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GIS的太湖水质及营养状态分区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家环保部太湖流域环境监测网中心站1994-2000年的水质监测的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别对太湖进行了单因素水质评价分区和多因素富营养化综合评价与分区,结果显示太湖水质基本在Ⅳ类以上,污染较严重,太湖已全面进入富营养化状态,重富营养化区位于太湖北部,面积为5.9%,主要分布在五里湖、梅梁湾,竺山湖;中度富营养化区在西部岸边带和中北部岸边带地区,面积为33.2%;轻度富营养化区从太湖湖心向东到东太湖,面积最大,占6 O.9%.整体上呈现自北而南、自西向东从重度富营养程度向轻度富营养程度扩散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太湖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确定太湖的重点治理湖区应是太湖北部的五里湖、梅梁湾、竺山湖和贡湖湾的西北部,同时太湖富营养化治理应注重控源和生态修复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水库水质富营养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 库的水质及营养盐多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后认为,目前有些水库的水质污染逐年加重,水质富营养化加刷,影响水库发挥应有的功能;通过对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以后的水库水质富化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环境导报》2003,(22):43-43
一、饮用水源地 全省13个省辖市市区本月总取水量为12362万立方米,超标水量为4138万立方米。无锡、徐州、苏州、淮安部分取水口水质超标。 二、太湖流域 1、太湖湖体:太湖全湖平均水质为Ⅴ类,富营养化程度平均为轻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太湖水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太湖水质状况、太湖富营养化的污染成因,提出了太湖治理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的地面高光谱遥感评价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分别于2004-06和2004-08在太湖的21个固定监测站点进行原位水质取样分析和波谱实测,进而利用地面实测高光谱数据评价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为营养状态指数(TSI).首先,根据太湖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用分析模型的方法建立水体反射率模拟模型,进而用求解优化函数的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反演叶绿素a浓度;其次,利用反演的叶绿素a浓度,计算采样点位的营养状态指数,并利用ArcView软件进行插值,制作太湖富营养状态评价图.结果表明,2004-06和2004-08太湖富营养化程度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乌金塘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现状调查与评价,表明乌金塘水库水质已达到中-富营养化,并且有向富营养发展的趋势,揭示了水库水质营养化污染物及其来源,从而提高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太湖重点污染控制区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74,自引:1,他引:73  
太湖流域是中国人口和城镇最为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大湖流域之一。太湖的水质污染目前已严重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险。如何治理太湖、保护太湖已成为当地政府和科技人员的紧迫任务。笔者通过对太湖近15 a来水质发展趋势及污染物来源的分析,提出了太湖污染治理的重点污染控制区及相应的治理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8.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趋势及其综合整治对策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在1994 ̄1995年太湖9次富营养化现状调查基础上,评价了太湖各期营养程度,并分析了35年来主要营养物含量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太湖营养水平处于中富向富营养过渡状态,中富面积约占全湖面积的70%以上,夏季富营养及重富营养水域出现在北部湖区的梅梁湖、五里湖和西部沿岸带,约占全湖面积的10%,30多年来湖体中形态营养元素含量有较大增长,尤其是磷增长最快,使氮磷比下降。太湖水源地梅梁湖营养程度由1981  相似文献   

9.
在从汤溇西侧离岸约2 km的太湖中取水,作为新建40万m3/d水厂水源的背景下。课题组从取水口附近太湖水质现状监测、富营养化水平分析及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等方面入手,为项目水资源论证提供水质可行性依据:水质安全可控、变化趋势稳定。  相似文献   

