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闻     
《现代职业安全》2006,(3):20-20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一方面在短时期内增加了社会财富,另一方面激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现实的困境和经济增长基础之上催生的理性思维让人们开始反思对改革和发展的定位。不断的反思和否定,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应该是一种生存方式。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察觉,解决中国安全生产的深层问题已经被认识并且逐渐得到解决。越深刻的否定就越缓  相似文献   

2.
去年12月26日发作的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地震海啸连环灾难,已经夺去了20多万人的生命.人类之所以没有停止进步,之所以还能保持积极的世界观去改造这个世界,是因为每每在遭受打击之后会作出相应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一叠纸牌     
陆译 《劳动保护》2004,(5):69-71
在这里,一位建筑师的梦想正一砖一瓦地被建筑工人们拆掉。这就是罗南点大楼。现在,这个名字已经成了建筑灾难的代名词。而在许多建筑师和工程师看来,这场灾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杨恒均 《劳动保护》2007,(10):34-36
在信息公开、表达渠道畅通的美国,公众和媒体对灾难挖掘真相,榨取精华,锲而不舍,这种对灾难的反思方式不但有助于避免类似灾难重复发生,而且也比较成功地处理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无疑它是人生最珍贵的.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在家中、路上或工作场所可能遇到的危险已经麻木不仁,漠视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因而付出了痛苦的代价,甚至宝贵的生命.空难、车祸、地震、水患、骚乱等等突发性的灾难每年都会夺去一些人的生命,而其中的许多人可能并不一定会死,原因是他们能在突发的灾难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救,从而获得了活下来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6日,又有人自杀了,又是华为。 如之前的类似事件一样,消息被迅速传播开来。短短一年多,华为已经有6人非正常死亡,6个人的名字在一时间被人们记住。一场关于现代职场人员心理安全与企业文化的是非辩论再次被掀起。其实还是那个老问题:为什么又是自杀?为什么又是华为?在质疑与反思中,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再次投向职场压力。  相似文献   

7.
BP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应急处置与危机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发生在2010年4月份的越洋钻探公司"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井喷爆炸着火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引发墨西哥湾污染事件,被美国定为国家级灾难,损失之大、污染之重、影响范围之广,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反思。如何从BP公司这样的跨国公司处置漏油事件过程中学习应急管理,从社会责任的展示学到危机应对,应当成为当今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这一典型案例分析,结合历史发展的必然和应急工作的现实,提出了对"应急与危机"新的认识,以求得我们对安全文化建设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中心小学在山洪中蒙难,造成了死亡人数117人,极其令人痛心的是死者包括105名学生。而如此悲剧竟发生在200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之中,这不能不令我们反思和联想,我们究竟是怎么抓安全?虽然表面上从媒体中传来的企业事故灾难不那么频发了,但由自然加人为的灾难却接踵而来,而且它们愈来愈集中在中小学校园这些公共场所中,所以开展以校园安全为中心的城乡“安全生活”建设十分迫切。就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谈几点反思和建议。一、校舍是否安全的工程反思沙兰镇中心小学的洪灾蒙难属山洪  相似文献   

