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水解调节-UASB-SBR工艺处理大枣加工行业生产废水,处理规模为l 440 m3/d,原水COD质量浓度为3 500 mg/L,BOD5质量浓度为1 200 mg/L,SS质量浓度为1 000 mg/L,pH值为4~5,处理后出水COD,BOD5等指标均能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该工艺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
X780.32(X)加3512缺氧及两级好氧处理岳阳化工总厂部分废水的运行与分析/王晓华(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重庆环境科学/重庆市环保局一2(X犯,24(2)一56一57,68环图X一70 介绍了岳阳化工总厂部分废水的处理工艺和设计,针对原水水质Coo高等特点,采用缺氧、两级好氧工艺。该厂进生化池:COD浓度llX旧-14{肠11岁L,BODS:COD=0.5左右,出生化池:COD浓度<120m酬L,低于GBS卯8一1姚表4中石油化工工业规定的11级排放标准。BO几<10m岁L,低于C朋卯8一1卯6表4中石油化工工业规定的I级排放标准。图1表1参3X780.52(X) 203513含镍废…  相似文献   

3.
中药生产废水生化处理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二相厌氧-接触氧化-BAF工艺处理中药生产废水,废水处理规模为150m3/d,进水中COD为6000mg/L,BOD5为2700mg/L,SS为310mg/L,出水满足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德阳某油气田的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铁碳微电解、芬顿氧化、活性炭-芬顿耦合联合工艺处理后,原水COD从4 000 mg/L降低到86 mg/L,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石油化工行业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物化/生化/深度处理工艺处理高浓度豆类加工废水,出水水质稳定,各项指标均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二级排放标准,COD,BOD,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可以达到98.3%,99.4%.85%.  相似文献   

6.
水解酸化+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高盐度水产品加工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解酸化+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的运行效果和工程实例,结果表明:对C1^-浓度平均6000mg/L的高盐度水产品加工废水,系统对COD、SS、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超过了88%、90%、85%,出水COD、SS、氨氮分别低于100mg/L、70mg/L、15mg/L,出水完全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针对典型盐化工废水水质特征,物化处理主要采用混凝沉淀及吹脱去除硫化物及乙炔,生化处理采用水解酸化及曝气生物流化池去除NH4+-N及COD,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可以有效降低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出水NH4+-N10 mg/L、CODCr50mg/L、BOD515 mg/L、SS50 mg/L,出水水质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运行成本为2.26元/m3。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水解酸化+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的运行效果和工程实例,结果表明:对C l-浓度平均6000mg/L的高盐度水产品加工废水,系统对COD、SS、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超过了88%、90%、85%,出水COD、SS、氨氮分别低于100mg/L、70mg/L、15mg/L,出水完全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翟建  鲁秀国 《环境工程》2010,28(2):13-16
介绍了水解酸化-UBF-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聚醚多元醇生产污水的工艺设计和运行效果。经一段时间的调试及运行表明:该工艺处理聚醚多元醇生产综合污水是切实可行的。在进水ρ(COD)为8000~12000mg/L,ρ(BOD5)为1200~1500mg/L的条件下,经过该工艺处理,出水ρ(COD)为250~300mg/L,ρ(BOD5)在50~80mg/L以下,出水水质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Ⅲ级。  相似文献   

