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遥感影像小波特征与城市大气污染相关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M10质量浓度是表征城市空气质量最为重要的污染指标之一.快速了解其浓度和大范围的分布状况,有利于控制PM10质量浓度,并最终提高空气质量.卫星遥感可在瞬间获取大区域的地表和大气信息,在污染监测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对覆盖杭州市2004年至2007年的MODIS数据进行了小波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小波系数与同期PM10质量浓度实测数据的回归模型,并进一步比较了不同空气质量条件下的相应图像特征.初步实验表明,MODIS遥感影像特征与PM10浓度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PM_(10)浓度时间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的小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Morlet小波函数进行小波变换,以乌鲁木齐市的大气污染物时间序列为例,分析了当地PM10的多时间尺度的演变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其年际变化和季节性变化的时间尺度在尺度空间中分布不均匀,受气象和污染源因素影响,具有较明显的局部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PM2.5浓度随时间演变的动力学特征,采用多重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MFDFA),对上海市春夏秋冬四季的PM2.5日浓度数据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四季的PM2.5日时间序列在整个时间尺度上均表现出正长程相关性,且存在多重分形特征,且夏季多重分性特征最强,冬季最弱;上海市四季的PM2.5时间序列的多重分形特征均是波动的胖尾分布和自身的长程相关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春夏两季,序列本身的长程相关性对多重分形特征的影响比较大;对于秋冬两季,波动的胖尾分布对多重分形特征的贡献比较大。MF-DFA可以有效地分析PM2.5时间序列的标度不变性和多重分形特征,对于描述时间序列的动力学演变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种有效的大气污染物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扬州市PM2.5浓度变化的时间序列分布特征,应用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分别预测扬州市1月、4月、7月和10月每月的1-5日的PM2.5日均浓度,结果表明,所预测天数中约60%的PM2.5日均浓度与实测值较接近,但仍有极个别天数的PM2.5日均浓度存在较大偏差,说明运用ARIMA模型对扬州市PM2.5...  相似文献   

5.
小波分析应用于大气污染物浓度的预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分析了国内外大气污染预报模式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将小波分析应用于大气污染物时间序列的预报;利用小波分析可以将时间序列通过小波分解一层一层分解到不同的频率通道上,分解后序列的平稳性比原始序列好得多。其小波分解后的序列用时间序列模型来预报,最后再合成得到原时间序列的预报值。  相似文献   

