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与海岸环境资源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研究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岸带具有独特的优良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指出开发区的规划项目将造成的海岸环境资源问题,并提出了海岸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港口发展与广州南沙地区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 ,而港口功能的多元化发展 ,赋予了港口以及港口城市新的发展动力和机遇。广州南沙地区开发应顺应这种发展变化 ,以港口建设为动力 ,以港口经济开发为重点 ,形成广州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新的滨海城市中心区 ,使广州由只有“云山珠水”的内河港口城市向拥有“山、城、田、海”的滨海城市转变 ,并进一步奠定其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长江流域经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保畲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7(4):291-296
可持续发展已 成为世界性话题和全球共同任务。流江流域经济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决不能吃粗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长江流域淡水,矿产,生物旅游景观人才智力等资源丰富,但也存在对经济社会发展 不利的制约因素。必须扭转流域经济开发中重开发轻治理,急功近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开发目标单一等作法,实行统敌兼顾,分工协作;治理开发,综合利用;优势互补,利益均沾;细水长流,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旅游资源开发 --以铜川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资源型城市的共性问题是产业结构重型化、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相对停滞,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发旅游资源、着力发展旅游业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在分析旅游业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作用的基础上,以铜川市为例,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境与资源的形势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格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3):4-8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仍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形成诸多突出矛盾。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并正视这些矛盾,进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否则,就可能影响到我国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6.
长江城市岸线资源港口开发适宜性分析与合理利用--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岸线地区是城市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在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农业社会对岸线的利用规模小,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岸线地区成为主要的港口(含公用港口和工业用港口)集聚地段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赋予城市岸线的利用功能不断增加。仅从岸线自然条件及岸线集疏运、城市依托等人文因素出发讨论岸线港口开发适宜性的做法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只有统筹考虑岸线承担的多种功能,才能实现岸线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双赢。以长江南京段岸线为例,从岸线自然条件和岸线承担的多种功能角度,分析了岸线资源港口开发的适宜性状况,指出岸线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岸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赤水河流域资源环境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黄真理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4):332-339
通过对赤水河流域的资源环境综合考察,提出赤水河流域在资源环境方面的价值归结为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和英雄河四大特点,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从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角度和视野.建议在长江流域选择1~2条自然生态支流,在开发利用长江水资源的同时,给长江留下1~2条不修大坝的自然生态河流。分析认为,赤水河具备了作为自然生态河流的条件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具有流域性和综合性为特点的“赤水河流域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包括赤水河两岸的陆生植物、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从多个层面和角度阐明了建立流域性和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当前赤水河流域开发和保护面临的主要矛盾,提出了“赤水河流域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国家应加强对赤水河流域的支持力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区域农业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曲福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8(3):282-287
我国系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自然资源特别是农业资源对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持能力相当薄弱,农业资源开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江苏为例,探讨了农业资源开发与区域共同发展,经济国际化及科教兴省等战略实施之间的关系,对该区域主要农业资源开发前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农业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苏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6,5(4):321-326
黄山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但全区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属安徽省贫困地区之一,本文对黄山贫困山区的资源特点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了本区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并就治贫开发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试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天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3,3(4):19-23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动态关系,四者的协调发展包括“有限协调发展”和“完全协调发展”两个层次,其实质是弱化、消除其间的消极关系和消极影响,同时充分利用和促进其间的积极关系,实现四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协调发展战略”应以不影响长远的持续发展为前提,把经济发展置于中心位置,强调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同时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振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3):67-69
黑龙江省肇东市南靠省城哈尔滨,北接油域大庆,位于松嫩平原南部,1914年建县,1986年晋为县级市,是一座交通发达的新兴城市。面对这座年轻城市,如何在加速开发的同时不蹈复辙,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动荡、风气败坏等“发展病”,走出一条持续发展的路子,是我们一直关心与思考的问题。1990年3月,在一些社会学家倡议帮助下,经黑龙江省委批准,我市建立了东北三省唯一一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实验区,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993年7月份,国家批准我们建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透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部位,1980年代和1990年代,依靠乡镇企业和开发区建设,经济迅速发展。这种高投入的增长也使苏州市新世纪的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尤其是地表水水质下降;地下水过度开采,湖泊富营养化以及耕地数量锐减、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苏州市水质型缺水和土地资源危机。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乡镇工业发展、城市化、化肥农药使用以及科技支撑能力偏低等方面阐述了资源与环境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2)科学编制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总体规划;(3)优化产业结构,建立资源利用和环境逐步改善的良性循环机制;(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活污染治理能力;(5)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等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试论清江流域的旅游资源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达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3(2):159-159
试论清江流域的旅游资源与开发杨达源(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南京210008)清江系长江南侧较长的支流,源于川鄂边界的齐岳山、流经鄂西南利川、建始、恩施、宣恩、咸丰、巴东、五峰、长阳、宜都诸县市,总落差1430m。清江流域总面积约17000km ̄2,全... 相似文献
14.