10.
对高有机磷废水采用铁炭微电解-光催化氧化-生化工艺进行处理,经过8个月调试,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进水平均ρ(COD)=12 890 mg/L、ρ(BOD5)=3 472 mg/L、ρ(NH3-N)=118 mg/L、ρ(TP)=664 mg/L,出水平均ρ(COD)=96 mg/L、ρ(BOD5)=19 mg/L、ρ(NH3-N)=13 mg/L、ρ(TP)=0.45 mg/L,达到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非质量氧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质量氧同位素分馏效应(mass independent oxygenisotope fractionation)研究为一些重大地质科学问题的解释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简要介绍非质量分馏理论后,重点评述了非质量氧同位素分馏效应的研究进展,包括非质量同位素分馏效应的成因机制、氧同位素组成分析方法建立及其在环境地学领域的应用。并对非质量氧同位素分馏领域未来研究趋势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生化需氧量是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生化需氧量质控样品的测定是检验一个化验员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对于验证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精密性起着关键作用。而质控样品的测定与日常污水样品的测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了使初学者对质控样品的测定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详细叙述了质控样品的测定全过程。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采集,从实际出发证明该方法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3.
测氧仪广泛用于石化行业的受限空间缺氧或富氧检测.在简要介绍测氧仪核心--伽伐尼氧气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毛细管式氧气传感器工作的主要因素,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使用维护测氧仪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型生物流化反应器氧转移的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体的转移是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基于气体转移的“双膜理论”,采用在反应器中清水曝气的方法,对新型生物流化反应器进行了氧转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随着曝气量的增大,氧传质系数呈直线上升;投加载体后,随着载体量的增加,氧传质系数降低.在新型生物流化反应器不同运行方式下,随着Ad /Ar(降流区与升流区面积比)变大,反应器中氧传递效果变差.新型生物流化反应器氧利用率可以达到10%,充氧动力效率可以达到5.5kgO2/(kWh).并且在载体浓度较高和空塔气速较大时,新型生物流化反应器氧利用率和充氧动力效率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底泥生物与化学需氧动力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底泥生物和化学需氯的动力学模式,并用生物抑制试验对该模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静止和完全混合状态下,底泥的生物需氧过程符合Lawrence McCarty模式。静止状态下,底泥的化学需氧过程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来描述:而完全混合条件下,则可用零级反应动力学表示。底泥性质和扰动程度是影响底泥需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污染河流的纯氧曝气复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纯氧曝气复氧是治理污染河流、消除黑臭的有效工程措施之一。由于纯氧的压力高于空气中的氧分压,纯氧曝气可显著提高氧的转移速率。该文介绍了德国梅塞尔(Messer)集团开发的BIOX工艺,应用微孔软管曝气垫,可使水深5m时氧利用率高达80%。通过上海苏州河新泾港下游的应用实例和中试,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运行安全可靠、维修极少、不生产任何噪声、对河水流态不生产扰动等突出优点,尤其适用于航运繁忙的  相似文献   

17.
以2-n-丙基酚为研究对象,分3个质量浓度系列研究其在人工模拟海水中的耗氧特性及降解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模拟海水体系中,ρ(DO)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ρ(DO)变化过程与2-n-丙基酚的生物降解过程密切相关,ρ(DO)最低值出现在2-n-丙基酚降解率达85%~90%的阶段.2-n-丙基酚在该体系中的生物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其生物降解速率与2-n-丙基酚初始质量浓度有关.2-n-丙基酚初始质量浓度增加,生物降解速率下降,滞后期和半衰期也相应延长.   相似文献   

18.
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的发生及脱氮除磷效果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春娣  武联菊  郝坤  王丽 《环境科学》2010,31(10):2385-2389
采用SBR工艺以缺氧/好氧运行模式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在常温条件下通过降低溶解氧诱发活性污泥微膨胀,使污泥的容积指数(SVI)维持在150~220mL/g之间.研究了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现象的发生和诱因微生物的生长,并对污泥微膨胀状态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诱发污泥微膨胀的丝状菌主要有M.parcicella、0803型和H.hydrossis,其中M.parcicella为优势丝状菌,在丝状菌中所占比例最大.研究还发现,在低氧运行期间SBR出水正磷酸盐明显降低,COD略有升高但影响不大,但氨氮去除率明显下降,由95%以上下降到65%.通过采用厌氧/好氧/缺氧的运行模式:瞬间进水→厌氧搅拌(0.75h)→曝气(5h)→缺氧搅拌(2.25h)→静沉、排水(1h),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出水总氮5mg/L,同时,PO43--P去除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系统高的脱氮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19.
循环流化床的流体混合时间及充氧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永生  华彬  胡龙兴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1):523-525,528
研究了循环流化床的流体混合时间及充氧特性。结果表明,空床时流体混合时间在12~23s之间;随着气体流量,载体投加量的增大,流体混合时间缩短;液体流量增加,对混合时间影响不大;液含率随气体流量的增加略有下降,气体率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略有增大,液含率、气含率随着液体流量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液体流量的变化对液含率的影响远小于气体;KLa反应器内流体的紊流程度有关,载体的引入对KLa的影响复杂,总的趋势为  相似文献   

20.
贵州草海沉积物纤维素氧同位素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维素在湖泊沉积过程中不易发生分解,故其稳定同位素组成能真实地反映原始环境信息。本文在建立一套有效的四阶段(酸洗、碱洗、漂白及碱洗)湖泊沉积物纤维素提取基础上,成功测定了近500年草海沉积物纤维素氧同位素组成。草海纤维素氧同位素组成与董哥洞石笋恢复的降雨量的一致性变化表明纤维素氧同位素主要反映湖水氧同位素组成,进而指示了湖区降雨量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