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提取典型污泥中所含的镉、铬、铜、镍、铅和锌,作者试验了几种不同的消化技术,得出的结论是:在校准过的玻璃管中进行简便的硝酸消化,对污泥中以上六种金属的常规原子吸收测定来说,是一种准确、快速和安全的溶解技术。  相似文献   

2.
污泥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污泥前置及后置的处理。污泥前置处理可以通过微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种群之间捕食作用,以及对工艺和反应器的改良来实现污泥减量。污泥后置生物处理是指污泥消化,可以使用高温-中温共相厌氧消化和蛋形污泥消化器对污泥进行减量;这些方法从不同侧面反应了目前污泥生物处理研究现状以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批式厌氧消化以及间歇曝气的摇瓶试验进行猪场废水厌氧-好氧处理,研究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对好氧后处理的影响,以及控制厌氧消化进程改善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好氧后处理性能的可行性.对猪场废水原水(厌氧消化0d)直接进行好氧处理,COD和NH4 -N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5%和98%以上,出水COD低于300mg·L-1,NH4 -N低于10mg·L-1.对厌氧消化液进行好氧后处理,出水COD和NH4 -N浓度随好氧处理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厌氧消化前处理时间越长,升高时间越早,幅度越大.实验结束时,出水COD基本在500-600 mg·L-1之间;厌氧消化3、6、9、12d的消化液好氧后处理出水的NH4 -N分别达到22.2、105.4、147.6、171.4 mg·L-1.尽管厌氧消化3d时,COD去除率只有47.5%,但消化液好氧后处理的效能仍然没有提高,只是系统恶化的时间略迟于厌氧消化6、9、12d的消化液.厌氧消化液好氧后处理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是: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各污染物降解的差异导致了厌氧消化液可生化性降低以及碳、氮、磷比例失调,影响了好氧后处理过程微生物的生长;厌氧消化液中缺乏易降解有机物,导致反硝化效果差,产生的碱度不能弥补硝化过程消耗的碱度,引起pH下降,进而影响了微生物活性.因此,通过缩短厌氧消化时间的方式来改善消化液好氧后处理的性能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南京地区相对湿度对气溶胶的影响,利用位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拉曼-瑞利-米氏激光雷达,分析湿度廓线对消光系数的影响;利用2014年3月~2015年2月国控点环境监测数据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特征进行统计,并与相对湿度进行逐月和四季对比分析,并计算各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以期为南京市的城市布局与规划、大气污染治理等提供更多参考.结果表明,低空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廓线与相对湿度廓线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地面相对湿度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在一定湿度范围(以不发生重力沉降为界限)内,相对湿度越大越有利于颗粒物的形成,超过这个范围,相对湿度越大,颗粒物浓度越低,在南京地区,对于PM10来说,这个界限在40%~49%,对于PM2.5来说,这个界限在50%~59%.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是针对温度对厌氧降解邻苯二甲酸二酯影响的研究 ,目的是寻找适应这种反应的最佳温度或最佳温度区间。研究表明 ,对于原始污泥来说 ,最佳温度是其所生存的原始温度 ,即消化处理温度 3 7℃ ,对于污泥和填埋场渗出液的富集菌群来说 ,由于人工选择培养的介入 ,最佳温度有向高温偏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工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技术主要有淹没式生物膜法、两段生物反应器、微型动物直接接种法和蚯蚓生态滤池.其中,淹没式生物膜技术和蚯蚓生态滤池技术已在工程上得到应用,这2种技术污泥减量效果明显,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和成本低等优点.提高N,P去除率是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技术共同面临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工艺设计,消除两段生物反应器的污泥膨胀和泡沫;解决蚯蚓生态滤池在工程应用中出现的布水不均匀、局部积水和污泥堵塞等问题;深入研究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系统中食物链动态平衡代谢机理,以及填料性质、水力负荷、污染物负荷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和环境因素对食物链的影响,对于进一步研究食物链生长动力学,强化微型动物捕食污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餐厨垃圾中温干式厌氧消化污泥的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彦祥  何琴  李蕾  彭绪亚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2):3171-3178
以半连续式和序批式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生的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温度(T)、含固率(TS)和剪切速率(γ)对消化污泥流变性的影响.使用旋转粘度计测定污泥动力粘度,测定时温度范围20~70℃,消化污泥TS分别为21.41%~29.54%(半连续式)、12.09%~22.48%(序批式).试验结果表明:污泥流动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随温度降低而减弱,且温度变化会对污泥流变性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同一剪切速率下,污泥的动力粘度随TS含量增高而变大;粘度曲线说明厌氧消化污泥为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变稀的特点;通过剪切应力的上升曲线和下降曲线可判断厌氧消化污泥为时间相关性流体,动力粘度-时间曲线进一步说明污泥为触变性流体;TS12%时,有必要设置搅拌系统,剪切速率控制在10.4~20.9 s-1较为合适;污泥的TS含量越高,温度、TS和剪切对流变性的影响越明显.试验可为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搅拌系统和热交换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包装,对于厂商来说,是为了增加产品外观的吸引力;而对消费者来说,则是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卫生。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包装被拆开之后,或是当产品用完之后,包装就变成了制造垃圾、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一种新的环保包装正在  相似文献   

