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前,移动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2017年,中国对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简称"2+26"城市)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移动源对PM2.5的贡献率在10%-50%之间。在极端不利的气候条件下,机动车排放对于本地污染积累的作用更为明显。同时,由于机动车在人群聚集的重点地区和重点时段进行近呼吸带的高强度排放,其污染物排放直接威胁群众健康。党的十九大将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打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14,(24):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范围的扩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机动车污染物也不断增加。机动车直接排放的颗粒物和二次形成的颗粒物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中东部地区大范围灰霾污染的重要成因。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治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治理空气污染、应对雾霾天气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与此同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大气污染物防治行动计划》也对新形势下的城镇交通发展、道路管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应剖析城市交通、机动车和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完善城市  相似文献   

3.
非道路移动源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道路机动车相比,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非道路移动源排放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使用年限长、维护保养差、燃油消耗高、燃油质量差、排放污染大等特点,正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的另一重要来源。本文通过对我国非道路移动源排放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非道路移动源排放管理经验,提出未来我国非道路移动源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青岛市城市机动车的发展现状和道路交通状况,采集典型交通状况的车流量和车速数据,对评价区域进行了移动线源、面源的源强分析计算,得到了该区域内机动车排放网格数据,通过修正的排放因子计算了青岛市机动车主要尾气污染物的年排放量,目的是为机动车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数据。研究表明从排放源源强分析机动车道路污染状况和污染区域分布,不受扩散模式的影响,可以简单有效的评价机动车排放污染程度;青岛市城市主干道以成为机动车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针对青岛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污染物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小议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控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最重要的来源,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也已经成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当务之急.本文力图通过对发达国家机动车尾气控制的经验的借鉴及中国目前状况的对比分析,为降低中国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提供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 促进大气灰霾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晓峰 《环境保护》2014,(24):20-22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中东部地区大范围灰霾污染的重要原因。治理大气灰霾,应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坚持新车与在用车并重、尾气排放与蒸发排放并重、道路车辆与非道路移动源并重的控制原则,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推动"车、油、路"一体化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我国第一批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源解析结果,并分析了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指出大多数城市PM_(2.5)浓度的贡献仍以燃煤排放为主,部分城市机动车排放已成为首要来源,汽车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2011—2016年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总体呈下降态势,由4607.9万吨降低到4472.5万吨,年均削减0.6%。其中,汽车排放量由3770.6万吨增加到到3939.3万吨,年均增长0.9%。  相似文献   

8.
移动源排放VOCs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浓度近地面臭氧(O_3)污染是国内外许多城市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且近年来O_3浓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移动源成为VOCs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对移动源的O_3生成潜势进行评估,并识别其关键物种和重点污染区域,可为城市O_3控制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兰州市移动源为例,结合排放系数、交通流量及相关统计数据,建立兰州市VOCs移动源排放清单,并使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移动源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兰州市汽油车是移动源中最主要的OFP贡献源类,占移动源的71.12%;烯烃和芳香烃为移动源总OFP主要的贡献者,主要贡献物种为:乙烯、丙烯、甲醛、3-甲基-1-丁烯、甲苯、正丁烯、乙炔、间二甲苯、1,2,4-三甲基苯、邻二甲苯,这10个物种的OFP占移动源总OFP的67.29%;根据兰州市移动源VOCs排放的OFP贡献空间分布结果,移动源VOCs排放的重点控制区域为城关区和七里河区.  相似文献   

9.
