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这些年工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液,有效处理这些工业有毒物质是工业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就腐蚀性工业废气治理技术的相关问题作了一定研究,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了当前企业挥发性有机废气产生情况、政策管理办法以及相关处理技术,并分析了未来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政策发展趋势,旨在提高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效率,提高空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5.
6.
我厂是生产电力机车的专业厂家,有较多的机车配件需要浸漆,如电机定子、变压器线圈等,这些配件均在浸漆前进行烘干,之后冷却至80℃左右进行浸漆。在放入漆槽浸漆过程中,会引起绝缘漆中有机废气的挥发,而绝缘漆中主要含有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废气,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一、有机废气的危害绝缘漆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有机废气主要有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气体,对工作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工人的身心健康。在作业现场测试甲苯、二甲苯含量分别为48mg/m3、31mg/m3,虽低于国家100mg/m3的标准,但对于长期在这种作业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因素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危害性也在逐渐提升。其中有机废气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产生量排放量都越来越高,如果不进行处理将对环境和人体都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基于VOCs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相关研究作了分析,希望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在机械涂装行业的VOCs废气治理中,一般采用“沸石转轮吸脱附+RTO氧化燃烧”的方式,该方式的处理效果较好,但是由于该类VOCs废气风量较大、浓度较低,低浓度的VOCs废气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难以形成系统热量的循环自用,需要额外补充热量,一般采用天然气燃烧提供所欠缺的热量。基于此,为实现对VOCs废气治理的节能处理,在该处理方式上进行研究改进,对“沸石转轮吸脱附”优化为“集中吸附+沸点间歇脱附”的方式,进而使进入“RTO氧化燃烧”的VOCs废气浓度提高,降低额外热量补充,从而实现节能处理。 相似文献
10.
合成革干法生产线DMF废气治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合成革干法生产线DMF废气的治理技术,重点介绍以洗涤吸收法处理并回收DMF废气的工艺设计和效益分析,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经济效益明显、净化效率高、节能降耗、自动化水平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ANR技术治理低频工业噪声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刘茜编译有源噪声控制和被动噪声控制相结合解决工业噪声问题,是目前完美而有效的方法。噪声损害工人的健康,干扰人们的工作。在工业环境中,普遍存在着如风扇。发动机或其他电动机驱动设备产生的低频噪声。解决... 相似文献
13.
14.
综述了国内外离子印迹技术在金属离子污染治理和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对本体聚合、原位聚合、沉淀聚合、表面分子印迹技术、膜技术、微乳液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等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总结,重点对离子印迹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回收利用方面进行述评.除了报道离子印迹技术在Cu2+、Fe3+、Hg2+、Zn2+、Cd2+、U6+等金属离子污染治理的成功案例外,还特别介绍了几种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制备采用的材料,如壳聚糖、硅胶、菌丝体.研究表明,与传统方法制备的聚合物相比,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大幅提高,尤其是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和表面印迹聚合物,对目标离子有突出的选择性.离子印迹聚合物因其可靠的机械稳定性、识别能力、易解吸和再生等性能,在离子分离、净化和回收领域已广为人们所接受,并为金属离子污染治理和回收的工业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最后探讨了离子印迹技术研究领域面临的问题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1994,(2)
本文针对涂装行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散发到作业环境和大气之中,不仅浪费了石油资源,而且会给工人的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危害问题,笔者根据我国涂装行业的生产现状,系统地分析了废气产生途径和种类,介绍了常用涂料废气处理的几种方法,以及国外先进的涂装技术,应用低污染涂料,尤其是具有发展前途的粉体涂料,有着喜人的前景,对于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提高电子器件制造工厂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实现挥发性有机废气超低排放,满足国家和地方规范要求,对于沸石转轮处置工艺,通过系统参数法对沸石转轮的转速、入口废气的温湿度、脱附温度、脱附风量、吸附温度、燃烧炉温度、浓缩倍率等进行实际试验研究,得出各参数效率曲线图,确定最佳运行范围值,可以事半功倍地指导沸石转轮处理工艺参数调整,达到挥发性有机废气最佳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攀西地质大队的地质实验室,从1965年建室至1980年十五年间,对毒气治理仅有简易通风排毒设施,效果较差。实验室内经常烟雾弥漫,酸气刺鼻,工作人员常发生头昏、呕吐、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同时,“三废”直接向外排放,不但污境了环境,而且毒气把四邻的树木,花草熏死。外排含酸废水流经的土地受酸腐蚀,农作物生长不艮,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影响工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