6.
以南京2014年2月到5月的PM2.5、PM10日平均值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为例,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和双尾检验显著性水平对其逐日时间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京2014年2月到5月PM2.5、PM10与前2日质量浓度值呈正相关性,但两者与前3日、前4日质量浓度值都没有明显线性相关性;PM10较PM2.5相关性更强。在此基础上,从PM2.5、PM10成分来源等方面,阐述了该结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银川市2013年的气溶胶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银川市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PM10、PM2.5、PM1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夏季浓度低变幅小、其他季节浓度高变幅大;PM1、PM2.5存在明显的7 d周期,PM10存在10~12 d的周期。PM1、PM2.5、PM103种粒径的气溶胶浓度具有高度相关性,PM1与PM2.5相关性最好,PM10浓度高、变率大,与细粒子相关性有所降低。PM1和PM2.5的时变化均呈双峰双谷型,PM10的时变化在非采暖期近似于双峰双谷型,采暖期呈单峰型。银川市气溶胶浓度与能见度相关性最好,细颗粒物对能见度影响比粗粒子更为严重。气温与气溶胶浓度呈一致的负相关。风速与细颗粒物PM1、PM2.5浓度呈负相关,与粗颗粒物PM10的相关性较差。银川市相对湿度与粗颗粒物浓度PM10呈较好的负相关,与PM1正相关,与PM2.5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3年唐山市全年六个监测点的PM10和PM2.5的24小时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唐山市大气中PM10和PM2.5的浓度时间变化特征,讨论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PM2.5的精确预测是大气污染评价和治理的关键性工作。本文针对PM2.5浓度变化的时间序列分布特征,结合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相关数据,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p,d,q))预测短期PM2.5的日平均浓度。结果表明:由于PM2.5浓度变化受气象场、排放源、复杂下垫面、理化生过程的耦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段内的变化模式存在巨大差异,因此采用分时段序列预测模型可以提高PM2.5的预测精度;通过将分时段序列模型与灰色GM(1,1)模型和全年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模型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寻太原市春节期间不同监测站点各常规大气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记录和收集了太原市上兰、南寨、涧河、尖草坪、桃园、坞城、小店、金胜、晋源9个监测点2014年农历小年至元宵节(2014-01-23—2014-02-14)期间的大气PM2.5、PM10、CO、NO2、O3、SO2小时浓度值以及相应的气温、气压、湿度、风级、能见度等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和系统聚类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1该时段内就太原市总体而言,PM2.5超标倍数最大,其次是PM10、SO2、CO、NO2,O3污染最小.2农历小年、除夕、正月初八、元宵节大气PM2.5和PM10的浓度迅速增加,与自然气象因子基本无关,说明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对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产生较大影响.3SO2、NO2、CO与PM2.5和PM10浓度变化的波动趋势相似、主周期相同,反映了部分PM2.5和PM10与SO2、NO2、CO有共同的来源;O3的波动趋势及主周期与上述污染物完全不同,显示出它来源的特殊性.4按PM2.5聚类,南寨、涧河、尖草坪、桃园4个点聚为一类,小店和坞城2个点聚为一类,金胜和晋源聚为一类,位于太原市最北端作为清洁对照的上兰监测点自成一类,与它们的地理位置有较好的相符性,同时,聚类分析结果与各监测点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相一致.本文提示小波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可以较好地反映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北京PM10时间序列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2002年的ρ(PM10)日平均值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为例,根据小波分析的原理,利用Matlab小波分析工具,对逐日ρ(PM10)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和重构,分析了该地区ρ(PM10)的年变化规律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2002年北京PM10污染季节性变化强,春季最严重,冬季次之,夏、秋季节较好;全年共有4个突变点,均出现在沙尘暴或强沙尘暴期间,并指出沙尘天气是北京ρ(PM10)发生突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形成原因及气象资料分析,将2002年PM10重污染天气过程分为沙尘型和排放累积型2类,并阐述了形成各类PM10重污染天气的气象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对2015年3月—2016年2月邯郸市大气中的PM_(10)、PM_(2.5)和PM_(1.0)进行了在线监测,探讨了其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质量浓度与风速、风向的关系。结果表明:邯郸市颗粒物质量浓度水平较高,β射线吸收法所监测的PM_(10_WET)、PM_(2.5_WET)和PM_(1.0_WET)年均浓度值分别为202.5,114.8,81.1μg/m~3,PM_(2.5_DRY)/PM_(10_WET)和PM_(2.5_WET)/PM_(10_WET)分别为0.58、0.70,PM_(1_DRY)/PM_(2.5_WET)和PM_(1_WET)/PM_(2.5_WET)分别为0.58、0.71,PM_(2.5)为PM_(10)中的主要组成,PM_(1.0)为PM_(2.5)中的主要组成。邯郸市PM_(10)、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冬季最高;PM_(10)、PM_(2.5)和PM_(1.0)日变化峰值为上午09:00左右,谷值为下午16:00左右,扬沙、降雨,霾和春节不同条件下PM_(10)、PM_(2.5)和PM_(1.0)差异明显。邯郸市PM_(10)、PM_(2.5)和PM_(1.0)的浓度高值主要分布在风向0°~100°和175°~225°、风速小于1 m/s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3.
大气污染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小波分析理论及BP神经网络,建立了大气污染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解析天津市污染源排放及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物环境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O2浓度波动主要由污染源的季节变化引起,与天气过程有关的短期波动也不容忽视;而PM10浓度波动主要由污染源排放及气象条件的短期变化引起.2002~2003年的气象条件总体上不利于大气扩散,使SO2日均浓度长期分量增加约为3μg/m3;而2004年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大气扩散,使SO2日均浓度长期分量减小约为5μg/m3.PM10日均浓度长期分量也有类似的规律,2002~2003年的不利气象条件使PM10日均浓度长期分量增高更显著,约为10μg/m3.  相似文献   

14.
丹东市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春节期间丹东市主要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和气象资料,分析了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夕和元宵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能导致PM10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但对SO2和N02浓度的影响不明显。除夕期间22:00-2:00是PM10受燃放烟花爆竹影响最大时段,城市居民居住集中区PM10浓度远高于其它区域。气象条件是影响春节期间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火电厂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美国ISC3复合工业源模型模拟高井发电厂大气环境影响 ,结果表明 :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影响地区在石景山西北部和门头沟东部 ,丰台西北部和海淀西北部也受到一定影响 ,对老城区影响较小。SO2 、PM1 0 和NOX 年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 2 4 36、1 35、10 30 μg m3,分别占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 4 1%、1 35 %、13%。可见 ,高井发电厂对周边区域SO2 浓度影响较大 ,对NOX 也有一定影响 ,对PM1 0 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2014年泉州市区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4年泉州市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PM2.5、PM10等监测数据,讨论市区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泉州市区PM2.5浓度存在较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1)时间分布特征:PM2.5的年均值为34μg/m3,月均值最大值出现在1月,最小值出现在7月;PM2.5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冬两季明显高于夏秋;PM2.5/PM10最高值出现在2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PM2.5/PM10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空间分布特征:3个监测点位中,PM2.5浓度涂山街最高,津头埔略低,万安最低;PM2.5/PM10万安最高,涂山街略低,津头埔最低.时间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有一定关系,而空间分布特征与建成区的建成时间先后、地理位置差异等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与西安市颗粒物PM_(10)、PM_(2.5)的污染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武汉、西安两市2013年PM10与PM2.5的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武汉市和西安市PM10与PM2.5的污染水平,并比较了两城市的污染水平。根据GB 3095—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浓度限值,可知武汉市和西安市PM2.5的污染都非常严重,PM10的污染相对较轻。从整体上说,西安市的污染水平要比武汉市严重,其中西安市PM10中PM2.5约占79%。武汉市和西安市的相关部门都应重视PM10和PM2.5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