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近期酸雨变化特征及其化学组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依据上海1983─2004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对该地区酸雨的变化特征、离子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降水酸度呈波动性变化,特别是1997─2004年酸雨污染趋势加剧.对降水中离子含量的分析可知,酸雨主要为硫酸型和硝酸型.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降水pH与降水中碱性阳离子的关联序为Na+>NH4+> Ca2+> K+> Mg2+;pH与酸性阴离子关联序为Cl-> NO3-> SO42->F-.反映出上海降水的离子化学组成受海洋源影响较大.结果还表明,上海酸雨逐步由硫酸型转为硫酸型和硝酸型并重.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1~2005年湘潭市城区降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湘潭城区酸性降水的变化特征、离子化学组成、变化趋势和酸雨成因进行了分析."十五期间"湘潭市区酸雨频率在50%以上,pH值平均范围在4.56~4.91,属重酸雨区;SO2-4/NO-3比值为4.93~6.13,属典型硫酸型;湘潭城区酸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季和冬季酸雨出现的频率最多,秋季最少;酸雨分布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依据相关系数法检验,湘潭市的酸雨从总体上看污染趋势无显著性变化,呈现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上海金山区酸雨分布特征及降水酸度主控因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上海金山区2006-2010年降水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降水pH年均值、酸度及酸雨频率的分布特征,并对降水化学组成及各离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0年金山区降水的酸化及酸化频率较高,pH均值为4.24,酸雨频率为86.4%。降水主要离子为SO42-、NO3-、NH4+、Ca2+和Na+,上述5种离子占降水离子总浓度的87.8%,主要酸性离子SO42-、NO3-与阳离子NH4+、Ca2+和Mg2+均具有较高相关性。通过对降水酸度主控因子的探讨发现,主要致酸物质为SO42-,但NO3-对降水酸度的影响越来越大,碱性物质中和作用中起主导地位的是NH4+,雨水酸化的最主要来源为人为污染源。  相似文献   

4.
株洲市酸雨污染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华中酸雨区中部的株洲市 1 991年以来降水酸度及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 :株洲酸雨属硫酸型 ,SO2 - 4和NH+4 :是调节降水酸度的重要离子 ,局地污染源是导致降水酸化的主要因素 ,但也存在酸雨前体物的中长距离传输效应 ,控制和削减本地和周边地区SO2 排放总量是遏制株洲酸雨蔓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九五”广州地区酸雨污染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九五”期间广州地区酸雨污染状况及与"七五"期间的对比结果,通过分类统计和多元回归,研究探讨了"九五"酸雨污染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降水酸度的有关因素.研究表明,SO42-是降水化学组成中比重最大的离子,NO3-对降水酸度影响较大,这两种阴离子的含量多少基本上决定了降水酸度的强弱.因此在减轻二氧化硫污染的同时,加强对氮氧化物污染控制对降低广州地区降水酸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某工业区1998年-2007年的降水监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对该地区的酸雨污染变化规律、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业区近十年来酸雨频率逐年上升,酸雨污染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重酸雨区;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该工业区的酸雨逐步由硫酸型转化为硫酸型和硝酸型并重;该工业区降水酸度与Cl^-、NO3^-、SO4^2-的灰色关联度最大,说明该工业区受海洋、交通以及工业排放的影响较大,海洋源、交通源、工业源对该工业区降水的酸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杭州市2006-2015年大气降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降水p H年均值及酸雨率整体呈好转趋势,p H年均值2015年最高,为4.91;酸雨率2014年最低,为56.5%。表明杭州市依然属重酸雨区。降水主要离子平均当量浓度所占比例SO_4~(2-)>NH_4~+>Ca~(2+)>NO_3~->CI~->Na~+>K~+>Mg~(2+)>F~-。其中SO_4~(2-)、NH_4~+、Ca~(2+)、NO_3~-4种主导离子平均当量浓度所占比例总和为81.3%。四季中冬、春季节降水中各种离子的浓度较高,降水酸度也大,酸雨率也高;秋季次之;夏季各种离子的浓度最低,降水酸度也最小,酸雨率最低。SO_4~(2-)/NO_3~-呈稳定下降趋势,SO_4~(2-)浓度下降,NO_3~-浓度略有上升但变化不大,表明杭州市酸雨类型经历了从硫酸型或燃煤型到混合型的过渡过程,氮氧化物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正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区酸雨污染及化学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汉城区酸雨污染状况及降水化学特点作了研究,并与重庆、贵阳、北京和天津等地作了比较。研究表明,武汉城区的降水酸度及各种化学组分浓度,介于重庆、贵阳和北京、天津之间。处于中间状态。