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生命,唤醒和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有效体现,更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强烈召唤。作为护校的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渗透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靠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染学生,靠语言文字的动力推动学生,靠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传播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当下,新闻传播呈现出了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征,其对新闻传播受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文关怀内容的渗透也在逐渐增多.新闻传播渗透人文关怀是当前媒体生态对新闻传播提出的现实要求,有助于提升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本文将结合《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第三版)》一书,分析当前新闻传播的特征,思考其人文关怀的体现与缺失,并总结提出将人文关怀渗透于新闻传播的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端正自己的思想。思想品德课是初中生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以及融洽与同学的关系等,因此,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人文关怀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这一命题进行了阐述,希望与广大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作为党的宣传喉舌的电视新闻媒体,更应当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然而,以民生新闻报道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地面电视频道,在人文关怀的认识和实践中却存在误区。在新闻报道中正确展现人文关怀,既符合受众心理,也有利于新闻媒体自身社会功能的实现,是一个"双赢"的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诠释了政治创新教学的方法,解读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政治教学要增强人文关怀、使用网络技术,加强思想教育等问题,提出了教学方面的私人管见,敬请匡误扶正。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反理性、反中心、反基础等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导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出现意识淡漠化、选择多元化、内容趋向非理性化和追求功利化等问题,因此,必须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后现代主义思潮、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改进大学理想信念的教育模式,突显人文关怀,以保证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从而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渗透,实际上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社会的主流价值内化为学生个人的价值观的问题。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凸现人文性,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那么,怎样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渗透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与自己的粗浅理解,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期对广大教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单力 《环境》2006,(12):78-81
广州市骏景中学(以下简称“骏景中学”)自建校以来,全力建设以绿色、人文、科技为特色的现代化学校。骏景中学注重环境教育,2003年11月通过广州市绿色学校评估,并注意对所在的社区进行环保思想和环保行为的渗透与辐射,现已逐渐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面辐射”的特色。今年,骏景中学申请创建广东省级绿色学校,可持续教育理念融入了学校发展进程中,成为一种推进力量。  相似文献   

9.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更多历史知识,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任务。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本学科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与新闻报道的关系紧密,纵观我国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理念的演进,虽然该理念不断得到强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