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地质构造块体的不同,将安徽及其周边地区分为华北、黄海和华南三个地震区.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三个地震区的中小地震活动水平进行统计预测,结果显示,一年之内华北地震区一般会发生Ms≥3.0级地震,有可能发生Ms≥3.5级地震,而发生Ms≥4.0级地震的可能性却不大.黄海地震区一年内一般会发生Ms≥3.5级地震,有可能发生Ms≥4.0级地震,发生Ms≥4.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华南地震区一年内一般会发生Ms≥2.5级地震,有可能发生Ms≥3.0级地震,但发生Ms≥3.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对1991年11月5日射阳Ms4.7、1992年1月23日黄海Ms5.3级两次地震在震前江苏省及邻近地区统一观测仪器后的,高密度电磁信息观测台网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总结。认为在今后几年内实现对4级以上地震进行短临跟踪预报和对地震电磁辐射源进行定位研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在电磁信息观测中,分辨因电力线接触不良、备用蓄电池漏电、蓄电池电能不足、人为活动、地面振动、附近使用受损的电器具和大气等因素造成的干扰,提出防止或排除一些干扰的方法。介绍了观测点加强观测的几项措施,结合简析1992年1月23日黄海Ms5.3级地震前兆信息的实例,证明采取措施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对从事电磁信息观测与分析的同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 一引言为使面广量大的土应力资料,较可靠地反映地下应力的变化和排除自然因素或外界干扰的影响,我们对江阴县以至长江口地区四年多来数以万计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筛选。处理的方法包括滑动法订正、单因子或多因子干扰相关差分分析,并在处理后的土应力曲线上标出震中距(R≤250公里的Ms≥3.0级震和R≥500公里的Ms≥5.0级的地震),以筛选出对地震前兆反映最佳或较好的若干组土应力测点资料,为震情分析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赣南及邻区,历史上曾发生过 M≥4.8级地震19次,尤其是1987年8月寻乌 Ms 5.5级震群型地震,对赣南及邻区影响极大,造成经济损失达3700万元,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收集整理了1971年以来地震台网观测和地震调查等有关资料,并将近期发生的5次影响面较大的地震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试对江苏地区及其邻近海域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预测,认为黄海海域下一次Ms≥4.5级地震将在1990年前后发生;江苏地区及其近海下一次Ms≥5.0级地震将在1992年前后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分析了云南省楚雄观测点的震前电磁信息观测结果.据1985年6月1日至1986年5月1日统计,共出现电磁信息异常25次,对应43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23次,2次有异常无地震,2次有地震无异常,异常对应地震率为92%.又据异常变化作出临震预报检验10次,均有对应,其中三要素预报得较准确的有5次,说明了震前电磁信息异常观测在临震预报中是有前途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利用枣庄电磁信息台DPJ Ⅲ、ULF Ⅲ及JD 03型电磁辐射仪观测到的资料,分析了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多数台站记录到的异常信息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常熟地震台的地倾斜连续四年的观测资料,经分析发现:在两次南黄海地震前(1984年5月21日Ms=6.2级地震和1987年2月17日 Ms=5.1级地震)存在着明显的中、短期趋势性异常和短临突变性异常.最后讨论了地倾斜异常特征与地震之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韦布尔(Weibull)分布λ_(t)=λ_0t~(P-1)出发,推导了表示地震时间序列特征的W参数,并对华北地区1966年邢台(Ms)6.8级,1975年海城(Ms)7.3级和1976年唐山(Ms)7.8级地震的序列资料进行了处理:当W值低于平均水平时可认为是强余震前兆信息的开始;当W值接近或低于警界线σ_时,很可能有强余震发生。W-t曲线与强余震对应结果较好。邢台、海城及唐山强余震的对应结果监定评分分别为:R=0.680,R=0.517及R=0.532,表明用W参数预测华北几次大震的强余震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相似文献   

11.
地震前会出现许多电磁异常信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这些异常信息来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探索工作在不断的深入,有不少成功预报的震例,也有许多失败的预报震例。自20世纪以来,地震电磁异常现象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兴趣和重视,绝大多数强烈地震都有它的临震异常现象的发现与记载。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地震前电磁异常现象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许多观测、实验和研究,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相似文献   

12.
陕西泾阳4.8级地震前后重力变化与断裂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泾阳Ms4.8级地震前后陕西关中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和有关断裂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波速比高值区很可能存在地下深部地幔物质的入侵,由此引发地震和重力场的显著下降;②用震源机制解和GPS所作的运动矢量图可以较好地解释泾阳地震前后重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及有关断裂活动——其变化是北西向剪切应力带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台湾省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得到了台湾省地震的时间间隔△T 与其出现频次 N_(△T)之时的关系式:台湾省 Ms≥6.0地震:lgN_(△T)=2.28-2.33·lg△T台湾省 Ms≥7.0地震:lgN_(△T)=1.64-0.33·△T本文还讨论了上述关系式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了菏泽5.9(Ms)级地震前b值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了统计检验,指出,该次地震前b值确实存在着一个统计上可信的低值异常,且主震发生在低值异常的回升阶段,但并未观测到低值异常前的高值异常。文中对菏泽5.9(Ms)级地震前b值上述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直达波传播的走时公式出发,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对丹江水库地震网内记到的直达波到时资料作直线拟合,求出波速比的变化及其范围,并对其精度进行了估算和评定。同时对直达波和虚波的速度及震源深度的精度问题也作了评定。在扣除了观测误差影响以后,从中滤取波速比异常信息,对丹江水库波速比值的正常与异常的可信范围作了估算,说明该区蓄水以来,最大一次Ms=4.7级—宋湾震群型地震和李官桥Ms=3.8级地震发生前存在波速比异常现象,并结合该区的应力状态与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发现波速比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最后本文结合该区地形变资料,讨论了水库诱发地震的膨胀(扩容)—流体扩散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长江三角洲观测台网记录到的南黄海6.1级地震电磁辐射异常,并结合1979年溧阳Ms6.0、1984年南黄海Ms6.2地震前的电磁辐射观测资料及国内其它资料,分析了异常的主要特征。初步讨论了DPJ型电磁辐射观测仪的甚低频段及ULF型地震电磁信息观测仪的超低频段天线方向特性对震中预测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利用信息扩散模式对安徽及华东地区地震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汪雪泉  李罡风 《灾害学》2004,19(3):30-33,38
本文利用信息扩散模式,分别从年地震频次和年最大震级两个方面对安徽及华东地区的地震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安徽地区ML≥3.0地震,年频次4次以上,约两年一遇;年发生ML≥3.9地震,则3年可能遇一次.而华东地区ML≥4.0地震,年频次4次以上,大约3年一遇;年发生ML≥4.9的地震,则可能2年遇一次.  相似文献   

18.
1992年1月23日5时41分在黄海(北纬35°12′,东经120°04′)发生了Ms5.3级地震,地震前距震中230km的江苏省大丰县地震台电磁辐射观测仪记录到十分明显的电磁辐射异常.本文对地震前50天,震后10天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清理总结,提出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 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河豚沙发生 Ms=6.2级地震。距离震中约200公里的丹阳白龙寺井在震前20天,出现两次水位异常,并有明显震时及震后效应。该井对地震信息的敏感反应,可能与该井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关。(一)井孔概况丹阳白龙寺井位于丹阳县埤城乡东白龙寺,地理座标为东径119°40.5',北纬32°06',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响水电磁信息观测资料研究结果表明,临震电磁信息异常时间与震级有较好的相关性,求出的用异常时间估算震级的经验公式在短临试报中经受了检验,说明用临震电磁信息的异常时间预估震级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