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联用处理实际生产中排放的含硝基苯类化合物废水。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过程可破坏硝基苯类化合物的苯环结构,显著提高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单独采用臭氧氧化法,在臭氧氧化柱进水pH为9、臭氧加入量为200m g/L的条件下,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去除率可达98%;采用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联用处理含高浓度硝基苯类化合物废水,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处理后废水COD稳定在50m g/L以下。  相似文献   

2.
秦杨  温青  任洪强  丁丽丽 《化工环保》2007,27(3):253-256
采用预处理—生化(包括水解酸化和好氧)法处理强酸性混合染料废水,对工艺流程Ⅰ(预处理为混凝)和工艺流程Ⅱ(预处理为混凝及臭氧氧化)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处理时CaO的最佳加入量为16g/L;混凝出水采用臭氧氧化,臭氧通入量为29m g/L时,臭氧氧化出水色度为141度,色度总去除率为91%,但TOC基本没有变化,且臭氧氧化出水经过后续的生化处理后,最终出水色度与工艺流程Ⅰ相比无明显优势。采用工艺流程Ⅰ处理强酸性混合染料废水更合适,最终出水pH为8.5,COD为88m g/L,TOC为48m g/L,色度为359度,SS为25m g/L,SO24-质量浓度小于50m g/L,PO34-未检出。  相似文献   

3.
采用缺氧—好氧—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处理某石化厂的含盐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200~350mg/L的条件下,经生化处理后的出水COD稳定在50~60 mg/L,COD去除率稳定在75%左右;在臭氧投加量为4.5g/L、V(催化剂Ⅱ)∶V(废水)=1.5∶1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催化臭氧氧化后出水COD稳定在20 mg/L以下,COD去除率大于70%,满足DB 61/224—2011《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表面含有铜元素,比表面积为250.815 m2/g,吸水率为60.9%,经过滤可去除废水中残留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EGSB—MBBR处理高浓度聚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膨胀床颗粒污泥反应器(EGSB)—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高浓度、难降解(COD≥10000mg/L,BOD5/COD0.3)聚酯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37±1)℃、停留时间(HRT)为15.4h、进水COD为10000mg/L的条件下,EGSB反应器容积负荷达5.31kg/(m3.d),COD去除率达95%以上;在室温、HRT为48.0h的条件下,MBBR反应器出水COD100mg/L,BOD530mg/L,出水水质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酸析—微电解—Fenton试剂氧化联合工艺预处理苯达松废水。考察了酸析pH、铸铁粉加入量、微电解时间、双氧水加入量、Fenton试剂氧化时间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析pH 3.0,铸铁粉加入量1.0 g/L,微电解时间2 h,Fenton试剂氧化时间4 h,双氧水加入量25 m L/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初始COD为22 500 mg/L、BOD5/COD为0.08、色度为2 500倍的苯达松废水,总COD去除率为96.2%,出水COD为858 mg/L,出水色度为150倍,BOD5/COD为0.38;采用微电解—Fenton试剂氧化联合工艺预处理酸析后的苯达松废水,处理效果远高于单独微电解和单独Fenton试剂氧化工艺。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电解—Fenton试剂氧化—A/O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实验结果表明:经微电解—Fenton试剂氧化工艺预处理后,COD去除率可达50%~60%,BOD5/COD提高到0.3以上;预处理后的废水与清洗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采用生化法进一步处理,出水COD小于100 mg/L,BOD5小于20 mg/L,ρ(NH3-N)小于50 mg/L,SS小于70 mg/L,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SBR工艺处理阿莫西林制药废水生化处理出水。实验结果表明:当初始废水pH为3.0、H2O2加入量为10 mL/L、V(H2O2):m(FeSO4.7H2O)为5(mL):1(g)、Fenton试剂氧化反应时间为3 h时,Fenton试剂氧化COD去除率达72.25%,色度由100倍降为2倍,BOD5/COD由0.06提高到0.38,可生化性显著提高。经Fenton试剂氧化—SBR工艺处理后,出水COD为72.7 mg/L,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改性高岭土处理含酸性媒介染料的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改性的高岭土处理以水溶性酸性媒介染料为主的印染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CTMAB-高岭土加入量为0.6 g/L、用石灰乳控制废水pH为9.5~10.0、聚丙烯酰胺的加入量为2.0 mg/L时,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废水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8.0%和92.0%以上,出水色度和COD达到了GB4287-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模拟含氮废水对自行设计制作的A/O生物膜反应器进行脱氮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23℃、水力停留时间为18h、进水总氮质量浓度为61~78m g/L、曝气量为25L/min、进水COD分别为110~165m g/L和205~272m g/L的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均在90%以上,硝化率分别为98%和95%,总氮去除率分别为50%和78%。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反应器各区域中的硝化细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反应器中的硝化菌主要为亚硝化螺菌属和硝化螺菌属,有少量亚硝化单胞菌属和硝化杆菌属存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在好氧区数量相对较多,在缺氧区数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电解—Fenton氧化—絮凝组合工艺处理油田压裂废水,优化了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废水p H 3.0、铁屑加入量1.5 g/L(铁屑与活性炭的质量比1∶1)、微电解时间80 min、Fenton氧化时间120 min、H2O2加入量940 m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加入量120 mg/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废水后,COD由3116.0 mg/L降至681.3 mg/L,总COD去除率达78.1%,3个工段的COD去除率依次为33.1%,37.9%,7.1%,出水水质满足现场回注标准(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该组合工艺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远优于单独微电解、Fenton氧化或絮凝工艺,且方法简单易行、药剂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11.
已二酸生产副产物——混合二元酸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一水合硫酸氢钠作为催化剂,催化己二酸生产副产物——混合二元酸与甲醇反应合成混合二元酸二甲酯。优化工艺条件为:混合二元酸加入量0.1mol,无水甲醇加入量0.5mol,一水合硫酸氢钠加入量4.0g,环己烷加入量20mL,反应时间1.5h。合成混合二元酸二甲酯的酯化反应收率大于97%。经气相色谱检测,产物中酯的质量分数为98.91%。一水合硫酸氢钠可重复使用3次。  相似文献   

