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丙文 《劳动保护》2012,(6):108-109
国际海事组织纪念"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据联合国电台网站消息,1912年4月10日,英国大型豪华客船"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驶往美国纽约,航行4天之后在北大西洋水域与冰山相撞,4月15日凌晨沉没。该船所载2201人中,只有705人获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船舶海难事故。在"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之际,国际海事组  相似文献   

2.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当年"泰坦尼克"号启航时,锁着望远镜的橱柜钥匙没有被带上船.在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放哨的船员只好依靠肉眼观测前方的障碍物,等到他们发现海洋上的冰山时,一切都为时已晚,酿下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中的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人类的智慧在科学与技术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飞机、半导体、无线电话、电视、原子能、人造卫星、航天飞机、激光、雷达、电子计算机……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然而,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舒适。高效、快捷和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事故和核战争威胁等一系列负面影响。而当科技一旦发生失误时还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从全球范围看,我们粗略地对世界性十大高新技术灾难归纳为:(1)加拿大魁北克大桥崩塌(1907年8月),(2)英国“泰坦尼克”号邮轮…  相似文献   

4.
看了《泰坦尼克》这部电影大片,我在被那个悲壮不已的爱情故事深深感动的同时,也对悲剧提出的安全警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久前,读到英国《每日电讯报》有关“泰坦尼克号”巨轮“夺命钥匙”的报道,更加深了对安全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2009年5月31日,“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最后一名幸存者米尔维娜·迪安去世.享年97岁。她的逝世牵动人们的记忆,1912年.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船”或是“梦幻之船”的“泰坦尼克号”被冰山一角无情撞沉。当时,米尔维娜只有两个月大.是船上年龄最小的乘客,正在随同父母移民美国的堪萨斯。“泰坦尼克”触击冰山之后.她被装在一条麻袋里随同母亲和哥哥获救.父亲却和其他1500多名乘客一同遇难。  相似文献   

6.
1996年1月3日,青岛市所周“鲁青渔0022”号出海从事捕鱼作业,抵达103渔区不长时间,就发生机器离合器轴断故障,只好在海上飘泊。5日~6日,海上气象情况尚好。7日,海上刮起了大风。8日,大风越刮越烈。“鲁青渔0022”号因没有动力驱动,只能听天由个随风飘泊,部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船上因通讯设施配备不足,无法与外界联系和发送遇险求救信号。8日凌晨3时左右,陷入困境之中的“鲁青渔0022,’号被恰好途经此海区的一艘意大利货轮“基哪”号发现。“基娜”号船员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才将船上遇险的思人全部救出,“鲁青渔0022”号沉…  相似文献   

7.
《江苏劳动保护》2010,(8):51-51
8月8日凌晨,一艘由青岛大通国际船舶管理公司外派船员的巴拿马籍货轮“昌盈”号(载重6万多吨,当时正在执行从印尼到台湾的运输任务),在台湾东部海域遭到“莫拉克”台风袭击失踪发生特大海难事故,造成船员下落不明22人。  相似文献   

8.
“阎”“王”生还──“渤海二号”幸存者十七年后吐露真情向明17年前,一条海上石油钻井船翻沉,死亡72人,这起“渤二事件”最终导致海洋石油勘探局4位领导因渎职罪被判刑,石油部长宋振明被解职,主管石油工业的副总理康世恩受到记大过处分。渤海二号钻井船翻沉,...  相似文献   

9.
统计数据表明 ,每年约有 10万人成为海难的受害者 ,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获救———坐上救生艇或木筏。通常 ,在船只遇险之后的头 3天里 ,当食品和饮料还没有出现短缺时 ,有些人就已死去 ,这样的情况已屡见不鲜。例如 ,在“泰坦尼克”号巨轮沉没之后仅 2小时 ,赶来营救的人员发现 ,坐在救生艇上的人有的已死去或濒临死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最令人信服的一种假设是恐惧。原来发现 ,处在海洋之中脚下没有坚实甲板时人在情绪上会激烈震荡 ,这时人的心脏、大脑和神经活动会急剧亢进 ,然后便开始相反的进程———高度抑制 ,这种抑制会导致心脏…  相似文献   

