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山区农村、平原农村及城市三个区域2019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济源市内不同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三个区域的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年均值均超出标准值,分别为91μg/m~3、55μg/m~3和193μg/m~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年均值均达到标准值,分别为14μg/m~3、31μg/m~3和1.8 mg/m~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城市站、平原农村站、山区农村站。  相似文献   

2.
朱常琳  马丽 《环境工程》2017,35(8):81-86
对2015年供暖初期西安地区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污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西安供暖初期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已经相当严重,其中处于二级污染水平的占22%,处于三级污染水平的占39%,并有2天属大于300μg/m~3的最高6级严重污染状况。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各区污染进行聚类分析,得出西安污染最严重的3个区分别为灞桥区、雁塔区和莲湖区。对4种污染物以及温度、相对湿度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相对湿度之间都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另外从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区域分析可知,雁塔区和莲湖区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3.
以临翔区2011—2015年环境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污染物负荷系数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临翔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临翔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水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颗粒物(PM10)呈现下降趋势,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PM10)。  相似文献   

4.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88-I0003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等共74个城市、496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监测点位已建成或改造完毕,于2013年1月1日起,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的要求,开展监测并实时发布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O3)、一氧化碳(CO)和细颗粒物(PM2.5)等6项基本项目的监测数据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指数等信息。  相似文献   

5.
丁媚英  叶曼婷 《环境》2021,(1):40-41
日前,佛山2020年大气治理成绩单出炉.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佛山空气质量达近年最优水平,同比改善22.3%,改善幅度位于全省前列;优良天数比例达91.0%,首次超过九成;空气质量六项指标首次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浓...  相似文献   

6.
不同空气质量等级下环境空气颗粒物及其碳组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不同空气质量等级下环境空气颗粒物及其碳组分变化特征,于2016年3月在廊坊市对环境空气中PM_(10)、PM_(2.5)和PM1质量浓度及PM_(2.5)中碳组分质量浓度进行了在线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廊坊市PM_(10)、PM_(2.5)和PM1质量浓度较高,其分别为204.1、107.9和87.8μg·m~(-3),日变化趋势呈双峰型分布.总体来说,当空气质量越好,PM_(10)、PM_(2.5)、PM1及其碳组分(OC、EC、SOC和POC)质量浓度越低,PM1/PM_(2.5)、PM1/PM_(10)和PM_(2.5)/PM_(10)比值越小.但"中度污染"时,PM_(10)质量浓度最高,且PM1/PM_(10)和PM_(2.5)/PM_(10)达到谷底值;同时OC质量浓度比"轻度污染"略低,而明显低于"重度污染",且主要出现在13:00~23:00,表明"中度污染"时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占比下降,与其对应的首要污染物相一致.此外,OC/EC比值大于2.0,通过最小OC/EC比值法估算PM_(2.5)中SOC和POC,其浓度均值分别为12.2μg·m~(-3)和5.0μg·m~(-3).  相似文献   

