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煤矿噪声对作业人员注意力的影响,采用舒尔特方格法对20名被试者进行5 d的测试,以反应时间和错误次数为评价标准,测试了5种不同分贝煤矿噪声下的注意力水平。运用SPSS,Excel等软件对实验所得的反应时间、出错次数和超时次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噪声等级刺激对矿工的注意力水平存在差异。噪声等级在35~85 db时,注意力水平变化不显著,当噪声等级超过85 db后,对注意力水平的影响趋于显著。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应超过85 db,如果超过此临界值,噪声会对矿工的注意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不同噪声等级分别与矿工出错次数、超时次数成正相关关系。当噪声等级在35~85 db时,随噪声刺激的增大,矿工出错次数的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而超时次数的增长率刚好相反。噪声等级超过85 db后,矿工出错次数、超时次数的增长率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作业环境中噪声因素对人的安全注意力的影响,对安全注意力类型及品质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安全注意力水平模型。设计噪声条件下的安全注意力水平测量实验,通过实验中不同噪声环境下人的安全注意力水平变化,分析噪声对人的安全注意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噪声对人的安全注意力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作用;安全注意力的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均受噪声影响,安全注意力的稳定性及转移随噪声的增大而降低;当噪声值大于60 dB、70 dB时,噪声对安全注意力的广度及分配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综采工作面噪声污染严重,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对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作业安全的不利影响,运用人因工程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相关知识,利用24 h动态心电图仪器进行试验研究,定量分析不同噪声水平和噪声暴露时间对作业人员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噪声刺激会造成人心率升高;②噪声刺激水平和暴露时间大小都对被试者的心率产生了显著性影响;作业人员心率与噪声刺激的水平和暴露时间大小都有相关关系;③由于人耳对噪声的适应性,在同一噪声水平刺激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心率会有短暂恢复;④在噪声水平95 dB的噪声刺激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人对噪声的适应性比较明显,此时的噪声暴露时间是影响人心率的主导因素,且在噪声暴露40~50 min时,由于人耳对噪声的适应性会出现短暂的心率恢复的现象,人体出现疲劳;⑤在噪声水平95 dB的噪声刺激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人对噪声无明显适应性,心率随着噪声分贝的增大在缓慢上升,此时的噪声水平是影响人的心率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噪声是煤矿井下主要危害,对人体视觉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提高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工人的视觉认知能力,进而减少人因事故的发生,针对视觉认知随噪声暴露时间的变化进行研究,利用Eye Link II眼动仪采集被试者的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幅度和眼跳次数3个眼动指标来衡量视觉认知能力随着综采工作面噪声暴露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1)噪声能够使视觉注意力下降,对视觉认知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对视觉辨识能力的影响较复杂;2)噪声在0~10 min和40~55 min时间段对视觉注意力影响较严重,在0~15 min和50~80 min时间段对视觉辨识能力影响较严重;3)被试者随时间变化出现视觉性疲劳后,噪声可轻微提高视觉认知效率和视觉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工人的冒险行为,以减少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首先在实验室搭建模拟高处作业的平台,然后利用ErgoLAB软件采集被试的皮温、皮肤电活动(EDA)、呼吸、脉搏等生理指标,最后运用SPSS软件作相关性分析,找出冒险行为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的生理参数,并阐明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冒险行为发生时,被试的皮肤电导平均值增大、皮肤电导水平显著上升;心率节奏随时间的变化显著加快;呼吸频率离散程度减小;皮温略有上升,但偏离均值的程度显著变小;被试各项生理参数的变化均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噪声对建筑施工人员作业疲劳的影响,设计噪声作业生理实验。先通过建筑施工作业疲劳分析确定疲劳测量生理指标,再通过施工作业现场噪声测量确定实验中作业环境噪声等级分类。根据实验中被试者心率指标变化率及作业疲劳自我评价量表对噪声作业疲劳程度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工人员作业疲劳受噪声影响;持续作业15min后噪声对施工人员作业疲劳程度影响显著;作业疲劳程度与作业环境中噪声值成正相关关系;施工人员作业后疲劳恢复程度不受作业环境噪声值大小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4系统校验和参数调整4.1校验方法视材料厚度,使用图4或图5所示校验试块或被检试件进行校验。将TOFD探头对放在探测面上校验,调整增益控制,使侧向波(Iateral wave)波幅为40%~90%满屏高,噪声≤5%~10%满屏高。这就是基准灵敏度的调整值。厚度分区检测时,侧向波不显示,或勉强显示,此时增益控制可只根据噪声水平来调整。