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CO2地质储存被认为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一项非常有潜力的CO2减排技术。本文通过对江汉盆地新沟油田潜力较大的新沟咀组建立二维地质储层模型,利用模拟软件TOUGH2对新沟油田进行了CO2地质储存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得出了CO2注入后储层压强累积随CO2注入速率的变化规律,以及最大安全压力下的CO2注入速率,同时对CO2注入储层后在储层中的运移扩散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将有助于将来CO2地质储存的进一步研究,也将为CO2的实际注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文分析了资源评价阶段的中国陆上天然气经济价值的基本概念和经济影响制约因子,进一步探讨了影响中国陆上天然气内在经济价值的地质因素,得到以下推论:与开发投资直接相关的是储层深度和气藏的储盖层的岩性参数;对生产成本影响比较大因素是自然地理因素以及相应储层物性参数;对天然气产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是储层丰度、有效厚度、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气藏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天然气富集区不同类别天然气藏的投资成本、价格因子以及经济价值判别的加权计算方法,得到了我国陆上主要天然气初级地质储量的经济判别标准,并对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不同地区具有指标意义的天然气资源区进行了初步界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生物礁滩灰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在开发前期井少条件下储量不确定性大。通过对地质模型的储量不确定性成因分析,获得了油藏储量的概率分布,评价了储量的不确定性且预测了储量存在的风险和潜力,优选出了后续开发方案研究的基础模型。同时明确了储层构造、地震预测对地质模型的影响程度,储层变差函数及油水界面,有效厚度下限是影响非均质性强的礁滩灰岩油藏地质储量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各不确定性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提出了减小储量不确定性的建议,指出了地震预测对有效储层的识别能力是油田储量的潜力及风险的关键因素。这种储量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可为下一步投资建议、井位部署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认识泥岩裂缝储层,利用核磁共振实验分析技术,对某油田A井的10块泥岩裂缝岩心进行分析测试,获得了核磁孔隙度、可动流体饱和度、裂缝孔隙度等物性参数;同时,利用核磁共振特征值来表征裂缝的特征.这是常规实验无法实现的,为认识泥岩裂缝储层及进行储层评价提供了全面的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1胜利油田气田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 1.1地质特征 中国石化胜利油气区浅层气藏属疏松砂岩气藏,气砂体厚度薄,面积小,储量少,埋藏浅,平均深度在800~1200m,压实程度低,成岩性差,地层胶结疏松;储层为透镜状,单层厚度小,一般为2.0~4.0m,平均厚度2.73m,面积小,储量少;储集层为砾岩、粗砾砂岩、细砂岩、粉细砂岩,地层砂粒度中值0.05~0.2mm之间,分选性中等;胜利油田浅气藏水敏性强,遇淡水极易膨胀和运移。  相似文献   

6.
水利水电工程对该地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而工程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估一般存在很大的误差。通过建立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质模型,可以该模拟工程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状况,从而对工程进行优化设计,寻找最优设计并且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对工程所在地环境的影响,设计了三维地质建模的一般步骤,提出了建模机制、建模过程中数据的获取过程以及模型建立后生态评估的方法和手段。三维地质建模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十分必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针对川西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特征,从如何建造高效复杂缝网的目标出发,建立了基于三种砂体分布特征的压裂模型。以最小阻隔层厚度划分渗流单元,基于单个渗流单元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精细优化裂缝条数及单条裂缝形态参数,形成了基于独立渗流单元的水平井精细分段压裂优化技术;在裂缝系统如何有效长期保持方面,建立支撑剂非连续铺置的评价方法,形成了便捷、低成本的脉冲纤维加砂压裂工艺,同时通过实验评价储层伤害,建立起一套防膨降水锁压裂液体系,降低了天然气从基质向裂缝的流动阻力,使人工裂缝参数与砂体展布、储层渗流能力相匹配。现场应用效果较好,对国内外难动致密砂岩气藏的有效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立地下储气库已经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手段,为了研究潜江凹陷地下储气库,分别从地质特征、盐层特征、建库层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王58井区盐矿源丰富,潜二段具有盐层厚度大、夹层厚度薄、含矿率高的特点;通过开展王4-2井盐岩溶解实验及王储3井夹层垮塌实验,优选出潜二段第10~16韵律层为建腔目的层;开展了正常循环注采气条件下的模拟计算,优选出单腔直径为85 m近似梨形的腔体形态;建立了两个相邻溶腔三维地质力学模型,优选出三角形井网300 m井距布井方式。