10.
一、低温是导致落水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1912年"泰坦尼克"号在沉没110min后,救援船赶到了现场,这时浸在0℃海水中的1489人已无一幸存.1999年10月17日"盛鲁"号因火灾沉没,由于救援及时,浸在十几度海水中的乘客仅1人死亡,1人失踪;而1999年11月24日,"大舜"号同样因为火灾沉船,当时海水温度接近0℃,船上302名乘客,只有22人生还.造成这些惨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落水者稍微懂得一些冷水救生的知识,也许会有更多的人得救.  相似文献   

11.
当“挑战者”号悲剧在人们记忆中已渐渐淡去,载人太空飞行在美国似乎已成为寻常事的时候,“哥伦比亚”号却再一次使全美国乃至全世界沉浸在哀悼之中。  相似文献   

12.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1 986年 1月 2 8日 )1986年 1月 2 8日上午 11时 38分零 1秒 ,在包括美国总统里根及夫人南希在内的亿万观众的瞩目中 ,“挑战者 ;”号航天飞机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准时点火升空。10秒 ,桔黄色的火焰从巨大助推火箭的尾部喷出 ,“挑战者”号直冲云霄。52秒 ,地面控制台的显示屏上显示的各项数据表明 ,一切正常。60秒 ,航天飞机右侧固体助推器突然喷出一团火焰射向外挂的燃料箱。70秒 ,一个橙色的小火球从燃料箱的底部喷出 ,接着又出现了稍大的橙色小球……73秒 ,一声巨响 ,“挑战者号”爆炸 ,航天飞机的碎片燃着熊…  相似文献   

13.
从新闻媒体和近边周围看到听到的灾难性消息不少,可也怪,事故几乎都姓“老”,“新型号”、“首发式”的并不多,尤其是高频率的事故,差不多屡有“前科”,属“老字号”的。  相似文献   

14.
为从源头上堵死超员载客的渠道,深化交通安全,2008年12月8-9日上午,浙江台州市黄岩交警大队集中警力、装备,掀起了以查处客车超员为重点的“蓝盾08—8号”整治风暴,共出动警力106人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21人次。  相似文献   

15.
诞生于1946年10月30日的“毛泽东号”机车,始终履行着火车头的职责,至今已在铁道线上驰骋了55年。截至2002年3月底,“毛泽东号”已经持续安全运行734万公里,防止各类行车事故397件,是全国铁路安全运输的一面旗帜,至今保持着安全运行公里的最高纪录。铁路行业有句老话:安  相似文献   

16.
我们十号高炉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的教导,从1974年起,开展了“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全炉的安全工作大有起色。 1975年,通过贯彻中央(1970)71号文件和国务院(1975)52号文件,调动了广大职工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开展得更加热火朝天。各班组除有兼职安全员外,还设立了红哨  相似文献   

17.
从事故教训中认识伐木安全距离的重要性龙泽铭林业部颁发的《木材采伐运输安全技术规程》及GB14192—93《木材采伐运输安全通则》中规定:“伐木与伐木必须实行隔号作业。伐木作业与其它工序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70米”,“在木材易发生滚落、窜动危险和18”以...  相似文献   

18.
2007年4月28日,国人迎来了中国加入《职业安全卫生和工作环境公约》(以下简称“155号公约”)后的第一个“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这也是联合国官方纪念日,今年的主题是:“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体面的工作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巩真 《安全与健康》2005,(12):35-35
越南全国有总长10万公里的公路,稠密得如蛛网般,遍布城乡各地。其中数十条主要的国家级公路都是数字编号,而排在“1号A”老大位置的,就是从中越边境的零公里处开始,经过谅山、河内、荣市、顺化、岘港到达胡志明市后,再向西南方向延伸,  相似文献   

20.
自2002年农电体制改革以来,楚州供电公司按时国务院1999年2号件要求,把农电员工安全工作纳入供电企业安全管理范畴,加以“一体化”管理。按照供电企业的“反事故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的要求,根据农电员工和农电安全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