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干线公路穿越城镇区段的行车安全性,探究公路上的车辆穿越城镇时的速度变化和驾驶员心生理特征,通过实地检测在公路穿越城镇适应段行驶的驾驶员心生理反应、车辆运行速度等参数,以人因工程学、心理学等为基础,对适应段车辆的速度变化特征和驾驶员的心生理反应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际道路情况首先定义了公路至城镇方向适应段L0和城镇至公路方向适应段L1,然后基于速度一致性原理分析车辆在通过适应段时与城镇段和公路段的速度差,同时以心率增长率为定量参数分析车辆通过适应段时驾驶员的心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在公路穿越城镇路段有必要设置适应段,并且适应段的长度对驾驶员的行为和心生理状态有明显的影响,在确保车辆速度差和驾驶员心生理变化参数都在安全阈值范围内的基础上,适应段总长度在1. 000~2. 200 km为宜。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测驾驶员心理、生理指标,观察公路线形复杂程度对驾驶员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研究不合理公路线形对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影响。对内蒙古境内6条公路的线形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利用赋值打分法确定各自的复杂程度;选取典型路段进行实驾试验,通过二列相关系数的计算及相应检验,得到心率变异分析的敏感指标;进而分析公路线形复杂程度对驾驶员心理、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HRV指标间期均值(MRR)、低高频比值(LF/HF)、样本熵(Samp En)对公路线形复杂程度响应敏感;即复杂程度过低会导致驾驶员由于驾驶任务简单出现反应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现象,影响行车安全;复杂程度过高会使驾驶员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状态,容易提前产生疲劳,从而威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
利用MP150多道生理仪记录心电和脑电等生理信号的变化,从嗅觉的角度,研究2种嗅觉刺激气体(桉树精油和工业废水)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并以静息组做对照进行了3组试验。结果表明:1)方差分析显示,关于HR、MRR、Uα等静息组和精油组p0.05,达到显著性水平;2)心电数据分析显示,3组试验心率值均处于下降趋势,精油组下降速度最快,且下降的幅度最大;3)脑电数据分析显示,脑能量参数(Uα+Uθ)/Uβ的变化说明疲劳程度先增加后降低,嗅吸过精油后脑能量上升的幅度最小,开始下降的时间最早,且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大。这表明精油和工业废水对人体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精油对心电和脑电信号影响较大,对运动后心率和疲劳的恢复有较好的作用。桉树精油能更好地缓解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动态双任务下车载信息界面复杂度对视觉搜索和驾驶行为的影响,招募30名被试佩戴头戴式眼动仪开展模拟驾驶试验。驾驶主任务为50~60 km/h车道保持任务,次任务分别为低、中、高复杂度水平组的视觉搜索任务。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车载界面复杂度对视觉搜索和驾驶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与低水平组相比,中、高水平组导致视觉搜索任务成功率降低0.68%和2.70%,任务完成时间增加14.34%和53.23%;与基线任务相比(仅驾驶),在低、中和高水平组执行视觉搜索任务时,平均车速降低了2.69%、3.63%和9.01%,横向位置偏移增加了61.90%、76.19%和138.10%。眼动行为显示,造成总扫视时间显著差异的视觉机制不尽相同。低和中组间总扫视时间的显著增加主要取决于延长平均扫视时间,扫视次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中和高组间总扫视时间的显著增加主要通过增加扫视次数,平均扫视时间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随复杂度水平增加,眨眼次数显著降低,主观驾驶负荷增加。该研究明确了车载信息界面复杂度对视觉搜索和驾驶行为的影响,揭示了驾驶人采取的针对性视觉分配机制,可为车载信息界面设计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矿用通风服对人体热生理的影响效果,探究不同环境温度、人体劳动强度、矿用通风服管路结构及通风量与人体热生理反应的关系,基于人工环境试验舱以及试验测量仪器,开展真人受训试验,收集记录试验数据,分析在36种不同工况下3种不同管路结构矿用通风服的人体热生理变化情况,结合双变量相关分析功能,寻求3种管路结构下不同环境温度、服装通风量、劳动强度3因素与人体热生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通风服衣内微空间的风量分布均匀性为横向型>混合型>竖向型。针对整体效果而言,在同一工况下,管路结构影响显著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横向型、混合型和竖向型;环境温度主要影响平均皮肤温度与心率,通风量主要影响收缩压与舒张压,劳动强度主要影响出汗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驾驶模拟系统平台,以不同车道类型及不同交通流状态(自由流/稳定流/不稳定流/强制流)为虚拟试验场,应用心理试验设计方法,测试得到21名被试在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的视觉注意力需求及驾驶行为。对5种车道类型及4种交通流状态下被试驾驶时的视觉注意力需求特性和驾驶行为特性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不同车道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的视觉注意力需求变化情况。