预计王58井区可部署40个盐腔,总库容量为48.09×10~8m~3,有效工作气量为28.04×10~8 m~3。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质统计学原理的地层建模与岩性建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三维地质建模中。对于矿区地质结构复杂、透镜体大量发育、矿层与围岩交互发育的地质结构,单纯使用地层建模方法很难划分地层层序,岩性建模方法难以刻画地层的连续性,且在局部缺乏钻孔资料时容易出现突变现象。提出一种地层/岩性混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地层建模方法构建矿区层序清晰的标志地层,并确定地质模型标志层架构及分布范围;然后采用岩性建模方法构建具有复杂交互结构的含水层及含矿砂层;最后将地层建模和岩性建模部分通过模型拼接,最终构建砂岩型铀矿床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以北方某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含铀砂体及其围岩地质结构为例,依据提出的地层/岩性混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并采用EVS(Earth Volumetric Studio)软件完成了复杂的含铀砂层地质建模,并与岩性建模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地层/岩性混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建模精度,可用于刻画含铀砂层非连续发育的砂岩型铀矿床的复杂地质结构。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靖边上古气藏地质及生产动态特征,对气井动态储量、产能、合理配产及递减规律评价方法、现场适应性进行了分析,优选出适合致密砂岩气井的开发指标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靖边气田气井开发指标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靖边上古生界气藏气井单井平均动态储量为0.23×10~8m~3,平均无阻流量9.72×10~4m~3/d,合理配产1.04×10~4m~3/d,递减规律主要满足衰竭式递减,前3年平均递减率为25.1%。  相似文献   

11.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3):218-227
深部矿产地质调查以解析深部地质结构、寻找深部隐伏矿、半隐伏矿和难识别矿为主要目标。根据深部矿产地质调查工作的特点,提出一套基于数据库、3S、三维建模、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并适用于矿集区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该技术方法以较全面的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以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利用多元数据平行剖面建模法,以研究区"含矿地质体"及其空间展布特征为目标,分级构建"矿集区—矿田—矿床"模型并耦合,实现矿集区2 000m以浅三维成矿系统结构"透明化"展示。多元数据三维地质模型可为验证成矿模式、提取示矿信息、构建找矿模型及三维找矿预测等提供信息支撑,该建模技术已在铜陵矿集区实践验证并取得良好效果,可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安徽运漕地区隐伏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运漕地区为例,从地层与岩体特征入手,结合地质—地球物理信息,开展浅覆盖区隐伏地质体三维建模研究。介绍了划分建模单元及建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和构建最终地质体模型的过程,针对区内侵入岩、浅成侵入岩发育情况,提出采用地层与岩体并行建模的思路,通过"先分后合"的方式构建地质体三维模型。最终的成果模型反映了研究区隐伏地质体的主要物性层(建模单元)、主要断裂与褶皱构造、岩浆隆起构造的空间展布特征,模型将区域重磁、断层展布、已知矿点与闪长岩类及三叠世周冲村组叠加显示,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标识了成矿有利地段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骅孔古4井上古生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石炭系煤系烃源岩的亲缘关系研究,特别是与奥陶系原油、灰岩、下第三系原油饱和烃的甾、萜烷精细“指纹”对比研究后,我们认为孔古4井原油应属于上古生界煤系地层自生自储的原生油气藏,而并非下第三系抑或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所生。孔古4井上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发现对于华北地区特别是华北北部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煤系地层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石油资源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锦270井区大凌河油层是盆地大幅度沉降条件下的产物,以深陷湖环境为主,发育湖底扇浊积岩。准确预测大凌河油层的砂体分布和泥质含量,是勘探目标选择的关键。由于钻井资料少,不能反映储层横向变化。为了准确预测储层的横向变化,综合钻井地质资料和地震勘探资料,并为了反映地震资料的多个参数与储层横向变化间的非线性相关关系,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计算了大凌河油层砂层厚度和泥质含量的平面分布。依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有利油气区的分布,并给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5.