10.
王凤 《环境科技》2007,20(A01):47-49
结合2001-2006年巢湖水质监测数据、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和富营养化形成原因,对其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进行分析.提出防治对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巢湖水体6年间营养状态在轻度富营养和中度富营养之间。主要营养盐总磷、总氮及高锰酸盐指数6年间均无显著变化,农业面源污染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浅谈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地介绍了太湖,巢湖,漠池等湖泊严重富营养状况,深入浅出分析了引起湖泊富养化的原因,指出生活污水及生活污水中磷是引起富营养化的“首犯”简述了防治途径,强调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98年-2003年每月对太湖9个区域的水质监测数据以及水质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各项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明显地改善了TP、TN、CODMn等主要污染指标,但,IP还是超过地面水环境3类标准,TN、CODMn单项指标指示水体为中一富营养化状态。引江济太对太湖局部水域(主要是贡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水质由4类水体上升至3类水体,并对富营养化状态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治理同时引入清水,流域水生态系统才能最终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3.
顾丹提 《环境科技》1995,8(1):15-16,39
太湖水源是整个太湖流域地区国计民生的命脉,近十年来,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太湖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太湖水质恶化,10年内下降了一个等级。目前太湖水质平均已接近三类水,近30%的水面为四类水,其中五类水面占全彻的15%,大部分入湖河道劣于五类水;太湖水体中藻类数量增长了5倍,2/3的湖面呈中富至富营养化过渡状态,1/3的湖面为中富营养化状态。太湖及其流域的主要污染来源是:(l)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量增加。每年200至30O万吨化肥、5至8万吨农药中的70%未分解排入水体24000万人口的生活污水和粪便未经处理流入…  相似文献   

14.
以浮游植物评价太湖春季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琪 《环境导报》2000,(2):32-35
通过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对太湖春季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进行总评及分区评价。就太湖总体而论 ,藻量均值达 2 88× 1 0 6个细胞 /L ,硅藻指数 1 1 0 ,污染指示种占 58 8% ,各样点多以蓝藻 (微囊藻为主 )占优势 ,其分布频度达 1 0 0 % ,多度达 6 5 5% ,表明太湖受到中等程度的污染。与过去同期太湖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对比表明人为富营养化进程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5.
以太湖为试验区,对其2007年33个观测点的10项水质参数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及有机污染;第二主成分代表了太湖的理化特征;第三主成分反映了太湖的物理特征和微生物特性。根据第一主成分,结合地统计对太湖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太湖北部的五里湖和西北部湖区污染最为严重。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上指导性较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湖泊富营养化演变趋势及其调控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富营养化,如蓝藻,水葫芦爆发等问题日趋严重。给该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本文结合太湖,淀山湖,阳澄湖的多年环境监测资料,探讨了长江三角洲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湖泊氮磷和耗氧性有机污染物含量逐年上升,每十年水质下降一个级别;局部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近15年上升了一个营养级别;富营养化持续加重加剧。继而分析了形成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丹东市8座大中型水库的基本情况、水质现状和污染源调查,应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水质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得出这8座水库分别处于中营养和富营养状态。分析了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库周边工业污染源、生活面源、渔业养殖和蓄水量减少的综合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富营养化水体景观的微生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士德 《环境科技》2004,17(4):14-15,18
把美国的基因工程菌应用于徐州市黄河故道富营养化水体,对水体中营养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及分析,并对水体中生物生长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从而了解在富营养状态下水体水质变化的基本情况。在了解水体水质变化状况的基础上,利用消氮细菌及沉淀细菌对实验水体进行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9.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已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太湖流域主要湖泊、主要入湖河道及出湖河道野外采样化验分析,掌握了太湖流域河湖水质的最新状况,河湖富营养化的空间分布、河网之间、河湖之间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太湖流域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湖泊水质优于河道水质,出湖河道优于入湖河道。污染治理措施不足,太湖“零点”行动未从根本上改善太湖水质等是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提出建立太湖流域新的河网水系、治湖与治河相结合、加大引江入湖的力度等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洱海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年9月,洱海蓝藻暴发,水质恶化,湖泊从8月以前的中营养突变为富营养化湖泊。洱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引种太湖银鱼,导致酷渔滥捕,大力发展网箱养鱼、围湖滩养鱼等,导致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