12.
采用混合二元酸和正丁醇为原料,以自制磷钨酸为催化剂,甲苯为带水剂,合成了混合二元酸二丁酯.通过均匀设计和单因素实验研究得到混合二元酸二丁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n(正丁醇):n(混合二元酸)为3.0,催化剂与混合二元酸的质量比为2.2%,甲苯在反应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为22%,反应时间为2.0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反应的酯化率为99.44%.  相似文献   

13.
14.
氯乙酸母液氢解制氯乙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凤琴  牛吉相 《化工环保》1995,15(5):265-269
以氯乙酸母液和氢气为原料,开发了氢解制氯乙酸的新工艺。文中介绍了氢解了反应原理和工艺流程,并介绍了母液预处理,催化剂筛选及氢解反应条件等试验。中试验连续运转的结果表明,工艺路线合理可行,催化剂活性稳定,单程氢解产品产率达到94%以上,产品氯乙酸的质量达到行业标准,装置运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乙烯撑二氨基苯磺酸生产中磺化废酸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政 《化工环保》1999,(1):29-31
对乙烯撑二氨基苯磺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磺化废酸采用浓缩法进行处理,得到的浓硫酸顺生产中使用。废酸浓缩装置的工艺简单,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运行平稳,1年内即可收回投资,经济效益显著。该装置的建成投产,大大改善了周围环境,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醇酮废水硝酸氧化液分离己二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从以醇酮废水为原料生产混合二元酸的硝酸氧化液中分离已二酸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条件,采用结晶-活性炭脱色-重结晶的方法,先由醇酮废水硝酸氧化液中结晶分离出粗己二酸,再对粗己二酸进行脱色、重结晶,干燥得到精己二酸。己二酸的结晶条件:结晶时间180min、结晶终温不低于35℃;粗己二酸活性炭脱色条件:脱色温度75℃、活性炭加入量为粗己二酸的8%、脱色时间90min。分离出的己二酸与混合二元酸的质量比为1:2,己二酸产品的纯度为99%以上、熔点151~152℃、Pt—Co色号小于50。  相似文献   

17.
用钛白废酸制备氯化铁和硫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溶剂萃取与蒸发浓缩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利用钛白废酸。实验结果表明:向钛白废酸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用磷酸三丁酯(TBP)萃取Fe3 ,得到萃合物为HFeCl4.2TBP;在萃取相比(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与反萃取相比(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均为1的条件下,用2.53mol/L的TBP对c(Fe3 )=1.023mol/L、c(HCl)=4.53mol/L的试样进行连续5级逆流萃取与反萃取后,得到纯度高达99.88%、总产率达99.4%的氯化铁;萃余液经一次性蒸发浓缩,可得到质量分数80%以上的硫酸。  相似文献   

18.
萃取法回收钛白水解废酸中的硫酸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潜  朱红力 《化工环保》2003,23(4):225-228
提出了以三异辛胺作萃取剂、H2O作反萃取剂从钛白水解废酸中萃取回收硫酸的新工艺。考察了萃取剂浓度、相调节剂浓度、相比及温度对萃取和反萃取的影响,并进行了模拟试验。在以40%三异辛胺、25%仲辛醇和35%航空煤油(均为质量分数)为萃取有机相,相比为2,以H2O为反萃剂,相比为1.5的条件下,质量浓度为146.02g/L的废酸经8级萃取和6级反萃取,硫酸回收率达到91.81%,产品酸质量浓度达119.73g/L。  相似文献   

19.
介绍和评价了国内外硫酸法制二氧化钛生产中废酸的浓缩技术,从工艺、设备及材质3方面分析了国内在二氧化钛废酸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最有效的解决措施是:以防为主,改善工艺条件;使硫完全参与反应,减少硫的损失和对环境的破坏;完善配套设施,提高设备质量;综合考虑废酸、新酸和钛铁矿的物料配比;选择耐腐蚀性较好的复合材料作为设备材质;最终使废酸少产生或无产生。  相似文献   

20.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lactic acid)-co-aspartic acid copolymers (PLA-co-Asp) were presented. Subsequently, the synthesized PLA-co-Asp copolymers were tested as biodegradable carriers in drug delivery systems. PLA-co-Asp copolymers were synthesized by solution polycondensation procedure, using different molar ratios PLA/l-aspartic acid (2.33/1, 1/1, 1/2.33), manganese acetate and phosphoric acid as catalysts and N,N′-dimethyl formamide (DMF)/toluene as solvent mixture. The co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1H-NMR spectroscop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DSC and TG-DTG analyses. Diclofenac sodium, a non 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was subsequently loaded into PLA-co-Asp copolymers. The in vitro drug release experiments were done by dialysis of the copolymer/drug systems, in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H = 7.4, at 37 °C) and monitored by UV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