其酸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离子平衡分析表明,武汉城区降水的酸度高低,不仅取决于酸性离子浓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对酸性离子起中和作用的碱性离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侯马市酸雨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1992年至2008年的酸雨观测记录,对侯马市的酸雨变化特征及其长期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7年间,除个别年份外,侯马地区的降水pH值长期低于5.6,2006年以来甚至低于4.5,多年平均pH值为4.88,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降水pH值的平均月际变化幅度为0.8pH单位,呈不规则起伏变化.在降水集中的7、8、9月间,酸沉降量约占全年的60%.作为出现在我国北方的区域性酸雨地区,侯马地区降水酸度2002年前后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2002年前,降水pH值平均年变率约为0.10a-1,酸雨污染呈现减弱趋势,而之后的pH值平均年变率约为-0.28a-1,呈现酸雨污染快速加重的变化趋势.该地区降水量的变化不仅对单次降水的酸性有较明显的影响,而且对降水酸度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有明显影响,显示当地的大气颗粒物具有显著的碱性中和能力.2007年对降水离子成分的加强观测分析结果显示,SO42-、NO3-、Ca2+、NH4+是降水中最主要的离子;[1/2]SO42-与NO3-的比值约为6.9,说明当地的酸雨为较明显的硫酸型污染;降水中NH4+含量较高,大约与[1/2]Ca2+的离子含量相当;主成分因子分析显示,[1/2]SO42-、NO3-、[1/2]Ca2+、NH4+4种离子含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当地的焦煤、煤化工等高污染排放可能是其重要的共同来源.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酸雨污染特征及原因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大连市酸雨频率为36.9%,酸雨污染以硫酸型污染为主,但硝酸盐对酸雨的贡献相对较高,降水中对酸雨主要起中和作用的离子为钙离子及铵根离子。2003年-2008年来大连市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各季节变化看,最高酸雨频率主要发生在夏季,降水中(Ca2^+NH4^+)/(SO4^-2+NO3^-)呈下降趋势,从而说明虽然大连市局地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对降水酸度产生一定影响,但相比而言,空气中碱性颗粒物的减少.对大连市酸雨频率的升高影响更大;大连市酸雨污染受外来源的远距离输送影响的比例很大。  相似文献   

11.
湘潭市酸雨污染状况、化学组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2005年湘潭市城区降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湘潭城区酸性降水的变化特征、离子化学组成、变化趋势和酸雨成因进行了分析。“十五期间”湘潭市区酸雨频率在50%以上,pH值平均范围在4.56—4.91,属重酸雨区;SO4^2-/NO3^-比值为4.93~6.13,属典型硫酸型;湘潭城区酸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季和冬季酸雨出现的频率最多,秋季最少;酸雨分布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依据相关系数法检验,湘潭市的酸雨从总体上看污染趋势无显著性变化,呈现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1—2015年的降水监测数据,对青岛市酸沉降状况进行了分析:全市降水pH年均值好于酸雨限值,属于非酸雨,降水中离子化学组成较为稳定,属硫酸型污染。随着机动车数量的逐年增加,SO_4~(2-)/NO_3~-比值呈逐年下降趋势,氮氧化物对酸雨的影响程度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庐山降水的化学特征和酸化趋势,于2011年夏季及2012年春季在庐山进行降水采集,对降水的p H、主要阴阳离子和有机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性降水出现频率为100%,p H均值为4.44。降水中SO_4~(2-)、NH_4~+、NO_3~-和Ca~(2+)占总离子的70.1%,降水酸度主要贡献为H_2SO457%、HNO_325%及有机酸19%。降水的相对酸度较高,在2011年夏季和2012年春季分别为0.47和0.32。而SO_4~(2-)/NO_3~-则分别为2.28和2.63。相对于1993年春季,庐山降水酸度趋于降低,SO_4~(2-)、Ca~(2+)浓度水平下降明显,而NH_4~+、NO_3~-略有升高,HNO_3对酸度的贡献增加,降水已由硫酸型污染转成混合型污染。相对于国内其他背景站点,庐山降水酸度较高,但总离子浓度水平较低,因此庐山作为研究中国东南酸雨区的背景站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浙江宁波天童地区酸性降水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浙江宁波天童地区降水的化学特征、离子来源及酸性降水的成因,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在该地区采集了90个降水样品,并运用离子色谱法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显示,天童地区降水的酸化频率和酸化程度非常高,酸雨频率为97%,雨量加权pH平均值为4.37,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SO24->NH4+>NO3->Ca2+>Cl->Na+>Mg2+>K+>F-,降水较清洁;降水pH值和各离子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总体表现为冬、春季污染程度高于夏、秋季;SO24-/NO3-的浓度比值为1.9,表明该地区酸雨类型为硫酸和硝酸复合型;SO24-、NO3-、NH4+和部分Ca2+主要来自人为污染源,Na+、Cl-和大部分Mg2+主要来自海洋源,K+和大部分Ca2+则主要来自地壳源,海洋对天童地区降水离子组分影响较大,但对降水酸度影响并不显著;NH4+与SO42-(r=0.90)、NO3-(r=0.88)的相关性分别大于Ca2+与SO24-(r=0.67)、NO3-(r=0.73)的相关性,且NH4+/Ca2+的浓度比值为1.47,说明NH4+对降水酸性的中和作用大于Ca2+,与我国其他城市降水相比,天童地区降水中的碱性离子,尤其是Ca2+浓度较低,从而导致降水酸度高于北方地区和西南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5.
