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赤潮是海水中浮游生物异常地急剧繁殖,从而引起海水颜色变化的现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的,不同的浮游生物所引起的“赤潮”颜色并不相同,其中有红色、粉红色、红褐色。绿色等,通称为“赤潮”。1980年5月中、下旬湛江港内水域发生的赤潮,是由细柱藻这种浮游生物急剐繁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赤潮     
1.赤潮的研究状况 1.1 已往的赤潮研究从前所谓赤潮,是指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它们与水库等淡水里发生的“水花”现象有所区别。但是,最近淡水水域的“水花”现象也称为淡水赤潮。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并不一定都呈现红色,除去夜光藻(Noctiluca mitiaris)和红海赤毛藻(Trichodesmium)等外,蓝把其它微生物分别呈现的黄色、褐色、黑绿色等各种颜色也称为赤潮。因此,“赤潮”一词便缺乏科学性了。但是现在这种叫法不仅  相似文献   

3.
海洋火災     
烟波浩渺的大海,资源丰富。可是有时也会发生冲天大“火”,红色的海潮,鱼虾死亡,海鸟远飞,人们称这种海洋“火灾”为赤潮,这是一种严重的由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污染现象。赤潮,是海水里呈现异常特殊颜色的现象。由于海水富营养环境使某些浮游生物主要是甲藻类在水里暴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优越种呈现粉红或红褐色,染红了海水,以致海水改变正常颜色,这些藻类之所以能疯狂  相似文献   

4.
赤潮是由于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 ,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自然现象 ,江河、湖泊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 ,通常称为“水花”或“水华”。赤潮并非都呈红色 ,由夜光藻、无纹多沟藻等形成的赤潮呈红色 ,赤潮也是由此得名 ;而由绿色鞭毛藻引起的赤潮呈绿色 ,由淡红束毛藻引起的赤潮呈黄褐色 ,某些硅藻引起的赤潮则呈红褐色。现已知的赤潮生物种类达六十余种 ,其分布极为广泛 ,几乎遍及世界各个海域。藻类植物甲藻门有二十多个种类能引起赤潮 ,其中夜光藻、短裸甲藻、原甲藻以及多边膝沟藻等最为常见 ,而夜光藻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发生赤潮的…  相似文献   

5.
赤潮是由于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自然现象,江河、湖泊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通常称为“水花”或“水华”。赤潮并非都呈红色,由夜光藻、无纹多沟藻等形成的赤潮呈红色,赤潮也是由此得名;而由绿色鞭毛藻引起的赤潮呈绿色,由淡红束毛藻引起的赤潮呈黄褐色,某些硅藻引起的赤潮则呈红褐色。  相似文献   

6.
浅淡赤潮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赤潮的成因赤潮又名潮靛,通常是指生活在海水的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赤潮生物有多种颜色,但大多呈红色,发生时使海水变红,故称赤潮。1.1赤潮生物赤潮生物属种较多,目前已知的赤潮生物约50多属、150多种。据调查,目前我国沿海海域赤潮生...  相似文献   

7.
1.赤潮与其灾害 1.1赤潮的发生 所说的赤潮,一般是由于某种浮游生物迅速的繁殖,使海水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然由于海面和湖泊的浮游生物的繁殖而引起水的颜色变化也不例外。 本文主要讲的是沿岸,内湾的赤潮,虽然  相似文献   

8.
近来,濑户内海沿岸海域,经常发生赤潮,这已经构成了重大的社会问题。赤潮是在水温、水流、日照等条件综合作用下,赤潮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的结果。赤潮是怎样产生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是可以说海水中大量存在赤潮浮游生物的营养源氮,有机物、磷等,这些是赤潮产生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事先知道赤潮的发生,并将其灾害控制到最小限度,最好是用仪器测量海水中氮、有机物、磷等所谓富营养化成份的含量。基于这种想法,沿岸海域的各地自治团体等单位,定期地派出船只采集海水水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我国北起渤海,南至海南岛以东海面,赤潮频频发生,并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从未发生过灾害性赤潮的广西沿海是否可以高枕无忧?这已成为人们甚为关注的话题。赤潮的成因及危害在一定条件下海区海水中的营养盐类、生物激素的比例改变(增强),促使某种生物在短时间内急骤地大量繁殖,成为该海区的优势物种,这种生物在海水中的浓度大增,海水的颜色便随该生物(及其尸体)的颜色而改变。由于多数硅藻和浮游生物的尸体是红褐色的,夜光虫等是桃红色的,因而海水也变成红褐色或批红色,并随潮水的涨落而流动,故称“赤潮”。而某些鞭…  相似文献   

