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目前国内外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成果,依据系统分析原理,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与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度和系统协调度6方面建立了综合测度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在实证研究中,对延安市宝塔区近8a(1992—1999年)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宝塔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但目前仍处于弱可持续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系统表现为低水平的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建设生态城市是一种国际趋势,也在中国受到关注。为了监测评估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有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文章讨论了生态城市的特点;评述了国外的3类指标体系和国内采用世界银行“真实储蓄率”指标在城市一应用研究,提出了建立这类指标的一些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珠海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以珠海生态示范区建设为对象,重点探讨了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生态工程建设,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生态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生态足迹时间维动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和方法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以广东省为案例,对广东1990年至2002年时间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3年来,广东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不断增加,人均生态足迹从1990年的1.253hm^2增加至2002年的1.784hm^2,增加了42.38%;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从0.817hm^2增加至2002年的1.393hm^2,但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横向比较分析表明,广东200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636hm^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8hm^2),同时也处于全球人均生态承载力(2.0hm^2)的范围,但超过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水平(O.681hm^2);人均生态赤字(1.246hm^2)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8hm^2)。因此,广东虽在全球尺度处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但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 相似文献
6.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汤茂林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2):38-41
从人类和城市面临的问题出发,本文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可持续城市的基本内涵;重点探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七条生态原则:(1)预防和保护为主的原则;(2)普遍联系原则;(3)废物最小化原则;(4)最大限度地利用可更新和可循环的物质;(5)认别和尊重地方、区域和全球的环境容忍度;(6)保持和扩大“必要的多样性;(7)通过研究增进对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目前国内外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成果 ,依据系统分析原理 ,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与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度和系统协调度 6方面建立了综合测度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在实证研究中 ,对延安市宝塔区近 8a(1 992— 1 999年 )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价结果表明 :宝塔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 ,但目前仍处于弱可持续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系统表现为低水平的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示范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爱贞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4):20-22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生态示范区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指导思想和建设的最高目标,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经济社会形式。文章论述了生态示范区的内涵、建设意义、基本模式及其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始源于人类所面面临的生态危机、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生态化发展模式,它所面对和需要处理的是人类发展需求无限性与自然资源有限性这一矛盾,即人类对自然的价值取向、开发强度是否符合自然规律的问题.目前学界对它的研究已突破"经济-科技-政治"等实践层面,开始深入到"观念-价值-文化"等认识论、价值论领域.生态伦理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中应运而生的一种革命性的伦理思想,本质上属于人类社会的"观念-价值-文化"领域,其理论构成、研究对象正契合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作为可持续发展伦理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①生态伦理突破传统的道德定义,将伦理关怀的对象扩展到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领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可靠的伦理前提;②生态伦理肯定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直接回应了在可持续发展中人为何要尊重自然价值与权利这一理论课题,为人类对大自然的价值认同寻到理论根基,使可持续发展寻找到坚实的价值支点;③生态伦理在反思和批判传统道德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道德评价标准,为现实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与安排提供伦理支持和辩护. 相似文献
11.
高振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5,21(2):74-76
从环境安全的概念和研究意义、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和内容、主要措施等方面对强化环境安全进行了探讨.认为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公共环境安全观念,走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保障环境安全的经济运行模式,强化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建立环境安全监控管理体系,完善环境政策法律体系,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化进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多元化环境保护投入体系以及加强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是强化环境安全、确保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强化环境安全 确保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安全的概念和研究意义、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和内容、主要措施等方面对强化环境安全进行了探讨。认为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公共环境安全观念,走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保障环境安全的经济运行模式,强化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建立环境安全监控管理体系,完善环境政策法律体系,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化进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多元化环境保护投入体系以及加强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是强化环境安全、确保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建立都安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都安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安全评价,进而作出生态安全区划,并提出了不同生态安全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安徽省岳西县生态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持续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经实地考察、典型调查和分析研究,构建了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岳西县生态示范区评价体系,由4个层次18项指标组成。采用加权求和计量模型计算了岳西县规划基准年、近期和远景目标年的可持续发展度值。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住宅评价及规划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文银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3):31-33
城市生态住宅是21世纪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文章提出了生态住宅,介绍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规划设计理念,并就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西藏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经济学的能值理论与方法,以能值作为价值的度量单位,对西藏主要自然资源的状况、可开发利用潜力及其与外界的交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能值用量、环境负菏率、能值/货币比率、能值自给率、能值功率密度等种指标,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就西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态足迹分析通过计算生物物理量来衡量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之间的协调程度,因为该方法思路新颖、计算简便而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中。文章针对Rees W E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产量因子和当量因子参数选取偏差,生态功能差异表现不充分,模型不具动态性等)提出了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利用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天津市1995—2005年的生态足迹及其动态变化值,天津市耕地、牧草地、林地、水域和化石能源用地人均生态足迹盈亏分别为0.0009,-0.3224,-0.1991,0.0255,-1.9600hm2·人-1,除耕地和水域略有盈余外,牧草地、林地和化石能源用地人均生态赤字均呈递增趋势。1995—2005年间天津市单位产值能耗居高不下、人口规模增长与建筑用地扩张是导致人均生态赤字扩大的根本原因。文章提出的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可以动态指示区域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之间的协调程度,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建立都安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对都安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安全评价 ,进而作出生态安全区划 ,并提出了不同生态安全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对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根据大量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庙坪小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前后的生态足迹需求与供给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该流域生态足迹一直大于生态承载力,小流域生态经济为不可持续状态,但人均生态赤字由治理前的0.798 9 hm2下降到治理后的0.552 5 hm2.由于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导致流域生态承载力的增幅大于生态足迹的增幅,生态足迹需求及亏缺主要源于化石能源用地和耕地类产品的消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