邵武市降水酸雨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邵武市20072013年大气降水监测数据,对酸雨现状、酸雨污染特征、酸雨变化趋势及酸雨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邵武市区的降水以酸性居多,酸雨污染较为严重。降水p H值大小随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且随降水时间的增加,p H保持低值,可以连续数天出现酸雨;酸雨频率大小随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同时研究分析我市酸性土壤也是促使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邵武市降水中的离子组分分析,发现SO42-、NO3-、Ca2+和NH4+是决定邵武市区降水酸度的关键因素,雨水中SO42-和NO3-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污染,虽然降水酸雨的主要成分硫酸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转化而成,但它们可以使当地排放,也可以从远距离迁移而来,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对酸雨形成也有一定的贡献。最后对酸雨防治提出几点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酸雨研究现状   总被引:67,自引:7,他引:60  
中国酸雨区是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酸雨污染控制对策和措施,而及时总结酸雨研究现状是科学控制酸雨的重要基础.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酸雨的研究发展历程、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和控制对策的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中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南方酸雨区范围无明显变化,北方酸雨区继续扩展;强酸雨区范围为1994年以来最大,但酸度有所减弱;总体来看,与过去几年相比,2008年全国酸雨形势有所恶化. 最后对酸雨成因和控制对策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东郊的降水监测及其理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1982年至1987年广州市东郊的降水监测资料,初步探讨了该区酸雨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东郊酸雨污染严重,降水酸度逐年上升,雨水中阴阳离子浓度以SO42-和NH4+最高。不同天气系统酸雨频率不同。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5—2019年昆明市5个大气降水监测点的数据,从降水p H、降雨量、电导率、离子浓度年际变化及离子间的相关性等方面研究了昆明市大气降水变化趋势及离子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9年昆明市尚未出现酸雨;除2019年外,其余4年的电导率呈下降趋势;降水无机离子中,SO_4~(2-)和Ca~(2+)浓度占比最大,SO_4~(2-)/NO_3~-呈下降趋势,表明昆明市的降雨类型由硫酸型逐渐演变为硫酸+硝酸的混合型; 2019年昆明市降雨中的SO_4~(2-)和NO_3~-的相关性较好,说明二者的前体物(SO_2和NO_x)有着共同的来源及在降水过程中有着相似的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抚顺市酸雨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2006年-2010年抚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酸雨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近五年来抚顺市酸雨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近五年来抚顺市的降水酸度减轻,酸雨频率下降;降水量大时酸雨频率增加;降水pH值与阴阳离子的比率密切相关;降水pH值与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呈负相关,与尘呈正相关,酸雨是由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碱性尘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大气降水中离子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璟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3):73-79,92
通过研究2006-2010年上海市闸北区大气降水中离子的组成特征和变化,分析了离子可能的来源和酸雨的成因。结果表明,近年来酸雨污染有所改善,酸雨成因也有所改变。阴阳离子当量浓度之比小于1,可能缺少对某些低分子弱有机酸离子的监测。降水化学组份中浓度最高的四种离子分别是SO42-、NH4+、Ca2+和NO3-,SO42-浓度是NO3-的3.14倍,NH4+是Ca2+的2.76倍,降水的主要致酸物质是硫酸盐,主要中和物质是铵盐。大多数离子间有较好的相关性,NO3-和SO42-绝大部分来自人为源的贡献。降水中SO42-的致酸作用和Ca2+的中和作用逐渐下降,Cl-的致酸作用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