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划环评条例如何发挥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首次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地位以来,我国规划环评的制度建设稳步推进,规划环评的实践有所突破,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强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规划环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推进规划环评工作。规划环评的缺失隐含巨大的环境风险,我国的规划环评工作进展缓慢,制度中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工作;改革完善现有的规划环评体制;加快立法,严肃执法;建立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制度建设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其中规划的编制程序、内容、方法、标准和管理制度等如何与包括规划环评在内的现行相关制度进行整合至关重要。规划环评技术导则和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指南分别由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负责编制与实施,两者均是为了避免规划在未来实施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两者在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评价方法等方面密切相关,但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本文基于对评价五要素的SWOT分析,明确了“双评价”和规划环评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的功能和应扮演的角色,归纳和研判了“双评价”和规划环评在执行上可能会面临的困境,深入解读分析规划环评技术导则和“双评价”指南的制度文本,提出以规划环评制度为基础,整合二者的相关内容、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提高规划的编制效率以及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伴随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评制度备受关注,然而,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度和不满意的强烈反差,让我们对环评制度改革又陷入深思。本文回顾了我国规划环评的发展沿革,剖析了规划环评有效率低下的困境,结合近期国家和省的改革思路,提出了新形势下规划环评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环评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环评制度探索与实践已有近四十年,在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源头预防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些要求,环评制度的管理方式和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如审批事项多、规划环评落地难、项目环评针对性不强、"未批先建""久拖不验"等违法行为易发多发。为完善环评制度,需要加大环评改革的力度,通过推动战略(规划)环评落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主要行业和领域规划环评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发现主要存在规划和投资主管部门干预、环评文件质量不高、环评结论与项目建设脱节、环评成果实施缺乏机制保障等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要提高规划环评的有效性,就必须突破上述方面的制约,对整个规划环评管理体制进行系统改革,培育推进规划环评的政策环境,并加强规划环评与现有政策、机制的整合。从目前来看,应通过法制完善和机构改革增进规划环评的执行力,通过利益机制调整增强规划环评的独立性,通过提高环评文件质量来增强决策影响力,通过完善规划保障机制来促进规划环评成果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从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出台,到2016年开始的"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包括规划环评在内的我国环评制度一直在频繁地变动中。制度力量越弱,制度更替越频繁;变革制度成本越低,越缺乏维持制度长期运转的内生动力。本文从制度安排与制度构建视角,分析规划环评的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文件,剖析规划环评制度乏力背后的根源和影响,总结规划环评制度的不足,为未来规划环评制度安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沿革,归纳现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方面约束性不足、贯彻方面执行率不高、技术层面操作性不强等方面,并结合现有制度基础与实施经验,提出在当前形势下,对于规划环评制度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对策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规划环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完善规划环评机制,规范规划环评程序,强化规划环评的审批管理,加强有关规划环评技术方法研究,提高规划环评管理者、评价者、审批者及有关专家的业务水平,制定地方性规划环评条例实施细则等推进规划环评条例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潘岳 《环境保护》2006,(12A):7-11
规划环评是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主渠道,是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近年来,规划环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总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五大软肋”的制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全力推进规划环评,使其成为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当前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方向,包括发展清洁生产战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推进生态建设项目环评、做好环境风险评价和规划环评、完善战略环境评价理论和制度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程雨燕 《环境保护》2013,41(5):44-46
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现状唤起人们对于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社会风险评估的高度关注。然而现行环评制度及社会风险评估机制都因未能兼顾环境风险及社会风险而无法有效应对相关问题,因此,于环评制度中引入社会风险评估并加以立法规制,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环评功效。2012年11月12日,在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指出:要从加强依法环评、大力推进信息公开、进一步扩  相似文献   

13.
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在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背景下,国务院和环保部通过下放环评审批权限、优化审批程序、推进环评审批公众参与和监督、切断环评审批机构与环评机构的利益关联、禁止违规插手环评审批等措施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在环评审批监管方面,需强化宏观管理,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完善环评审批监管法律制度;为解决改革措施与现行法律规定的冲突,需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条文进行相应修订;对保留环评审批前置的具体项目、环评审批程序改革的具体操作,还应及时出台细化的、统一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年9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确立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标志着中国战略环评的正式起步.几年来,规划环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与此同时,不断深化的管理实践也迫切要求对规划环评的整体定位、所涉及各方的职责分工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明确回答.本文从规划环评与规划管理、战略环评、区域环评和项目环评这四者的关系入手,初步研究了规划环评在规划管理体系和环评管理体系中的基本定位;并根据对规划环评承担单位、介入时段、审查组织等具体问题的探讨,分析了规划编制机关、审批机关、环保部门、评价单位、社会公众等各方在规划环评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就规划环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完善规划环评机制,强化规划环评的审批管理.加强有关规划环评技术方法的研究,提高规划环评审批者及相关专家的业务水平等推进规划环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环评制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取消。"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在近期召开的全国环评改革推进座谈会上对环评制度的重要性做了强调。环评制度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制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环评制度日臻成熟完善,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合理布局,严把项目环境准入,优化项目选址选线,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的环评制度出现了许多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建设项目只处于整个决策链(战略、政策、计划、规划、项目)的末端,无法从源头上保护环境.规划环评是战略环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中国2003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环评法对规划环评作了明确规定,标志着中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完成了向全局性战略环评的转变,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涵的分析,阐述了规划环评的内容,分别从思想认识、协调机制、法律制度、技术力量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规划环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划环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后规划环评工作在三方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进一步深入推进规划环评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规划环评制度执行现状,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措施进行策略研究,借鉴公共政策执行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等多维度交叉学科理论,对地方政府提升规划环评执行效果提出政策法规策略、技术方法策略等四项策略,并提出完善规划环评体系、增强规划环评的可操作性、提高社会对规划环评的认知度等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