9.
在忧患中寻找契机——5·12汶川地震应急救援反思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或许,我们不能仅仅把灾难和地震联系在一起,我们更需要一种反思的勇气以获得前进的力量。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汶川地震是一次契机,它在大地的剧烈抖动中让某些问题以一种悲剧的方式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中心小学在山洪中蒙难,造成了死亡人数117人,极其令人痛心的是死者包括105名学生.而如此悲剧竟发生在200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之中,这不能不令我们反思和联想,我们究竟是怎么抓安全?虽然表面上从媒体中传来的企业事故灾难不那么频发了,但由自然加人为的灾难却接踵而来,而且它们愈来愈集中在中小学校园这些公共场所中,所以开展以校园安全为中心的城乡"安全生活"建设十分迫切.就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谈几点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事故灾难成因再认识——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比较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脆弱性是事故灾难基本成因的观点,认为把脆弱性作为致灾主要因素有助于加深对各类灾害本质的理论认识和对实践的指导。阐述了脆弱性概念、来源和分类,进一步探讨了综合脆弱性的计算模型和评估运行模式,提出了在事故灾难应急准备工作中加强脆弱性的识别、评估和减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过年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喜迎新春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人们都要在自家门口燃放烟花爆竹,这已经成了一种节日常态。作为春节的点缀品,绚丽五彩的烟花增添了节日的气氛,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然而,烟花虽美,但一旦发生意外,它将以血淋淋的代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给人们带来的或是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13.
去年12月26日发作的南亚和东南亚 国家地震海啸连环灾难,已经夺去了20 多万人的生命。人类之所以没有停止进 步,之所以还能保持积极的世界观去改 造这个世界,是因为每每在遭受打击之 后会作出相应的反思。当我们从人和自 然的关系、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宏观地审 视和拷问自己的同时,还应该坚信:灾难 不请而至时,必须有一种信念萦绕于怀, 这就是"人定胜天"。然而,由于现实的 纷乱格局,本该微笑的万物之灵,这次却 让死亡之神发出了狞笑。  相似文献   

14.
过年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喜迎新春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人们都要在自家门口燃放烟花爆竹,这已经成了一种节日常态。作为春节的点缀品,绚丽五彩的烟花增添了节日的气氛,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然而,烟花虽美,但一旦发生意外,它将以血淋淋的代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给人们带来的或是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15.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过去,当“5·12”再次步入人们视线的时候,灾难已渐渐远去,重建工作也初见成效,,为了缅怀,也是为了纪念,在首个全国“防震减灾日”来临之际,汶川地震周年纪念暨救援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社会各界以主题报告、应急演练等方式,向世人昭示我们未来应对灾难的信心与决心。并期以此提高人们应对灾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小概率/高风险的灾难事件的后继风险决策进行探讨,着重在决策的认知神经经济模型框架下,讨论灾难事件后继风险决策的影响因素。灾难事件后人们的风险觉知、信念和假定、经验等认知因素以及灾后情绪因素对于决策分别有不同的影响;人们灾后决策的特点为决策更多直觉化而较少运用理性分析;灾难后继决策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灾难事件后人们为寻求安全感而出现"损失偏差"(loss bias),该偏差在"获得"和"损失"两种条件下的影响是不同的。灾后风险决策的内在机制或可用思维和决策的双加工系统(dual-process)模型来解释。最后展望了灾难事件后继决策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安全与健康》2012,(16):28-30
前段时间的北京暴雨,让首都变成了水乡泽国,对于有车族们来说,暴雨带来的损失不仅仅是水淹车辆的可能性,更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也正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人们开始重视关于汽车遇险时自救知识的普及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汽车安全是十分严峻的问题,车主不但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我局制定的《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5项部门预案已经国务院审查同意,《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已经总局审查批准。现予印发,自印发之日起实施。附件:1.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3.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4.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  相似文献   

19.
灾难有时难以避免,比如前段时间广东地区闹得沸沸扬扬的非典型肺炎事件,2月18日韩国地铁大火以及最近新疆的地震。非典型肺炎初期感染的绝大多数是医护人员;韩国地铁事件中更多的遇难者是被弥漫毒气窒息而死的,而我国北方近年来沙尘暴的肆虐也对人们的身体、生活带来诸多影响。如果人们对呼吸防护器具多一些了解和配备,再加上掌握灾难中正确自救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就可能大大降低伤害程度与几率,甚至挽救  相似文献   

20.
主体领域     
《现代职业安全》2006,(3):19-19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一方面在短时期内增加了社会财富,另一方面激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现实的困境和经济增长基础之上催生的理性思维让人们开始反思对改革和发展的定位。不断的反思和否定,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应该是一种生存方式。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察觉,解决中国安全生产的深层问题已经被认识并且逐渐得到解决。越深刻的否定就越缓慢而且艰难,一旦获得成功,又会得到越大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具有哲学意味的时代。所以,对安全悲观的和乐观的观点都能自圆其说。最关键的是我们选择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来支撑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