道路移动源排放的细颗粒物是城市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粒径分布和化学组分等特征是评价区域环境颗粒物排放水平及制定相应管控措施的基础.本研究通过抽样调查与观测数据,采用MOVES模型计算了2019年关中地区道路移动源细颗粒物排放量,并利用台架测试法收集了36辆机动车尾气颗粒物,分析了细颗粒物粒径分布和化学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关中地区机动车尾气、刹车磨损和轮胎磨损的PM2.5排放量分别为3543.77、593.45和117.61 t,西安市机动车PM2.5排放总量占关中地区机动车PM2.5总排放量的46.8%.重型货车为机动车PM2.5主要排放源,其保有量仅占机动车总保有量的2.3%,但排放了53.6%的PM2.5;不同燃料类型机动车对尾气PM2.5的排放贡献率不同,柴油车最大,为87.5%.在匀速工况下,柴油车、汽油车和天然气车尾气细颗粒物的数浓度峰值粒径分别为73、9和9 nm,而在加速工况下分别为73、17和17 nm;在加速工况下,这3类燃料机...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机动车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钟鸣  范炳全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2):65-66,69
城市交通机动车污染问题非常复杂,在许多不可控因素,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系统,污染物排放量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控制城市交通污染,必须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放,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对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研究的概况,以及几种城市中污染物扩散的模型,展望了这方面研究前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效能系统设计与管理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1.
谷雪景 《环境保护》2014,(17):48-50
随着机动车行业快速发展,机动车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制定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促进汽车行业技术进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我国移动源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演变过程,分析了排放标准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市城区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乌鲁木齐市城区车辆信息(包括车流量和车辆构成、车辆控制技术水平、车辆行驶工况、车辆启动分布等)进行调研和测试,并根据IVE模型计算得到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清单,获得分车型、燃料类型及启动/运行方式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分担率.结果表明:2011年乌鲁木齐市机动车CO、NO_x、HC和PM的排放量分别为20.22×104、2.60×104、1.84×104和0.44×10~4t·a~(-1),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分担率差别显著,乘用车、公交车和重型货车是CO和HC主要排放源;重型货车和乘用车是NO_x的主要排放源;重型货车是PM的主要排放源.汽油车是CO和HC排放的主要来源,柴油车是NO_x和PM排放的主要来源,天然气车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均较低.控制柴油重型货车是消减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机动车排放污染与城市交通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的状况及影响因素,特别重点讨论了机动车车型和汽车城市道路运行工况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IVE模型和对杭州市机动车排放管理数据库大数据的分析,得到杭州市2015年各类机动车主要温室气体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分析了排放分担情况及时间变化特征,并利用Arc GIS及杭州市路网信息建立了1 km×1 km网格化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杭州市道路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中CO_2、CH_4和N_2O的年排放量分别为818.11×10~4、0.85×10~4和0.07×10~4t,合计856.79×10~4t(以CO2当量计).从温室气体种类来看,CO_2占道路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绝大部分,为95.5%;从机动车类型来看,小微型客车对道路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率最大,占72.8%;从道路类型的排放情况来看,杭州市市中心、城区、城郊和郊区中温室气体合计CO_2当量贡献率最高的均为主干路,分别为43.4%、61.8%、58.0%和42.4%.杭州市道路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均呈现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递减的趋势,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日变化特征明显,均出现弱双峰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移动源污染治理难度大,排放贡献增加,已逐步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污染防治立法先行,《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为北京市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和排放监管,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法规支撑。