建立完善的公路边坡三维可视化建模系统,适时、较准确地为公路边坡工程稳定性评价、边坡开挖与治理、岩土工程的数值模拟分析等提供地质依据或模型资料,为岩土工程师对岩土工程问题的正确判断、分析提供综合信息,是今后公路岩土工程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根据边坡信息采集的内容和特点,提出了边坡三维可视化技术、可视化建模的内容、及研制开发岩体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及构图系统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4):266-274
宁芜地区产有与中基性陆相火山岩有关的"玢岩型铁矿"和多个铜金多金属矿床(点)。通过选取的4个典型矿床,讨论该类矿床(点)的成矿作用、勘查方法和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总结该类矿床(点)勘查方法的组合与流程、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地质找矿标志。建立了宁芜北部深部铜多金属矿的找矿模型,为下一步选择找矿靶区和成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威远震旦系天然气与油气生运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威远震旦系气藏天然气组成、同位素特征、储层包裹体的对比研究 ,我们认为该气藏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岩 ,其天然气主要是干酪根裂解气 ,次为油的裂解气。威远震旦系气藏是喜山期形成的 ,威远的天然气无论是干酪根裂解气还是油裂解气都由北面古构造聚集的干酪根裂解气和油裂解气转移而来 ,威远构造之所以能形成工业聚集的重要原因就是威远构造的形成与北面古构造的消失的良好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庆油田特殊的地质构造,将氰化物浓度0.05mg/L的含氰废水注入油田边水构造。通过储层砂体吸附和渗透率损害实验,证明储层对氰化物有吸附作用,不同平衡浓度下砂体的静态吸附量为4.88μg/g,动态吸附量为2.837μg/g,氰化物不堵塞地层,根据注入井与注入井、注入井与采油井之间距离的不同,共布设8种注入方案。设计注入井的注入量为210m/d,采油井的产液量为105m/d,以采油井采出氰化物浓度0.05mg/L为限定值,基于动态吸附实验结果和边水对氰化物的稀释作用,应用聚合物驱油模型计算最佳的注入方案,该方案为注入井之间的间距1.0km,注入井与采油井之间的间距为2.5km,注入年限为54年。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庆油田实施含氰废水的深井注入是可行的。既达到处理含氰废水的目的,又利用含氰废水驱替原油,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研究储层物性参数对CO_2捕集机制的影响,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神华10万t/a CCS示范工程实际注入层的地质条件,运用TOUGHREACT软件建立了二维径向模型,探讨了温度、孔隙度、储层厚度、储层渗透率、残余水饱和度、压力、残余气饱和度、初始盐度、毛细压力和储层非均质性等储层物性参数对CO_2长期封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孔隙度、储层厚度、储层渗透率是影响CO_2矿物捕集量的主要控制因素;高毛细压力较低毛细压力使CO_2羽的分布更为均匀,有利于CO_2的矿物捕集。通过计算CO_2矿物捕集量对储层各物性参数的平均敏感度,评估了实际储层的CO_2矿物捕集能力,可为CCS实际工程的适宜性评价和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宜昌长江南岸岩溶流域过河口地区存在库岸崩塌、工程性缺水、旱涝灾害、地下水污染、石漠化等水文环境问题,在地质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如何直观、立体、可视地表达水文地质结构特征,成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水文地质研究的难点。以宜昌长江南岸岩溶流域过河口地区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在分析研究区域地质环境概况与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基于QuantyView 3D平台,提出了一种以平面水文地质图数据为主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构建了研究区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和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并依据地下水类型为水文地质结构模型赋值属性,以此划分了7个地下水类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模型进行数据量算分析和模型空间结构分析等应用,为过河口地区水文地质研究提供了空间信息支持,揭示了地下水赋存空间和运动场所的基本结构特征,对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