资源环境生态经济价值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5)
本文在回顾经济学资源环境观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资源环境生态经济价值的内涵 ;并进一步对生态学、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5~2012年南京市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数据,综合运用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ISE)、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REPI)和脱钩分析工具,选择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典型指标,定量分析了1995年以来南京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南京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性总体呈升高趋势。ISE指数处于中等水平;REPI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工业废水排放绩效提高幅度最快,工业废气排放绩效水平提高幅度最慢;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状态总体处于增长弱脱钩和强正脱钩,但是部分环境污染因子的脱钩状态出现短暂恶化情形。提出了提高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广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1):70-75
本文应用“含资源与环境项目的社会会计矩阵”(简写为SAMRE)分析1991-1999年福建省资源净产值、环境净产值和真实储蓄值。计算结果显示,福建省资源净产值与环境净产值各年损失幅度为11.17-62.05亿元,平均占全省GDP的2.1%。真实国民储蓄比传统国民核算体系的净储蓄减少1.48-69.4亿元,占净储蓄的1.11%-12.0%。分析表明自然资源损失与环境污染成为福建省经济总量增长的重大代价。其发展呈弱可持续性特征。此外,分析结果也显示,近年来资源与环境净产值损失占全省GDP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真实储蓄比重趋向上升。 相似文献
17.
科技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河南为例,对科技资源的存量动态变化、配置效率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2年。河南科技资源存在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但是。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在这个期间。科技资源开发对河南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1%,达到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为了进一步发挥科技资源开发对河南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建议河南继续加快科技资源的积累;重点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特别重视大幅度提高对R&D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石油资源开发与资源地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央 2 0 0 0年初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矿产资源开发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 ,在关于西部开发的政策宣传和学术讨论中 ,却存在着两种倾向 :一是夸大矿产资源优势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对地方经济的刺激作用 ,二是怀疑新一轮矿产资源开发能否实现西部地区“地兴民富”的目标。这两种倾向均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思考。第一种倾向错误的根源 ,首先是忽视了矿产资源评价的“产权原则” ,即资源所有权、开发利用权以及资源收益权的制度安排是评价一种自然资源是否为地方性优势资源的基本前提 ;其次 ,未能正确认识矿产资源对于地方经济的激励作用从…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三要素资源观过于狭窄,在当代,新的资源要素应当被概括进增长和发展模型中去。当区别“增长型”资源和“发展型”资源后,增长和发展就在一般资源理论基础之上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0.
徐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3,2(1):88-93
乌江流域是我国水能、煤炭、铝、磷资源富集区,具有储量大、质量好、分布相对集中、组合配置好等特点。目前该流域及其邻近省区电力紧缺,煤炭供应不足;铝、磷等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线产品。乌江流域经过多年建设,具备了综合开发、加工的基础。乌江流域具有建设电力—冶金—化工基地的优越条件,其开发在战略上应分两步走,前期重点加速水电梯级建设,扩大煤炭、磷矿、铝土矿等主要资源的开采规模,原煤、精选磷矿以外运为主;后期建设重点是在进一步开发水电梯级和扩大资源开发规模的同时,兴建火电厂,形成水火互济强大电力基地,发展氧化铝、电解铝、重钙、黄磷等铝、磷综合性加工工业,形成从矿山开采,到原矿初加工、深加工的冶金、化工基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