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人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建立了一套相对制度化且行之有效的救灾机制。从救灾过程来看,古代救灾可分为灾前预防、灾中救助和灾后救济三个阶段的机制构成,政府通过创立各种制度和措施,以完善救灾机制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2.
近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出现强降雨天气。面对暴雨带来的灾害,各级政府调集了一切力量进行救灾。人们所理解的救灾,在时间的意义上主要限于灾难发生之后的一系列救援。灾情就是命令,每当这个时候,各种力量迅速行动,为救援贡献一切力量。在灾害来临前,有关部门都有相应的预案,但预案本身往往意味着备而不动。但如果把预警视为救灾的一部分,进一步强化灾害预警机制,往往可以减轻灾后救援的压力。暴雨天气虽然极端,但不属于不可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处于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全面开展,防灾减灾综合能力逐步提升。同时,仍存在着防灾减灾基本知识普及率相对偏低,民众疗灾减灾意识相对淡薄的问题。如何构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如何强化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职能、加快综合疗灾减灾救灾法治建设?本刊就"大应急体制"下的彷炎减灾救灾发展,对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的洪凯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4.
《安全与健康》2008,(6):46-46
近300年来未见的8级大地震.令中国改变得太多。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的表现赢得了全世界的赞扬。灾后第一时间紧急启动国家救灾赈灾机制,临危受命的温家宝总理震后两小时内即赶赴灾区,并决定以举国之力.调动一切可调动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救灾。中国政府的表现,远远胜于日本阪神大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害时日美政府的作为,以至于美国彭博新闻社撰文赞叹:“过去一周的危机。凸显了中国当前制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理念和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福建省减灾中心探索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防灾减灾社会工作项目,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不同灾情下多目标多周期灾后救援问题,减少受灾损失,对灾后应急资源配置进行研究。从物流成本和系统损失2个方面最小化救灾行动的成本和最大化有限救灾资源的分配,建立基于路况的多目标应急资源配置模型,将帕累托前沿和超体积作为元胞遗传算法的求解性能指标,开展元胞遗传算法与遗传算法对模型的求解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元胞遗传算法能较好地求解多目标多周期应急资源配置模型,且求解性能比遗传算法更好;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可为决策者基于不同灾情下的应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城市群综合承灾度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与随机性问题,合理评估城市群的综合承灾度。从防灾、抗灾、救灾和恢复4个维度构建城市综合承灾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云模型的城市群综合承灾度评价模型。以西北地区3个城市群为例,运用云模型对城市群的综合承灾度进行评价,通过熵权法进行赋权,最终确定算例城市群的综合承灾状况。结果表明:西北地区3个城市群承灾度等级均为Ⅱ级,承灾能力中等;该方法利用能综合反映多因素之间复杂关系的特征指标得出相应的评价等级,同时为地区内城市的承灾度大小判断提供参考,对提升城市群综合承灾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城域事故灾难理论和承灾能力各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城域防灾、抗灾、救灾及灾后恢复等方面出发,构建了比较全面的城域突发事故灾难承灾能力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数学建模理论,研究各因素对系统的影响方式及重要程度,选取并改进指标权重分析方法.建立了承灾能力评估方法及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某城市区域进行现场调查并获取相关参数,通过该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计算出区域的综合承灾能力指数,同时以指标效果系数的形式反映承灾能力的薄弱环节.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表明该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和全面地评价突发事故灾难中的城域综合承灾能力,为城域承灾能力的提升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因灾返贫和"大灾之后有大疫"。  相似文献   

10.
"热死人",是人们对酷暑的抱怨,可是谁会想到,这一抱怨会在近年来接二连三地成为现实?长期以来,震灾、水灾、旱灾、鼠灾、虫灾会在我国救灾部门的工作语言中频频出现,但"热灾"却鲜有人提.在酷热的天气下,一线劳动者的健康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热死人",是人们对酷暑的抱怨,可是谁会想到,这一抱怨会在近年来接二连三地成为现实?长期以来,震灾、水灾、旱灾、鼠灾、虫灾会在我国救灾部门的工作语言中频频出现,但"热灾"却鲜有人提。在酷热的天气下,一线劳动者的健康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正8月17日,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副部长黄明主持召开部务会,分析近期全国安全生产和防汛救灾形势,研究部署当前重点工作。会议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大幅下降;面对较重汛情,防汛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效,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12月26日,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在同济大学举办了20周年庆典大会。上海市科委、建委、应急办、民防办、气象局、地震局、消防局、安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参会并致辞,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永盛、副校长陈以一和蒋昌俊到会做重要讲  相似文献   

14.
区域承灾能力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抗灾能力、防灾能力、救灾能力、灾后处置恢复能力四项一级指标为出发点,构建了10项二级指标、43项三级指标、132项四级指标的区域突发事故灾难承载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基于专家调查、IAHP(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的评估方法,构建出线性加权的评估模型,提出对应的分级准则对评估结果分级。对传统AHP方法实施改进,提出IAHP方法确立各级指标权重。以广州市某化工园区为实例,展开了承灾能力的实际应用评估,得到该园区的承灾能力指数为72.118,级别为较好,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5.
邓阳春 《安全》2017,38(10)
本文通过案例"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山体滑坡"还原了灾难发生动因,分析了滑坡灾难成因。提出了预防大于救灾、系统组合实用型专家组排查地灾危险源的独到见解,举例证明了山体滑坡预防成功的重要性。基本描述了滑坡前兆和多种监测预防技术,提出应急测绘技术与综合防灾二维码分级管控的新技术思路,给出了应急科学与工程创新发展答案和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16.
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大灾难、灾害突发性强,危害严重,往往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使经历者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从而产生思维不清、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心理危机,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经历者可能长期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并可能最终酿成精神疾病,影响到人生和生活.因此,重大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其他救灾抢险工作同等重要.迅速组织专业和一些具有能力的自愿人员对灾后受灾人群进行心理干预,这也是救灾取得最终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冰雪灾害的特征与城市救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2008年初中国南方所发生的冰雪灾害的损失、影响和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次灾害具有受灾范围的全面性、灾害过程的发展性和救灾行动的艰难性等特征,阐明冰雪灾害在城市会造成停电停水、交通瘫痪和通讯中断等严重灾情,进而引发断油断粮、物价飞涨和人心恐慌等综合性灾害。通过冰雪灾害对城市救灾行动的总结,指出冰雪灾害给城市政府的深刻启示在于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张必须同时加强防灾救灾的软硬件建设,并提出城市必须采取持久开展防灾救灾知识宜传教育、大力加强防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制订各类灾害的专业性应急预案和努力构建协同联动救灾机制等对策,有效提升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此次地震属于哪种类型?性质是什么?近期再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国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本刊编辑就上述问题对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的副所长、教授罗奇峰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救灾的效率,针对社会力量参与灾后救援的派遣问题,提出最优化派遣模型及其求解算法。根据“量力而行、就近就便”等原则,综合考虑社会力量的救援技能掌握程度和灾区的救援需求情况,将最大化救援效益作为目标函数,以抵达灾区时间和救灾经济成本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根据模型改进Metropolis接受准则,并利用牛顿冷却定律优化温度衰减函数,提高模型收敛至全局最优的概率。结果表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约束条件可以得出不同的最佳派遣方案,以满足灾区救援需求。提出的派遣模型和求解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0.
2022年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相继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2021年工作时讲到:“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去年一些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等灾害,各方面积极开展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