9.
含固率和接种比对林可霉素菌渣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林可霉素菌渣的中温厌氧消化摇瓶实验,比较不同的含固率(3%、5%、8%、10%)和接种比(0.5、1、2、3)对菌渣产甲烷能力的影响,以确定菌渣厌氧消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研究参数范围内,含固率越低,接种比越高,越有利于甲烷的产生;经过10d的培养,在含固率为3%、接种比为3时的工况中,菌渣的挥发性固体(VS)累计净产甲烷量最高,为106 mL/g;而含固率>5%、接种比2的液态发酵工艺,此条件既能保证厌氧消化不受消化产物(胺和挥发性有机酸)积累的抑制,也可以缓冲菌渣中残留林可霉素对消化微生物可能产生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填埋场新鲜渗滤液的厌氧消化性能以及探索强化其厌氧消化性能的措施,采用了低、中、高三种食微比(分别为0.49,1.02,1.92g渗滤液COD/g污泥VS),并在高食微比时,比较了分别添加<5μm、75~150μm、2~5mm的木炭以及75~150μm的竹炭对渗滤液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食微比时渗滤液的甲烷化启动严重滞后,且运行不稳定.在高食微比时,与未添加生物炭的对照组相比,添加<5μm、75~150μm、2~5mm的木炭组以及75~150μm的竹炭组,最大产甲烷速率分别提高了179%、93%、83%和64%,最终出水溶解性氮分别下降了21%、16%、16%和12%,NH4+-N分别下降了17%、12%、10%和8%;并且<5μm的木炭组的有机物和有机酸降解,尤其是正丁酸和乙酸的降解,显著快于其他粒径的木炭组.这些结果说明生物炭可以提高渗滤液的厌氧消化效率和工艺稳定性,对于木炭,粒径越小,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2015年8月24日人类只是这个世界上众多捕食动物之一,但最新的研究却强调了为什么人类将成年猎物(以及其它食肉动物)作为目标并将其猎杀的强烈倾向,让人类与其它捕食动物有着显著的区别。由于人类会猎杀处于生殖鼎盛期的其它物种,这对陆生和海洋系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包括广泛的物种灭绝及食物网和生态系统的重建。为了评估人类捕食与动物捕食的本质,科学家对全球海洋和陆地环境中的2125种食肉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调查研究了厦门市的15个无居民海岛的鹭类繁殖营巢地。发现大屿、鸡屿、鳄鱼屿、大兔屿及红屿5个岛屿有鹭类繁殖栖息,共有鹭类繁殖亲鸟19910只;岛屿面积越大越适合鹭类繁殖栖息;已开发旅游的岛屿,鹭类则放弃其原来栖息的营巢;鹭类营巢的岛屿其植被、森林覆盖率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13.
氧化还原电位在两相厌氧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在污水生化处理中较早研究氧化还原电位以作为监测指标的是活性污泥法。在40年代就发现,污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有关,但并未作为运行控制参数来推广应用。到50年代末,一些研究者对污泥厌氧消化的氧化还原电位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Dirasian和Molof在研究污泥厌氧消化时发现,氧化还原电位随挥发酸浓度、产气率的增大而增大。Blanc和Molof在以乙酸和丁酸为为质的厌氧消化中发现,当氧化还原电位Ec在-495——555mV时可观察到产气,他们还发现,毒性离子浓度的增大、进水负荷的升高,都会增加反应器出水的电位值。Laquidara对厌氧回转式生物接触器的研究表明,挥发酸浓度越低,电位值越负.且Ee<-190mV时厌氧反应器运行较稳  相似文献   

