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岚  路峰  王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2021,21(3):1173-1181
为了分析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的时间长度和影响因素,以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间为研究对象,将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的过程细分为划定警戒区域、现场勘查、撤除现场3个阶段,运用事故现场数据采集和视频数据提取的方式,采集了 829条泸州市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数据,从中提取可能影响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间的4个事故相关因素、5个现场处理相关因素和3个环境因素.以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间为因变量、12个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提取显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的平均时间为15.28 min,警戒区域占道情况、当事人确认情况、事故发生时间和事故严重程度是影响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间的最主要因素,围观群众影响情况、事故类型、天气情况、道路等级和事故发生时段对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模型验证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3.95%,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利用济青高速公路 1998~ 1999年发生的 10 85起交通事故数据 ,在资料收集、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对影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人、车辆、道路环境、天气和交通量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与国外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预测出随着高速公路交通量的增长 ,事故率将会增加。此外 ,笔者针对影响高速公路事故因素提出了主动性、被动性预防对策 ,这些对策的实施将会减少高速公路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研究交通事故的成因对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据国外某大学的调查研究,起因于驾驶员的交通事故大约占85%;由于车辆因素引的交通事故约为10%;而环境因素引起的事故仅占5%左右,由此可见在交通事故中,驾驶员的因素起主导作用,而车辆因素和环境因素属于次要因素。本文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从人、机、环境三方面分析引起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研究隐形事故和潜在事故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安全是企业生产的永恒主题,它关系到企业的建设、发展和稳定,是企业的"生命线"。而宣传教育工作却是安全生产的"生命线"。事前,安全宣传教育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是预防事故发生最直接、最实际、最有效的平台和载体;事中,不安全的因素在生产中是始终存在的,但是不安全因素造成事故却不是必然的,及时对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查处情况进行宣传,做到查处一起,教育一片;事后,通过长期"警钟长鸣"的宣传,对职工进行"警世"教育,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达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分析海上交通安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识别导致海上交通事故的关键因素,分别从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的角度分析了人、船、环境、管理等风险因素间的耦合关系,运用N-K模型构建了海上交通安全风险耦合度量模型,结合中国海事局、德国联邦海事事故调查局、英国船舶事故调查局和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等海事调查机构公布的710起海上交通事故,利用所构建的模型计算出不同风险耦合的发生概率和风险值。结果表明:风险耦合因素越多,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越高;人的因素是引发海上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人类最大的杀手之一,仅在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就达10万之众。这不禁让人困惑,为何汽车越造越高级,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好,却仍不能避免车毁人亡的惨剧发生,究其根源主要还是驾驶人不安全驾驶的因素。笔者试从一位酒后驾车肇事者的心理过程探究中来展现此类事故的成因并提出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7.
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福州市2002年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月份分布、事故形态及事故与道路类型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与大多数城市相比,福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月份分布变化比较小;发生在路段上的交通事故比例较高,达到了83.1%;由人因造成的交通事故比例也比较高,达96.96%。针对福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与规律,本同时提出了改善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姚玉良  范景民  万建华 《安全》2019,40(2):54-57
港口装卸作业过程中"人机配合"作业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本文通过人机系统理论分析了在港口装卸工人与机械配合作业过程中各类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了消除"人机配合"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的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大大减少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港口生产作业整体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本质规律,完善预防与治理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理论体系,针对全世界交通事故频发、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以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机理为研究对象,综述了5种目前国内外典型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机理,包括"感知—判断—操作"机理、"流量分布、超速与速度差"机理、"驾驶能力与行车需求"机理、"差错性与突变性"耦合机理、"事件树"机理,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基于现状分析,提出了未来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机理研究的趋势,即探寻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的新颖分类方法,透析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间的耦合关联,寻求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可量化指标),建立关键决定性因素耦合作用对道路交通安全性影响的系统理论关系模型及定量化研究模型,开展基于人因工程理论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机理研究,探索基于事故数据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机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一下我们日常发生的安全事故,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事故都是发生在不该发生事故的时段和部位。如:交通事故没有发生在危险路段,而是发生在危险路段被渡过之后的平直路段上,施工安全事故不是发生在施工危险期、高峰期,而是发生在施工收尾期,等等。这实际上是一种“安全疲劳症”在作怪。  相似文献   