10.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水文气象条件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诱发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广西海域赤潮虽然还没有造成重大直接经济损失,但已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人的关注.根据广西海域赤潮发生的情况,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亚湾五角多甲藻赤潮发生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根据现场监测资料 ,分析 2 0 0 0年 5月 4~ 19日在大亚湾澳头海域发生的五角多甲藻 (Protoperidiniumquinquecorne)赤潮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 :海水温度急升和盐度的骤降是赤潮发生的刺激因素 ;由风引起赤潮生物细胞的物理聚集是赤潮发生的重要条件 ;五角多甲藻对各种营养盐都有明显的需求 ,而对无机氮的需求则以吸收NO3 - N为主 ;赤潮初期拟菱型藻可伴随其迅速繁殖 ,而到后期则存在明显竞争作用 ,拟菱型藻细胞的繁殖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沿岸和近海海水水质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近十年沿海地带对外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中国沿海和近海海水水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由于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生产线,强化了环境管理,并没有如80年代初预测那样,海水水质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差,甚至变坏,事实上,仍保持80年代初期水平。 不过,有两个原有的环境问题加重:(1)由于海水中营养盐增多,赤潮发生频率增多,赤潮面积加大,污染加重。因此,控制氮、磷入海成为当前重要工作。(2)溢油事故增多,油污染对海产品危害突出。必须制定和公布处理溢油事故的法规和预备处理溢油事故的应急措施的队伍、设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赤潮的防治与海洋环境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这次发生粤,港两地的赤潮灾害引起海水富营养化而导致的赤潮的起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赤潮采取防治措施,从而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赤潮’神经毒素brevetoxin B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赤潮’神经毒素brevetoxinB合成早在圣经时代就有了关于赤潮的记载。赤潮是由于海洋局部富营养化后大量藻类繁殖形成的生态破坏现象,可使赤潮区域海水呈红色、棕色或绿色。赤潮神经毒素BrevetoxinB是一些藻类产生的,它和其他一些毒素被认为是大...  相似文献   

15.
营养物质输入对赤潮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以国内外7个典型海湾为例,分析了营养物质输入对赤潮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陆源污染物排人及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是是近岸海域营养物质输入的主要来源。水体富营养化的不断加剧是赤潮频发的重要原因,而富营养化程度降低的海域发生赤潮的风险也会下降,营养盐比例的改变是浮游植物种类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翟伟康  许自舟  张健 《海洋环境科学》2016,35(2):243-246,251
对河北省近岸海域1989~2014年间发生的赤潮灾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全省赤潮灾害发生的频次及累计面积呈现上升趋势;每年的5~10月是赤潮灾害的发生期,其中5~6月是赤潮频发期;秦皇岛市、黄骅市附近海域是河北省赤潮灾害的多发海域,也是深受赤潮灾害危害较为严重的海域;甲藻门引发赤潮灾害的比例较大,尤其夜光藻引发的赤潮灾害的次数最多;有毒赤潮生物种较多,达12种;新的赤潮生物种抑食金球藻引发的赤潮灾害扩散快,影响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超标排放;加强海水养殖业的科学管理,控制养殖废水的排放;加大对抑食金球藻引发赤潮的机理、快速检测与识别方法的研究,减少或避免赤潮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50—2020年的赤潮公报等数据,采用GIS方法分析了中国近岸海域赤潮的时空分布规律与赤潮优势种演变.结果表明,过去70年中国近岸海域赤潮事件共发生1701次,累计赤潮面积超过25万km2,整体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赤潮高发期主要在4—8月,其中5月赤潮发生次数最多,累计面积最大.赤潮发生月份由南到北呈季节性变化趋势,南部海域赤潮发生月份要早于北方.赤潮事件主要以180 km2以内的小面积赤潮为主,大部分在11 d以内.赤潮高发区集中在河口、海湾、港湾及污染排放量较大的海域.诱发赤潮次数较多的赤潮优势种包括夜光藻、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等.其中,夜光藻、中肋骨条藻和米氏凯伦藻在中国近岸海域均有分布,而东海原甲藻均发生在东海海域.夜光藻和中肋骨条藻一年四季均具备生长条件,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则在5—6月最为频繁.海水水质状况分析表明,中国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次数与海水水质污染程度密切相关;赤潮优势种的发生月份也与温度和盐度相关,赤潮优势种的季节性生长和空间分布可直接影响中国近岸海域的赤潮发生规模.  相似文献   

18.
人类活动对浙江近海赤潮发生频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33年到2004年间的统计资料,以10 a为周期分析了浙江沿岸赤潮的发展变化历程,并进一步以1997~2004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研究了的浙江近海赤潮的发生频率和人类活动引起的营养物质输入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相关因子对赤潮发生频率影响的关联序为:海水养殖产量(0.03)>海水养殖面积(0.99)>工业废水(0.89)>生活污水(0.88)>生活COD(0.79)>总悬浮颗粒物(0.75)>工业COD(0.72)>降雨量(0.71)>粉尘(0.69)>烟尘(0.68).可见,赤潮发生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其中海洋养殖自身污染是赤潮发生频率的主要诱因,陆源污染和大气湿沉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的成因与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作为陆地产生污水最后归宿的海洋,尤其是近岸海域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近岸海域受到污染后,经过各种过程的演变,形成海水富营养化,不断发生的赤潮现象就是海水富营养化的直接后果。海水的富营养化已越来越多地为全社会所关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发生在2006年8月11~15日胶州湾赤潮从鼎盛到结束过程中现场定点取样海水中所含有的六种生化成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赤潮从鼎盛到结束,海水中总脂含量平均降低了74.25%,是赤潮鼎盛时期的25.75%;而氨基多糖含量平均降低到赤潮鼎盛时期的54.3%;胡萝卜素含量平均降低到53.6%;氨基酸含量平均降低到46%;碳水化合物含量平均降低到72.3%;COD平均降低到46.4%;酚含量平均降低到55.2%,减少了近一半。相关数据为进一步了解、评价赤潮危害、赤潮过后海域"荒漠化"、环境营养的被掠夺性摄取以及生态系统破坏"度"的研究提供了一次现场实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