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新《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科学、严谨地制定循环型社会推进基本计划。并持续、有效地执行该计划是日本成功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关键。2003年,日本环境省第一次制定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实施五年后。又于2008年3月公布了新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以下称新基本计划)。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世界上是第一个建成循环型社会的国家。全面阐述了日本循环型社会的建设历程与现状,基本做法与2010年的资源流通目标,成功原因分析;重点介绍了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废弃物处理法”,“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2部法律内容。日本政府认为,展望未来,构建国际循环型社会是必要的、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政府面对21世纪的环境和资源压力.针对严峻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提出了建立循环经济的构想,2000年还把建立循环型社会提升为基本国策,将该年定为“循环型社会元年”,并颁布和实施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动基本法》等6部法律,采职了一系列行动措施,标志着日本进入了推进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全面发展阶段。日本在推进建设循环型社会进程中,理念先进,措施具体,效果明显。其中.完备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是根本保障;必要的经济支持和鼓励优惠政策是重要条件;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发展静脉产业是典型示范;以政府绿色采购来启动和引导市场需求是有效手段;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职能强化和职责明晰是组织保证;加强科学研究,发挥公众和中介组织作用是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为应对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导致的自然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量增加,日本率先提出建设循环型社会,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推进。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以废物减量化、资源化为核心,旨在将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降到最低程度。自2003年起,日本实施《建设循环经济社会基本规划》,每5年为一个阶段,目前处于第三阶段。日本在废物减量、资源化方面已取得实际效果。产业废物总量稳中趋降,由1997年的4.2亿吨减少到2014年的3.9亿吨;从再生利用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5.
自1996年10月,德国政府《循环经济·废物管理法》颁布以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己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日本、德国等许多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目标并通过强化循环经济立法、调整税收政策、开展企业污染零排放、努力扩大废物回收等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日本国将2000年定为“循环型社会元年”。日本的“财团法人·绿色日本中心”在对日本过去10年来政策法规的实行情况进行调研、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建设循环型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旨在贯彻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计划》从5个方面提出了今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任务和目标.一是加快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在抓好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计划》要求,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以  相似文献   

7.
日本循环型社会发展动向:废物的减量排放和循环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循环经济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各国政府与学术界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随着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认同,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生态社会作为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日本先后颁布实施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和《废物处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废物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循环利用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要闻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计划内容,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A主要目标计划的主要目标为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废物排放明显减少,循环发展对污染防控的作用明显增强。还要基本建立城镇循环发展体系,构建新的资源战略保障体系,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9.
本报告总结了我国"无废城市"试点城市及地区相关同志赴日本交流学习循环型社会建设和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基于此,对我国进一步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提出以下建议:借鉴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思路、指标体系和推进方式,梯次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针对重点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快推动源头绿色设计与废物高效回收;充分认识民众的支持参与是改革成败的核心力量,加强引导,持之以恒抓好"无废文化"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报告总结了我国"无废城市"试点城市及地区相关同志赴日本交流学习循环型社会建设和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基于此,对我国进一步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提出以下建议:借鉴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思路、指标体系和推进方式,梯次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针对重点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快推动源头绿色设计与废物高效回收;充分认识民众的支持参与是改革成败的核心力量,加强引导,持之以恒抓好"无废文化"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固体废物环境问题,推动形成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近期我国提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为迈向"无废社会"奠定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当前的国内外背景,对欧盟"零废物计划"及"循环经济一揽子计划"、日本"循环型社会"、新加坡"可持续发展蓝图"的内涵、目标和措施分别进行了梳理,明确我国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的内涵和目标,分别提出工业领域、农业领域、生活领域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主要建设路径,以及危险废物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与全面安全管控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循环型社会建设始于1954年,历经50余年,经历了公共卫生的维护及改善;环境保护治理;循环型社会建设等三个阶段,建立了以推进循环经济3R政策为原则,以各种再利用法为中心的一系列废弃物再利用制度、政策与法律。  相似文献   

13.
动态与信息     
国务院审议通过可持续发展报告国务院第5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并决定将这个报告提交给今年6月在纽约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事务特别联大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环发大会5年来,我国为执行《21世纪议程》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工作。我国在国际社会率先制定并颁布了第一个国家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将其作为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纲领性文件。去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相似文献   

14.
新闻时政     
<正>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推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印发《关于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普及绿色循环文化,通过循环发展带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快构建循环型社会。《通知》提出建设目标,通过开展建设工作。相关城市(县)的循环型生产方式初步形成,率先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各主要品种废  相似文献   

15.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经验日本在处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历史进程中,为解决生活和工业废弃物问题而开展了循环型社会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人民政府以沪府[1997]64号文批复《上海市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上海市环保计划和目标》)。市政府在批复中要求: 一、将《上海市环保和计划目标》印发给各区、县和市各有关部门认真实施。在实施时,要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可  相似文献   

17.
正一、海洋基本法与环境基本法日本于2007年4月通过的《海洋基本法》中,提出了作为基本政策措施之一的海洋环境保护。同时,依据该法律设置了综合海洋政策本部,由内阁总理大臣担任本部长,内阁官房长官及海洋政策担当大臣(此前由国土交通大臣或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兼任)担任副本部长,环境大臣等其他所有国务大臣为本部成员。2008年3月,日本依据该法第30条的规定制定了第一期海洋基本计划,大约每五年修订一次,2018年5月制定了第三期海洋基本计划。  相似文献   

18.
论构筑循环型社会的科学和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循环型社会的三个基本理念、三个操作原则和三种实践模式,简要分析了日本循环型社会的法律、政策系统结构,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5月4日,惠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惠州市政府《关于2017年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去年惠州环境空气质量继续排名珠三角第一和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列,市区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4.8%。今年,惠州将全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优良"去年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优良。"《报告》显示,去年除了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状态外,惠  相似文献   

20.
3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在解读《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时表示,2011年我国将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并通过六大措施确保减排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