7.
应用中流量采样器TSP-PM10-PM2.5对我国肺癌高发区宣威地区6个乡村19家农户进行采样,运用滤膜称重法来分析不同燃料类型室内及相应室外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特征.结果显示,各村庄室内、室外PM10质量浓度比值(I/O)变化范围为1.74~2.87,说明室内PM10污染主要由室内污染源引起;做饭时段室内PM10污染比其他时段严重,尽管烟囱可以将大量的污染物排出室外,但室内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依然较高.室内PM10质量浓度依燃料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块煤用户>型煤用户>燃柴用户>用电用户,室内PM2.5质量浓度依燃料类型从高到低表现为块煤用户>燃柴用户>用电用户;块煤、型煤用户的室内PM10的质量浓度平均值(442.49μg/m3、399.14μg/m3)超过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日均值150μg/m3,污染严重;燃柴和用电用户室内PM10的质量浓度平均值(145.50μg/m3、119.91μg/m3)低于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日均值150μg/m3,污染较轻.块煤用户PM2.5质量浓度日均值(132.58μg/m3)超过2012年2月29日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75μg/m3,而燃柴和用电户PM2.5的质量浓度(55.24μg/m3、65.02μg/m3)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75μg/m3,说明块煤用户室内细颗粒污染较重,用电和燃柴用户室内细颗粒物污染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8.
十余年来,EPA关注的环境空气中的重点污染物始终是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但是关于它们的标准始终存在争议.2006年9月21日EPA仍然宣布PM2.5的标准为年平均值15μg/m3,并把日最大容许值从1997年的65μg/m3下调为35μg/m3.卫生和环境团体认为新的细颗粒物限值不足以保护人群健康,特别是吸入细颗粒物后引起的心血管影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哈尔滨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都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降尘五年均值低于相对标准。空气污染呈现煤烟型污染特征,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2001年~2005年度哈尔滨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年均值范围为2.45-2.72,呈逐年下降趋势。"十五"期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比"九五"期间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扬州市江都区一年来的空气质量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细颗粒物是该城区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因子,其次是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二氧化氮、臭氧分占第四位、第五位,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影响因素最低。第一季度环境空气污染最重。江都城区空气污染类型由以往的煤烟型污染逐步向复合型污染过渡。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00年-2009年湖南省主要城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全省大气污染因子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近1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对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与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提出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沈阳市大气自动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统计预报方法开发研制了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模式,预报模式包括春、夏、秋、冬四季预报方程。预报对象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日均值,经过近5年的使用,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以河南省A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浓度值与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哮喘)住院人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A市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支气管炎住院人数有显著影响,可吸入颗粒物(PM10)还与哮喘住院人数有密切的关系,因此A市大气污染可能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环境病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及可萃取有机卤素污染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2002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城区大气中PM2.5和PM10中有机碳(OC)及可萃取有机卤素污染物(EOX)的浓度.结果表明,PM10和PM2.5的年均值分别为172.8μg/m3和110.9μg/m3,分别是美国年均值标准(PM10, 50μg/m3; PM2.5, 15μg/m3)的3.5倍和7.4倍,说明污染相当严重;PM2.5与PM10中OC的月均浓度分别为9.1~33.9μg/m3和13.1~46.2μg/m3,冬季大气中OC的浓度最高,夏季最低; PM2.5中OC和EOX的百分含量高于PM10,细粒子更易于富集有机污染物; PM2.5和PM10中EOX的含量顺序为EOCl>> EOBr(EOI),约有73%~88%和69%~91%的EOX为EOCl,大气中的有机卤素污染物主要为有机氯污染物;PM2.5中OC与EOX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细颗粒物中OC对EOX的含量起到了控制作用,PM10中OC对EOX的含量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近年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管控措施.量化分析排放对大气污染物趋势变化的贡献,是验证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基于2015—2021年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气象再分析资料,利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法定量评估了人为减排和气象条件对长三角地区15个典型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粗颗粒物(PM2.5~10)趋势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2015—2021年,PM2.5和PM10污染浓度年均值分别降低了40.92μg·m-3和37.12μg·m-3,下降幅度分别为42%和38%.使用KZ滤波的低通滤波将PM2.5、PM10和PM2.5~10的浓度原始时间序列分解为短期分量、季节分量和长期分量,其中短期分量和季节分量在冬季的波动幅度高于其他季节.短期分量对原始时间序列总方差的贡献最大(65%),其次是季节分量(25%),而长期分量的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城郊冬季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本研究分析了北京冬季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颗粒物污染特征,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其形成的可能原因.观测于2013年1月24—31日进行,在西三环城区和大兴郊区使用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并采用离子色谱和元素碳/有机碳分析仪分析了PM2.5上的水溶性离子、元素碳和有机碳浓度.结果表明,本次重污染天气的大气日均能见度低于3.0 km.PM10和PM2.5质量浓度日均最大值分别为675.5和453.4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349.2和260.8μ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所规定的二级浓度限值.通过比较PM2.5上化学成分的浓度发现,在城区和郊区,此次天气形成的共同污染源为冬季燃煤燃烧、汽车尾气排放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而土壤/沙尘对郊区污染天气的形成有部分贡献.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呈对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区春夏PM2.5和PM10浓度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北京市2012年3月~6月PM2.5和PM10实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PM2.5和PM10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月~6月,PM2.5浓度随季节变化逐渐升高,PM10的浓度随季节变化先升高后减小;3月~6月PM2.5与PM10日平均浓度分别为62.77μg/m3和133.88μg/m3,分别为国家二级标准的83.69%和89.25%。  相似文献   

18.
唐山市大气颗粒物OC/EC浓度谱分布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华北重工业城市唐山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2009~2011年PM1.1、PM2.1、PM9.0及TSP年均值分别为(75±43)、(106±63)、(221±100)和(272±113)μg.m-3;碳质气溶胶在各粒径段均占较大比重,其中,元素碳(EC)在PM1.1、PM2.1、PM9.0及TSP各粒径段的年均比重分别约为9%、9%、6%和4%,有机碳(OC)年均比重分别为25%、24%、16%和14%.颗粒物浓度谱分布及碳质气溶胶富集量呈显著季节变化,秋冬季节细颗粒物中EC和OC浓度可高达(9±4)、(11±5)和(19±7)、(28±10)μg.m-3,分别占PM2.1的11%、10%和26%、25%;春夏季节EC和OC在粗细粒子中的富集量基本相当,分别为(5±2)、(5±1)和(15±3)、(15±1)μg.m-3,分别约占颗粒物总量的7%、6%和26%、18%.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学校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同时间段内与相应室外大气浓度的关系,对学校图书馆室内外PM2.5和PM10进行了质量浓度监测,并且分析和讨论了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结果显示,室内PM2.5和PM10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6.7~403.5 μg/m3和33.3~537.0 μg/m3,室内可吸入颗粒物中细颗粒物占主要部分,并且PM2.5质量浓度与PM10质量浓度趋势基本一致.室外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明显影响室内颗粒物的浓度值,而室内使用空气转换装置和及时的清洁有助于降低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制订合理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2015年1-12月299座城市实时发布的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和PM10)及气态污染物(CO、NO2和SO2)的质量浓度数据,对其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 2015年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污染严重,299座城市的ρ(PM2.5)、ρ(PM10)年均值分别主要集中在25~60和40~110 μg/m3,年均值达到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城市所占比例分别仅为24%和38%.② 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基本呈冬季>春秋季>夏季的趋势,其中冬季ρ(PM2.5)、ρ(PM10)、ρ(CO)、ρ(NO2)、ρ(SO2)分别为(73±27)(114±42)(1.49±0.61)(36±14)(42±33)μg/m3.③ 高ρ(PM2.5)和ρ(PM10)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年均值分别为(70±16)(117±22)μg/m3;高ρ(CO)主要出现在山西省,年均值为(1.76±0.48)mg/m3;高ρ(NO2)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山东省和长江三角洲,年均值分别为(42±6)(39±9)(34±8)μg/m3;高ρ(SO2)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两省,年均值分别为(54±10)(41±16)μg/m3.④ 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与气态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复合性,并且具有秋冬季明显强于春夏季的季节性特征.研究显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区域性与复合性,在降低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同时,对气态污染物的削减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