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许多到国外考察过的同志,都对国外“车”让“人”印象颇深。回国后每见斑马线上车与人争道的景况,就难免发一番感慨。 对国外“车”让“人”的情形,我也见过不少。每见一回都悬一个问号在心头:“他们为什么会车让人?”有一次,终于找到了答案。那是在菲律宾的马尼拉街头,一行人晚饭后在华人朋友的陪同下,到街那边的广场散步。我先来到斑马线边上,站在那里等后面的人。一辆敞蓬车停下了,司机是个老头,示意要我先过。我指了指后面正在  相似文献   

2.
恶习1:横穿公路城市道路上车来车往流量大,不允许有行人横穿,但每年都有人死于横穿主干道。我们应该这样做:不横穿主干道,走过街天桥、斑马线导线通过主干道。恶习2:走人行横道不看红绿灯行人通过马路时,只看有没有汽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无信号交叉口通行效率并改善行人过街安全性,利用K-means++算法聚类冲突指标以判定人车冲突严重程度,通过多重共线性检验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剔除严重共线性和影响不显著的因素,并进行影响因素强弱程度排序,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算法,对比分析各显著独立因素对人车冲突严重程度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以碰撞时间、间隙时间、安全减速度为冲突指标,可将人车冲突严重程度分为严重、一般和轻微冲突;行人特征中,性别、分心行为、等候时间、平均穿越速度以及是否有人陪同对冲突严重程度的影响强弱程度依次减小;车辆特征中,车头时距、行驶意图和车辆类型对冲突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车冲突评估对于实施交通安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交通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Tracker软件处理试验视频获取人、车、路3方面数据和15个解释变量信息,并将考虑时空的复合T-DI(Time-Distance Evaluation Indicator)作为人车冲突评价指标。随后,利用一维K-means聚类算法确定边界值,以对人车冲突等级进行划分。建立基于Odered Probit回归分析的人车冲突量化模型,利用Stata软件标定模型参数。结果显示,基于时空指标的人车冲突中,行人“结伴行为”“使用电子设备”“一阶段过街”对冲突等级影响显著,且呈正相关。其中,女性比男性冲突更严重。“过街等待时长”“行人过街速度”与冲突等级呈负相关,“大客(货)车”对冲突等级影响显著(0.407 2),且均在95%的置信区间中显著。  相似文献   

