做纯橄榄岩的浅绿色矿物的物质,其年龄大约为46亿年。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8月21日Enn环境新闻网汞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其踪迹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即使沉降到陆地和海洋中,汞仍旧能够再次重新回到大气中。这种所谓的"蝗虫效应"使得剧毒物质在大气中循环往复,并且和那些从烟囱中持续排放出来的汞污染物一起形成"遗留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在此后的数十年内都难以消除。由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MIT)的研究者带领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使用一种新的分析方式为世界各地汞的排放源提供了更准确的预估。他们分析测量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北部发生地震进而引发海啸,印度尼西亚也成为损失最为惨重的国家。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先后派出两支国际救援队,到达印度尼西亚,协助灾区政府开展了紧急医疗救护、疫病防治和搜救行动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巴西某地区的第一部综合性的海藻植物志于1957年由Joly出版,该植物志描述并解释了105个分类单位.20年后,liveira和Berchez重新调查了该地区,只发现了69个分类单位,褐藻数量显著减少.1991年在三个物种丰度最大的研究站进行的另一次调查中,发现有同样的减少趋势,而且没有发现褐藻的存在.生物多样性的这种减少归因于污染的增加.这里我们列举了1998~1999年进行的一次新的调查结果.这次调查显示20世纪50年代记录的某些物种得到了恢复,其中包括7种褐藻.物种数的这一增长被认为是当地政府作出的减少污染的努力以及一个海底污水终端建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02,(10)
世界最大生物在美国俄勒冈州东部马尔赫国家森林里被发现。一种俗称“蜜蕈”的真菌类植物在树底下盘根错节,存活了大约2400年,分布面积广达880公顷,是全世界最大的生物。这种学名叫Armillaria ostoyae,俗称“蜜蕈”的菌类,刚开始只是一个孢子,不用显微镜根本看不见,但它的根状菌索——一种黑鞋带似的丝状体——在森林中四处蔓延,时间长达2400年。它一面生长,一面侵害树木,到目前为止,已分布大约880公顷。俄勒冈州立大学完整森林保护助理教授菲力普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目光的关注下,在夜以继日的谈判与等待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07年12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国际会议中心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为在2009年年底之前达成一项减缓全球变暖的新协议确立了明确的议题和时间表,以接替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此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3次缔约方大会的最终成果。随着这份宝贵的路线图通过,印度尼西亚环境国务部长维图拉尔宣布,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落幕。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2018年12月14日一项长达9年的研究揭示了生活在斯洛文尼亚海岸外宽吻海豚的不寻常行为。在同一个种群里,海豚们会分为两组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觅食,这种社会策略以前在海洋生物身上从未被发现。研究人员对38只海豚做了大量观察,仔细记录了每一只海豚每一次出现的时间和地点。观察结果显示:这个海豚种群中,分为19只和13只2个大  相似文献   

17.
精粹     
冀望:东南亚空气污染减少 每年,印尼人都通过烧荒这种不合法但廉价的方式来清理空地,由此产生的烟尘给东南亚地区国家造成了有害的烟雾污染。污染的最高记录是2013年6月,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空气的污染指数纷纷爆表,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93年1月5日英国一艘在利比里亚注册的8.9万吨的油轮在苏格兰北部设得兰群岛的海面上触礁,大量石油涌到海岸上。这艘油轮载有8.45万吨原油。大片浮油带沿海岸向北延伸了约40公里。1月21日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一艘在新加坡注册的25.5万吨的油轮在从阿曼驶向日本的途中在安达曼海与另一艘空油轮相撞。这艘油轮装有近200万桶石油,被撞裂的左舷漏出燃烧的原油,浮油带在苏门答腊群岛不远处扩散了约52公里,并向印度的尼科巴群岛漂移。2月11日荷兰/北海绿色和平组织说,从北海一艘沉船中流出的致命的浓缩铅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巨大…  相似文献   

19.
"红军草地"的生态噩梦——若尔盖草地变迁7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年红军所过的若尔盖草地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噩梦,一片片沙化的伤疤在绿色中蔓延.几十年来.沼泽已经难觅踪迹,300多个湖泊干涸了200多个,湿地面积萎缩超过60%,草原沙化面积已达眼158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且还在以每年以11.65%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20.
<正>素材展示一邮票与烛光二战期间,德国有支炮兵部队异常凶猛,曾让法军连连受挫,法军却一时找不到这支部队的踪迹。一次,法军的谍报人员在小镇上活动,发现一个少女频繁到邮局取信。少女异常的举动引起了谍报人员注意。经调查,少女的未婚夫就在那支炮兵部队。谍报人员以集邮为名换走了少女信封上的邮票,法军从邮戳上找到了德国炮兵部队所在地,这支部队因此被摧毁了。少女与炮兵部队,在一般人眼中根本没有任何联系,少女去邮局取信也是习以为常的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