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碳排放交易制度是一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市场型管理工具,由于可以有效实现确定时期内的控排目标,同时降低整个经济体系的减排成本,而备受政府部门的青睐。在具体机制架构上,碳排放交易制度又可以细分为制度覆盖产业范围的划定与配额总量设定、配额分配的实施、基于时间和空间的灵活履约形式的引入、二级市场配额交易的开展和市场监管、以及不同地区间碳市场的对接等四个具体环节。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京都议定书》认定的碳交易机制,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分析配额型碳交易在美国的成功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兰州市的污染现状,构建兰州市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来治理大气污染:核定兰州市大气环境容量,确定总量控制目标;确定交易单位;确立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机制;制定交易规则,建立监管机构;政府监管并进行相应的惩罚。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是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然而,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存在主体性质不明、职权内容不一、责任规定不足等法律障碍。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相关立法欠缺,现有法律规范无法对其予以规制。因此,建议碳排放权交易行政主管部门明确交易机构的主体性质为行使行政职能的国有企业,并从全国到地方进行职权内容的立法落实,建立民事、行政、刑事责任体系,促进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功能实现,保障碳排放权交易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以1901~2005年作为历史碳排放分配时间段,从历史代际和代内公平的角度考虑,利用全球132个国家的人口、GDP和碳排放数据,通过基尼系数优化模型对全球132个国家的历史碳排放配额进行优化分配,同时对各国未来的碳排放权做了公平分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DP和人口的各国历史碳排放配额Gini系数值均低于实际的Gini系数值,并且低于0.4的警戒值,获得综合考虑各国的GDP和人口的历史碳排放配额最优分配结果.对各国的历史碳排放的赤字量和剩余量分析表明,美国是历史碳排放赤字最多的国家,印度、中国是历史碳排放剩余最多国家;同时考虑各国的历史碳排放情况得到各国未来的碳排放权,其中中国、印度等国家人口最多,经济所占全球比例也较高,在未来能获得最多的碳排放权.  相似文献   

6.
刘沫茹 《环境保护》2014,(11):47-49
碳排放权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市场化手段。通过环境容量产权理论分析,构建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并赋予碳排放权以私法上的准物权属性。完善我国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应积极推进市场交易平台和监管体制的建设,促进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相关立法,促进碳金融制度创新,以实现碳排放环境容量优化配置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是绿色交易市场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市场化机制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关键路径。排污权和碳排放权的交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管控范围交叉性、减排协同性及管理相似性的特点,二者的协同,将会极大地提高环境管理效能、降低实施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本文对协同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进行可行性和难点分析,提出从监管协同、重点区域协同两方面分阶段、分层次推进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启动重点区域排污权交易试点、开展环境权益交易相关平台整合前期调研、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环境协同效益评估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危机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排放权交易将市场机制引入碳减排工作中,能够以较低成本达到减排目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碳减排目标的完成。我国于2012年开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然而由于法律规则缺位等原因,导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面临合法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结构性危机。亟需通过立法确权、规则和机制创新等措施来应对这些危机,以保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长期、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2015年6月,我国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为此,我国正在积极稳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抵消机制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重要环节,抵消机制的运用将为控排主体履约提供更多灵活性,有助于增加市场流动性,提高控排主体之外企业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0.
11.
以我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试点地区的碳交易体系(ETS)和19个地区模拟ETS的设计方案、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C2GS2模型作为基本工具构建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对碳交易机制的管理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7个试点地区中,北京、广东、深圳和重庆ETS机制的管理效率为DEA有效;上海和天津ETS处于规模递增阶段,湖北处于规模递减阶段,通过其在有效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提出调整方案.建议:ETS覆盖的碳排放量低于地区总排放量的50%;下调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碳抵消比例;紧紧围绕机制所覆盖的企业特征,进行投入要素规模设计;惩罚机制必不可少,但惩罚力度需根据本地区ETS投入要素特点进行设计;对ETS的碳排放上限(减排率)不宜设计过紧,否则可能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2.
13.
《环境工程》2015,33(1):150-153
为了有效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威胁,积极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刻不容缓。排污权交易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为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可能。在深入研究排污权交易理论以及对比初始排污权分配的方法基础上,结合国内排污权交易市场与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为国内构建成熟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企业的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饶蕾  曾骋 《环境保护》2008,(6):77-79
自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成立以来,人们关注的往往是它作为一个环保经济工具,是否改善了环境.其实,企业因该制度而受到的经济影响更值得研究.本文阐述了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建立,分析了它对欧洲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的影响,总结出在经济上它为欧洲企业带来的收益和弊端.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主要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配额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配额分配机制是碳排放交易体系(Emission Trading System,ETS)的关键要素。通过研究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世界上较为完善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分析其减排目标、覆盖范围、配额分配方式、储蓄和抵消机制。从而提出中国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构建应注意:设定适当的减排目标和透明的调整机制;建立配额市场信心;分配方式的选择应兼顾减排效率与经济发展;配额分配应考虑碳泄漏风险。  相似文献   

17.
构建省级碳排放预测模型,对减排总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划分各省区的碳排放等级,按公平、效率和可持续原则将减排目标缺口向下分配到高碳排区;对各省区的减排工作做出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若保持原有的碳排放态势,将会产生减排目标缺口,可对宁夏、山西、内蒙古和新疆4个高碳排省区适当调整碳排放权配额,从而实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气候变化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环境治理的高度重视,而雾霾问题也引发了我国全民对环境权的普遍关注。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市场机制——碳排放权交易因运而生。2017年是我国启动碳交易市场的一年,面对碳市场行业热、民众冷的尴尬局面,环保非政府组织在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公益诉讼、国际合作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可参与性。在应对气候变化自下而上的大背景下,在政府与企业的博弈中,环保非政府组织的联动作用更不容忽视,需要法律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汪鹏  戴瀚程  赵黛青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1):2925-2931
为了评估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设计对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及经济发展可能发挥的作用,本文建立GD_CGE模型研究了在碳强度约束目标下碳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首先分析了无减排约束和有减排约束情景下广东宏观经济(GDP)、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展减排约束情景,考察了在全省碳强度减排目标约束下,把电力、水泥、石化、钢铁、造纸、纺织六大部门纳入碳交易体系,并分别按照历史法和潜力法确定行业碳排放约束上限时,实施碳交易政策对宏观经济和能源消费量的影响,模拟了碳市场的交易情况和碳价格.结果表明:在碳强度目标控制下,实施碳交易政策可显著降低部门的减排成本,减小控制碳排放可能对全省GDP的影响,起到了促进广东省低成本节能减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碳排放权交易既是低成本高效率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机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稳健运行直接关系到“双碳”目标的实现,而监管执法是交易有序、稳定和市场保持活力的重要保障。在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第一个履约期结束之后,全国各地发生多起虚报、瞒报排放数据和未按期履约的案件。经对这些案件的深入研究,发现当前碳排放权交易执法领域面临着法律和标准供给不足、对执法队伍的能力培养和指引不足及核查机构无法承担重托等问题,继而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快立法和统一标准的步伐、提升执法人员碳交易监管能力、创建中国特色的核查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