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南方土壤对酸沉降的敏感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综合考虑我国南方土壤和土壤资料特点的基础上,基于Klopatek的敏感性分类体系,建立了适合我国南方土壤的敏感性分类体系,并用其对南方土壤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此外也根据土壤盐基含量分析了南方土壤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2.
3.
4.
热带和亚热带土壤中碳的含量,动态及贮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6.
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吸附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吸附及作用。结果表明,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吸附主要归结于土壤有机质对它的结合,其它因素影响较小,Freundlich常数Kf与OM(%)有较好的相关性;吡虫淋能与腐殖酸作用发生电荷转移,并能与腐殖酸羟基形成氢健。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土壤修复产业健康发展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已经发布了"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和技术文件,但是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快速健康发展仍面临环境监管基础能力不足、配套基础条件薄弱、资金渠道狭窄等问题。作为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和政府引导性强的实体经济模块,土壤修复产业需打通土壤修复产业化瓶颈和约束条件、合理化调整土壤修复产业组分的权重比例、制度化土壤修复产业健康发展的评估考核、营造利于进入土壤修复产业的外部环境、健全有效预防土地污染的管理机制,以实现土壤修复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理解重金属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和对不同类型的增值型修复,指出在某些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分布区和选矿厂,可利用选择性稳定剂、功能微生物和EK-SS等技术形成"抑害扬益"的新工艺,生产出富硒、富锌、富锗等高附加值农产品而获利,也可通过提高产出、改进工艺和节省开支等手段,将污染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增值型修复,将赔本的治污难题变成有利可图,形成新的投资方向,吸引市场资金进入土壤修复领域等。  相似文献   

10.
沙丘结皮层形成过程的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祝春 《环境科学》1991,12(1):19-24
人工植被的固定沙丘结皮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多,土壤酶活性强,结皮层较厚,韧性也强,其次是半固定沙丘结皮层.流动沙丘表层较差.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相同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强度虽然不同,但其消长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流动沙丘各土层则明显不同于前者。  相似文献   

11.
朱靖红 《环境科技》1989,2(2):36-39
前言土壤中砷的测定,大多数是用新银盐光度法来测定。此法操作繁琐,复杂且费时。最近几年来,随着原子荧光光谱法的不断发展,它以其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准确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12.
13.
铜对土壤—植物系统的曩及其临界值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主要类型土壤Cd,Pb,Cu和Ag的主要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环境科学》1991,12(4):29-34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拟酸性水淋溶土壤,研究了土壤对不同酸度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结果指出,以不同酸度酸性水淋洗时,黄棕壤对酸沉降表现出不同过程;而红壤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却均以次级缓冲过程为主。经酸性水淋溶后,土壤的酸化由上至下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渔塘坝微地域高Se环境中土壤Se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取迄今世界上唯一发生过人群Se中毒的湖北恩施双河乡渔塘坝为研究区,在渔塘坝0.01km^2的微地域内,土壤Se的分布存在着显著的不均一性,控制渔坝土壤Se分布的3个主要因素是地形,土壤粒度和成土母质的含Se量及出露情况,其中地形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土壤Se的分布规律表明,在表生的中强化学风化环境Se是一种极为活泼的元素,易于积累Se的负地形是最易于Se中毒发性的地貌位置。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特征与土壤养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肖烨  黄志刚  武海涛  吕宪国 《环境科学》2015,36(5):1842-1848
为探讨不同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本研究选择了三江平原洪河湿地保护区4种典型湿地类型(小叶章+沼柳湿地、小叶章湿地、毛苔草湿地和芦苇湿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4种湿地类型在0~30 cm土层内:1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速效钾、速效磷和速效氮则未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且不同湿地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2土壤微生物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3种微生物菌落数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以小叶章湿地最多,毛苔草湿地最少.3土壤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未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小叶章+沼柳湿地和小叶章湿地中3种酶活性显著性高于毛苔草湿地和芦苇湿地(P0.05).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细菌、真菌和纤维素酶与土壤养分各指标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放线菌和蔗糖酶与速效钾、过氧化氢酶与速效钾、速效磷无显著相关性关系.因此,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是反映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与植树造林   总被引:93,自引:8,他引:93  
论文在对黄土高原土壤水分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土壤水分循环与平衡分析基础上,讨论了人工林系统的土壤水文效应、土壤干燥化──土壤干层的形成与植树造林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不同镉水平下纳米沸石对土壤pH、CEC及Cd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及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镉水平(1、5、10和15 mg·kg-1)下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对土壤pH、CEC及Cd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培养试验中,施用沸石(5、10和20 g·kg-1)均显著提高了不同镉(1、5、10和15 mg·kg-1)处理中的土壤pH和土壤CEC值,降低了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增加了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态和残渣态镉含量,以纳米沸石(20 g·kg-1)对土壤可交换态镉的降低效果最好.土壤pH、土壤CEC与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铁锰氧化态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培试验中,在1 mg·kg-1和5 mg·kg-1 Cd条件下,施用沸石(5、10和20 g·kg-1)使土壤可交换态镉FDC降低了6.4%~63.2%,使大白菜地上部去离子水提取态镉和乙醇提取态镉的分配比例分别降低了2.1%~56%和11.8%~100%,相同沸石使用量下的降低效果以纳米沸石优于普通沸石.在1 mg·kg-1 Cd条件下,大白菜地上部镉形态的FDC与土壤CAB-F和OM-F的FDC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5 mg·kg-1 Cd条件下,大白菜地上部镉形态的FDC主要与土壤OM-F和RES-F形态的FDC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20.
土壤多功能性对微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壤微生物群落在驱动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维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力.鉴于全球背景下观察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随着土地利用集约化、气候变化而降低的现象,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否会对土壤多功能性产生影响进行调查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稀释灭绝法构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梯度,结合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手段,探究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多样性降低对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灭菌土壤相比,稀释处理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和香农指数)显著降低.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未灭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稀释处理土壤存在显著分异,而且细菌和真菌群落对稀释处理的响应高于原生生物.回归模型显示,土壤多功能性与微生物多样性指标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是调节土壤多功能性的关键因素.其次,通过集成推进树(ABT)和回归模型预测分析发现,一些特定的微生物类群如真菌短柄菌属(Solicoccozyma)、瓦湖胶珊瑚菌(Holtermanniella)和细菌属Rudaea相对丰度与土壤多功能性显著负相关,说明关键微生物类群在生物过程中发挥了指示性作用.进一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揭示,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多样性都对土壤多功能性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细菌是驱动土壤多功能性变化的关键生物因子.研究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提供了试验证据,并认为在单一农业生态系统中维持一定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别是关键微生物类群的多样性对未来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