14.
低温等离子体是一种能有效降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新技术。在降解过程中,由于有机气体分子结构的不同,降解效率出现差异。为了研究分子结构对低温等离子体降解VOCs的影响,以苯、甲苯、二甲苯、戊烷、正己烷和环己烷6种VOCs作为实验对象,分析比较了电离能、氢含量和沸点对闭环芳香烃和开链烷烃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电离能是影响芳烃和烷烃2类VOCs降解效率的重要参数,电离能越大,降解效率越低; 2)氢含量由于受到单键数量的影响,对于芳香烃,氢含量越大,降解效率越高,而对烷烃来说则相反; 3)沸点也是影响这2类VOCs降解的一个相关因素,随着沸点增大,其降解效率也增大。  相似文献   

15.
厌氧消化处理制药废水微生物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厌氧消化处理制药废水,在不同消化温度条件下,进行了厌氧微生物类群和种群数量的测定.消化温度39℃,各种群菌量最多.消化温度24℃,各种群菌量最少.消化温度33℃和35℃,各种群菌量与消化温39℃度相比,菌量有所减少,但菌量差别不太明显.例如:甲烷细菌消化温度24℃比39℃菌量减少3×10~4倍,消化温度33℃和35℃与39℃比较,甲烷细菌分别减少4.1×10~2倍和3.2×10倍,温度越低甲烷细菌数量越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瑞典维纳恩、韦特恩、梅拉伦和哈马伦四大湖泊中上层鱼类种群生物学的研究得出,适宜区域里鱼苗在生长季节尽早孵化,并在冬季到来之前达到一定的体长,对鱼苗的成活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认为,这不仅是为了适应春季浮游动植物的生长,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被捕食.相对于秋季产卵的欧白鲑(Coregonus albula)来说,通过对春季产卵的胡瓜鱼(Osmerus eperlanus)和梭鲈(Stizostedion lucioperca)的研究,我们更容易得出上述的结论.冰融之后欧白鲑苗的迅速孵化对鱼类的种群生长较为有利.在贫营养性、掠食性鱼类很少的湖泊中,冰融化之后水温的快速回升对种群的补充较为有利,而在富营养性的湖泊中,由于存在被捕食的压力,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研究结果表明秋季产卵群体较难适应全球变暖的趋势,不同年份鱼类在年种群生长强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可用生活史来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一个学生一旦对学习英语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他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他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共厌氧消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研究了广泛使用的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对剩余污泥与酒精糟液高温共厌氧消化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搅拌强度消除PAM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PAM的含量越高,对共厌氧消化反应影响越明显,相对高的搅拌速度有利用消除高分子PAM对质子传输的束缚作用,增加厌氧微生物与污泥的接触机...  相似文献   

19.
在污泥自热高温微好氧消化(ATMAD)工艺耦合硝酸铁去酸抑制作用过程中,研究了进料不同配比的初沉池污泥和二沉池污泥对硝酸铁强化污泥消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铁对二沉池污泥的强化效果优于初沉池污泥,进料污泥中二沉池污泥比例越高,消化效果越好。进料污泥中二沉池污泥比例越高,硝酸铁对污泥上清液中VFA、SCOD和氮磷等去除的强化效果也越强,但消化污泥的脱水性能越差,消化污泥CST值随之增长的幅度也越小。  相似文献   

20.
在35℃、含固率10%、接种量20%的条件下,对碳氮比(C/N)分别为8、12、15的3组污泥进行97 d的厌氧消化试验,分析消化过程中p H、NH_4~+-N、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及产气情况,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8~13 d完成系统的启动,且消化过程中没有产生酸抑制现象。3组试验的单位VS产气率分别达到572、492和621 m L/g;VS降解效率分别达到57.1%、51.9%和51.0%;C/N比为8时,累积产气量最多;3组试验污泥DGGE图谱显示,碳氮比越低,细菌群落多样性越丰富,优势菌群群落密度也越大。因此,C/N为8时高含固率污泥厌氧消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