5.
邹铁方  赵云龙 《安全》2022,(12):1-14
为降低行人与智能车碰撞给人带来的严重伤害,通过数据挖掘、文献回顾及仿真实验,研究人车碰撞事故中车对人的伤害、人的避难行为、人车碰撞损伤及人地碰撞损伤。发现智能车需关注中低速人车碰撞中人地碰撞损伤的防护;行人具有很强的加减速能力,在行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中考虑行人避撞能力可以显著提升事故避免率;通过控制碰撞后车辆制动可以显著减轻人地碰撞损伤。仿真结果显示:与中凹和中平引擎盖相比,中凸引擎盖产生更多安全的人体落地机制及更低的头地垂直碰撞速度案例,表明中凸引擎盖可更好地防护人地碰撞损伤。后续研究中行人与车辆有效交互、车辆高效制动控制、人体运动学响应预测应是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行人在碰撞过程中的损伤程度,探讨碰撞中的多元因素对人体损伤程度的影响机制,搭建人车碰撞仿真平台,建立人车碰撞数学模型,利用真实事故案例现场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借助该仿真平台,计算在不同多元关联因素影响后的行人的运动学响应及损伤程度。研究表明:二次碰撞中行人头部损伤是导致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保险杠高度越接近胫骨高度,胫骨加速度和膝关节的弯曲角度越大;减小保险杠倾角能降低行人腿部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行人与车辆碰撞后的抛距、运动姿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2起真实案例,针对事故中常见的厢式客车和普通轿车车型,基于MADYMO多刚体仿真软件,建立符合中国人体形特征的人车碰撞多刚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研究2种车型不同车速和碰撞角度对碰撞后行人动力学响应及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车型和车速是影响行人抛距和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而碰撞角度对行人碰撞后的运动姿态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除了纽约这样几个少数的“老城市”之外,人行道上是很难见到行人的,这就是所谓的汽车文化的最终级结果:人人开车,城市不是人走的,是给车走的。美国人爱车到了抓狂的地步,一个2.6亿人口的国家,有2亿部汽车,洛杉矶1100万人,而登记注册的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央视曾经连续播出过专题片<直击斑马线>,针对斑马线上的文明和不文明行为作了报道.在杭州就流行起"拇指感谢法",不管是车让人还是人让车,对谦让的一方伸出拇指予以夸奖、感谢.对此"感谢法",笔者很有感触.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和定量分析人车冲突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通过采集3个信号交叉口的人车冲突视频数据,利用T-Analyst标定人车轨迹并计算冲突指标(PET),采用85%位累计频率曲线法划分人车冲突等级;从人、车、路及环境特征中选取10个因素作为变量,构建Ordered Probit模型,以确立人车冲突严重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并通过边际效应定量分析不同显著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行人闯红灯情况、年龄、行人交通量、人行道占用情况、人行道起点终点、车辆速度变化及车流量是人车冲突严重程度的显著因素,相较于各自参考量,行人闯红灯、车辆加速通过冲突点、人行道起点及老年人造成严重冲突的概率分别增加8.2%,5.9%,5.1%,4.4%;相较于低流量的交通流,较高流量的车流和行人交通流使得严重冲突的概率分别增加3.7%,2.5%,但人行道占用使得严重冲突的概率下降6.8%。研究结果可为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Pc-Crash软件的人-车碰撞事故仿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Pc-Crash软件为平台,仿真分析两例实际的人-车碰撞试验。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的吻合情况,并结合其他学者所提及的现象,总结了仿真中人-车接触部位、行人终止点位置及抛距、行人被车辆抛出后的运动情况等与实际情况的耦合程度的规律。发现利用Pc-Crash软件实现对人-车碰撞事故仿真时,人-车接触部位与实际情况可以耦合得很好,行人终止点位置一般总体抛距与实际情况差不多,而行人被车辆抛出后的运动情况则与实际不符,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一些建议。对更好地利用Pc-Crash软件实现对人-车碰撞事故的仿真分析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提高人车碰撞中行人大腿的保护性能的方法。首先对大腿伤害机理,伤害评价指标以及车辆自身结构进行阐述和研究,总结车辆前端结构的关键参数;对某车型的前大灯进行结构改进,按照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行人大腿保护的试验评价方法,改进后进行碰撞试验;建立装有发动机罩安全气囊的整车仿真模型,验证安全气囊对行人大腿的保护性能。经过试验和仿真可以得出:车辆前大灯结构刚度改进和发动机罩安全气囊可以改善行人大腿的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13.
走在厦门繁忙的路口,常看见文明交通督导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中有像候斌、刘丽、潘维廉、余瑶的"文明交通形象大使",更有普普通通的学生、教师、白领、"城市义工"……他们利用节假日,用标准的手势、礼貌的用语、美丽的笑容守护着城市的文明交通。"文明交通"的理念渐入人心。近日,记者采访了多名文明交通督导志愿者,听他们讲述在文明交通督导志愿服务中的体会与感受。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行人在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碰撞事故中的损伤程度,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选取一例典型的事故案例,运用Madymo建立事故碰撞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试验,研究SUV车辆低速情况下,5%女性假人、50%和95%男性假人在前倾、下蹲、站立等3种应急姿态下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前倾是很危险的应急姿态;下蹲和站立姿态对中等和高大身材行人是良好的自我保护措施;小身材行人在3种应急姿态下与SUV碰撞易受致命伤。  相似文献   

15.
很赞赏街头这样一条标语:"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它充满人情味, 让人感到生动和亲切;还彰显出了中国传统的"和"文化的内涵。这条标语提倡车与人、人与车、车与车之间要"善解能容", 而谦让和宽容正是"和"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文化有重要的地位,和谐、和睦、和平、和善、和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地方煤矿一般使用XRC型斜巷人车。随着生产发展,斜巷人车(以下简称人车)运送人员将得到广泛应用。抓好经常性的人车的各项试验是确保人车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现场实践和人车试验规程,浅谈人车运行试验管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车到山前必有路"。其实车到哪里都必须有路。不能开动的车从实质上说不能算是车,而要开动就必须上路。因此,无论从功能还是结构上说,路都是概念和现实的车的必然组成部分。鲁迅曾经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话长期被当作至理名言,但是用在车道上则有些不对了。车道可不是人行小路,可以"走"出来的。它要求一定的宽度、长度、坡度、弯度,不可能单凭人走路自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了解行人与不同车型车碰撞事故中头部损伤来源,选取轿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及客车3种典型车型,以车速为变量设计仿真试验。首先借助一个真实案例验证Pc-Crash软件,然后利用该软件开展仿真试验,并用已有模型验证轿车事故中的行人抛距值,最后通过做图分析可知:3种车型事故中行人头部损伤程度均随车速的提升而加重;在相同车速下,SUV事故中行人头部损伤最严重;不同车型事故中,车辆所致损伤最高的是SUV型车,而地面所致损伤最高的是客车;轿车与SUV事故中行人头部损伤主要来源于车辆撞击,而客车事故中行人头部损伤来源较为复杂,但多数情况下来源于地面撞击。  相似文献   

19.
很多矿山都是采用在斜井中架设一根专用信号线,人车司机用一根带接地线的信号棒与信号线接触,向卷扬机房发出信号。因绞车司机无法回信号询问,容易造成事故。为此,我们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原理改革成功了双向斜井人车信号(如附图)。  相似文献   

20.
天天 《安全与健康》2008,(10):49-49
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走斑马线。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是我们从小所受到的交通安全的教育。那时的人车各行其道,相安无事,行人走在人行道上可以悠闲自得.有绝对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