本文从立法依据、出台的背景、制定的必要性、立法思路和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对该条例进行解读和梳理,为条例所涉及的相关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受体模型(CMB)对北京市大气PM_(2.5)来源的解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影响北京市大气环境PM2.5污染水平的主要来源,于2012年8月—2013年7月,依托北京市大气地面观测网络在10个监测点采集的491 d(次)大气PM2.5有效样本,对其化学组分进行了测试分析;从城市大气污染源组成出发,建立和完善了5类固定点源、2类流动源、4类无组织面源的PM2.5排放成分谱.应用受体模型(CMB)开展了来源解析研究.结果显示:1观测期间大气环境PM2.5的来源主要包括:一次来源机动车(16%)、燃煤(15%)、土壤尘(6%)、二次硫酸铵和硝酸铵(36%),以及有机物(20%)和其他未识别来源(7%);与历史解析结果相比,燃煤源分担率有所下降,二次无机盐与有机物分担率上升,且二次硝酸盐有赶超二次硫酸盐之势;2从主要组分的来源看,观测期间环境大气PM2.5中近25%的硫酸盐来自于燃煤锅炉和电厂排放,17%的有机物来自机动车排放;3北京市PM2.5来源类型大致相同,但各点位PM2.5来源种类和分担率具有一定差异,对一些排放量较大的局地排放源有比较明确的响应.研究表明,开展区域性PM2.5治理、大力削减前体物、严格控制本地机动车、燃煤等PM2.5排放都是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道和省道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王人洁  王堃  张帆  高佳佳  李悦  岳涛 《环境科学》2017,38(9):3553-3560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机动车排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来源之一.现有的机动车排放研究多关注城市内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针对城市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较少.我国城市间交通道路主要包括国道和省道,截止至2015年我国国道里程18.53万km、省道里程32.97万km,约占全国等级公路总里程的13%,因此开展我国国道和省道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基于全国国道和省道交通监测站的年均监测数据,采用环境保护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中的指导方法,计算了2015年我国国道和省道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了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国道和省道公路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_x)、颗粒物(PM)和碳氢化合物(HC)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总排放量的4.5%、27.9%、14.4%和7.7%;不同车型对国道和省道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分担率不同,其中大货车是NO_x、PM_(10)、PM_(2.5)的主要来源,摩托车是CO和HC的主要来源;不同道路类型中各车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担率也不同,如高速路上大货车是NO_x、PM_(10)和PM_(2.5)的主要来源,普通道路上大客车和大货车是NO_x、PM_(10)和PM_(2.5)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正> 沈阳是一个重工业城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机动车与日俱增,据统计,各种机动车历年增长情况见表一。机动车年平均增长数为3558辆,增长率为16.11%。沈阳又是东北地区交通运输的枢纽,各地途经沈阳的车辆频繁,交通噪声已构成沈阳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开展城市交通噪声的测量,掌握城市交通噪声的状况、分布、变化规律,对于城市的合理规划和有效地控制城市噪声是十分必要的。本次测量工作遵循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原物理所噪声组)制定的《城市交通噪声测试规范(草案)》的要求进行的。测量工作从一九七九年六月十一日开始到六月二十三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及其对臭氧生成贡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闫雨龙  彭林 《环境科学》2016,37(11):4086-4093
根据统计年年鉴中主要的人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的行业活动水平和文献中查阅到的VOCs排放因子和组分特征,计算了山西省2013年的人为源VOCs的排放量,计算了臭氧生成潜势.计算结果显示山西省2013年人为源VOCs排放量为72.37万t,最主要的排放行业是工业排放源和移动源,分别占总排放量的36.47%和24.28%;在工业源中,焦炭生产和化学品生产的VOCs排放量分别为19.06万t和3.88万t,分别占工业排放行业总排放量的72.22%和14.72%,是工业排放行业中最大的排放源;2013年山西省各个排放源排放的臭氧前驱VOCs共43.59万t,所产生的臭氧生成潜势总量为176.99万t,对总臭氧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是移动源、燃烧源和工业排放,分别占总臭氧生成潜势总量的40.35%、26.43%和24.95%.结果表明:煤化工行业VOCs排放量显示了山西省独特的以煤为主的单一化、重型化的产业结构;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导致了机动车的VOCs排放量巨大;移动源和工业排放源排放的VOCs所产生的臭氧生成潜势巨大.总之控制山西省的VOCs排放及其带来的臭氧污染应主要关注于控制工业排放和机动车排放.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空气中NOx的污染现状及分担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5):224-226
借鉴国外计算模型和方法,结合调查统计与现场测试,开展了上海市NOx排放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上海市各类固定源和流动源共排放NOx37.7万t,其中工业固定源排放占总量的71%;在中心城区,机动车排放已成为NOx污染的主要来源,占该地区机动车和固定源排放总量的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