11.
孙欣  聂百胜  余超  余金龙 《安全》2014,35(10):25-28
本文对国内近十年的重特大事故从其发生月份、时段、省份、行业四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国内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一般性规律,即每年的3、10和11月份为重特大事故高发期;每天的下半天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概率要大于上半天;重特大事故主要集中在山西、贵州、湖南、山东、河南、广西等省;每年发生较多的事故类型是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多是由交通事故引起,在重特大事故中,发生最多的事故类型是瓦斯爆炸、透水;每年发生事故最多的行业集中在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  相似文献   

12.
从安全经济学看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水承  孙春红 《安全》2008,29(9):16-19
针对我国目前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现象,文章指出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重点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然后运用安全经济学和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防止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合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层次划分的角度分析十字路口汽车交通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引入解释结构模型和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模型并加以改进,利用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4个省份共290起十字路口汽车交通事故数据,建立事故致因体系。通过构建改进灰色关联度矩阵与解释结构模型并进行混合建模,揭示各因素间的层级作用关系。同时,采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构建驱动力-依赖性坐标图以进一步分析各致因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十字路口汽车交通事故致因可划分为6级3阶的递阶结构,其中道路状况和交通管理因素是最根本因素,道路设施因素是最关键的间接因素,人的影响是最直接因素。这表明优先解决不良道路状况和其他驱动力因素会明显减少汽车事故发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2008年05月27日0时27分,国道324线1506KM+450M路段,一辆比亚迪轿车与一辆解放牌大货车发生相撞,事故造成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5.5万元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逝者已矣!我们需要做的是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归纳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实际研究防范对策措施,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工作。下面,笔者具体谈谈个人关于"5.27"特大道路交通事  相似文献   

15.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因此,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这里所述的事故是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的。从事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到多方面的危险因素.一旦对危险因素失去控制,必将导致事故。因此,本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揭示事故发生的规律。提出防范事故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营业里程越来越长、运营速度越来越快、路网密度越来越大,铁路运营安全尤为重要。为从源头查找铁路交通事故的成因,从铁路交通事故类别、铁路运输专业种类、成因类别等多个维度进行成因剖析;构建铁路交通事故成因多维分析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在铁路列车脱轨事故的成因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全面分析铁路交通事故成因,并根据不同的事故成因确定事故调查要点,为铁路行业监管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吴安庆  汤其建 《安全》2009,30(1):37-38
随着安全科学的发展,事故频发倾向论被大多数学者所否定。因为事故的发生是人、物和环境三大系列的运动造成的,这三方面因素互相影响,不能将事故的发生简单归结到某种单一因素上。但是在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占有绝对地位的。“事故频发倾向论”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已从事故致因理论中剔除。但是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一种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在某种程度上提醒人们重视人在事故中的作用,科学研究证明约90%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因此提高人的可靠性就成为减少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事故致因因素和危险源理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基于事故的致因因素,国内外提出了各种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方式,如能量单元的危险源、两类危险源和三类危险源。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对事故致因因素也有"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等术语形式的表述。为准确理解和运用系统安全理论和方法,应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分析事故致因因素,在该基础上,诠释各种危险源理论,明晰各种涉及事故致因因素的概念。分析表明:事故致因因素包括能量物质或载体、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因素;各种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都是基于事故致因因素的划分和表述。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以及事故特点的基础上,运用交通冲突理论分析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理,论述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过程。并从安全系统工程学角度,使用交通事故显性/隐性致因模型对道路交通事故的致因因素进行分析,强调管理因素的重要性。最后,结合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综合运用3E对策,讨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控制策略。通过加大违章行为惩罚力度、培养安全文化、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以及应用智能交通技术等措施,消除道路交通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提高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长江口水域船舶交通事故的形成原因,提出一种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的船舶交通事故分析方法。首先,采用文本挖掘技术深度分析多源海事事故调查报告和相关文献,从环境、船舶、人为和组织等方面构建诱发长江口水域船舶交通事故因素集;然后,采用卡方检验法分析风险因素之间耦合关系,构建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长江口水域船舶交通事故的贝叶斯网络(BN)模型;最后,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提取长江口水域船舶交通事故致因链,进而提出相应的事故防控对策。结果表明:诱发长江口水域船舶交通事故的致因链共有8条,其中,大风、货物积载不当、船型、不安全航速、疏忽瞭望、未对危险作出充分估计、未履行让路义务和未能尽早采取积极的避险措施8个风险因素是诱发长江口水域船舶交通事故的关键共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