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不同交通流状态下驾驶人视觉注意力需求与驾驶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基于驾驶行为特性的驾驶人视觉注意力需求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驾驶人视觉注意力需求与制动次数、油门踏板位移和车辆轨迹偏差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矿工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深层次逻辑关系,在文献梳理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构建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矿工650名,对矿工的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和不安全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矿工工作压力的安全管理方式、无效能感、干部风格、组织支持和角色冲突均显著负向影响安全注意力,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安全注意力的安全信息刺激显著负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工作压力通过安全注意力的自身素养和安全监管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安全注意力是矿工工作压力和不安全行为的部分中介变量。有效减轻工作压力和控制安全注意力水平,可以有效干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矿工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深层次逻辑关系,在文献梳理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构建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矿工650名,对矿工的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和不安全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矿工工作压力的安全管理方式、无效能感、干部风格、组织支持和角色冲突均显著负向影响安全注意力,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安全注意力的安全信息刺激显著负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工作压力通过安全注意力的自身素养和安全监管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安全注意力是矿工工作压力和不安全行为的部分中介变量。有效减轻工作压力和控制安全注意力水平,可以有效干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6.
噪声的危害     
噪声对于人体是有害的 :1人处于较强噪声环境中 ,会感到刺耳难受 ,如长年累月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 ,长期受强噪声的刺激 ,可能会造成噪声性耳聋。2噪声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 ,可使人的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 ,从而产生头痛、脑胀等症状。 3噪声能降低劳动效率 ,使人注意力不集中 ,从而造成事故 ,特别是那些注意力需高度集中的工作 ,影响更大噪声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业已证实,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的效率和作业能力都会受到噪声的不良影响,尤其是从事困难而复杂的工作时,噪声的影响就更大。其原因如下: (1)噪声是一种能分散注意力的刺激。噪声能分散注意力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噪声刺激的意义和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的感觉系统接受的信息比高级神经中枢能分析的信息更多。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村镇道路行车安全性,实地检测村镇道路会车过程中车速和驾驶员的心生理反应参数,融合交通工程学、心理学和人因工程学的基础理论,探究会车过程中车辆的运行特性与驾驶员心率变化间的关系。首先整体分析试验中所有会车过程的行车状态,然后分析直线段上单次会车过程中车速变化与心率增长率的关系,最后分析曲线段上车速、心率增长率与平曲线半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村镇道路上,驾驶员会车时存在明显的紧张行为;在会车时域内车速、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呈U型变化,且两者变化趋势相反;会车时的车速随道路平曲线半径的增加而增大,心率增长率随平曲线半径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为检验交通公益广告中情感诉求变化对广告效果的影响,采用试验法操作广告情感诉求类型,使用眼动技术和Go/no-go联想测验(GNAT),通过比较不同效价和唤醒度的情感诉求广告对受众的注意力和内隐态度的影响,评估交通安全广告情感诉求类型的说服效果。研究发现:被试对低唤醒广告文字区的眼动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显著长于/多于对高唤醒广告文字区的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被试观看高唤醒消极的广告后,正确驾驶行为的积极态度显著下降,而低唤醒消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积极的公益广告对于被试的内隐态度的改变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高唤醒度积极广告能够提升受众的注意力,而高唤醒度消极广告则会损害受众对正确驾驶行为的内隐态度。  相似文献   

20.
《安全》2017,38(10)
<正>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会对人造成永久性的、不可挽回的噪声聋。不注意用耳卫生,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也会对听力造成永久的损害。我们可以帮您创造一个安静的世界,自主研发的这款可靠的主动降噪耳机可以帮助您远离听力损伤。主动降噪耳机改变以往被动的阻隔、吸收的方式为主动方式,采用反馈和前馈混合式有源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