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宁夏近51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佳  廷军平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6):511-514,577
利用宁夏10个气象站1960-2010年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对宁夏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宁夏整体呈现暖干化趋势,但存在区域间差异.②近51年来宁夏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升温幅度大,秋季升温幅度最小.③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现减小趋势,春季微弱增加,冬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夏季降水微弱减少,秋季降水减少明显.④通过Kriging空间差值法分析表明,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由西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中、北部增温较明显;平均年总降水量总体呈现由西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中、北部降水量减小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秦皇岛市1954—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累计距平、方差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近63 a来秦皇岛市年、季、月自然降水总量与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皇岛市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15.5 mm/10 a;夏、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春季呈增加趋势,冬季变化不明显;1月、2月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7月—10月呈减少趋势,2月—4月、11月—12月呈增多趋势。年雨日明显减少,平均每10 a减少3.05 d,雨日的减少主要表现为小雨日数的减少。年降水强度变化不大,夏、春季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秋季呈减小趋势,冬季变化不大。由上可知,年降水量和雨日的同步减少是秦皇岛市近63 a降水变化的明显特征,因此,秦皇岛市自然降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夏、秋两季变干明显。  相似文献   

3.
陈宏松  何生录  李兴  祁玉佳 《青海环境》2022,(4):200-204+213
综合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滑动标准差等方法,基于对1961—2020年长江源区的玉树、曲麻莱、清水河、五道梁、沱沱河5个气象台站降水资料,分析了长江源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和不同量级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1)长江源区年降水量与平均降水日数分布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均呈波动增加趋势。(2)M-K检验结果显示,长江源区降水量的突变时间在2007年;降水日数无明显突变现象;降水强度的突变时间在2001年。(3)季节降水百分率夏季最大,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最小。(4)降水百分率变率夏季最大,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最小;夏季降水相对变率最小,冬季最大,其次为秋季和春季。(5)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贡献率而言,小雨(雪)最大,中雨(雪)次之,大雨(雪)以上量级最低,说明长江源区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变化主要是受小雨(雪)降水量级和日数的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通河流域及其周边附近地区地面2017年6~9月汛期国家基本站、国家天气站和国家区域站降水资料,分析总结了大通河流域汛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得到大通河流域自动气象站点加密后,最大降水中心和降水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流域汛期逐月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地区差异明显;降水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汛期旬降水量的变化不同,旬降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间也不同;流域降水中心均出现在国家天气站和国家区域站中。通过分析大通河流域汛期测点加密后降水分布特征,可为大通河流域降水精细化预报服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1961年以来40a的气温、降水、20cm口径蒸发量和地表蒸发量等资料,对青海省黄河、湟水河谷和环青海湖地区及柴达木盆地的气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地的气温在1971~2000年的气候均值比1961~1990年的要高,降水量和蒸发量呈减少的趋势,地表蒸发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缤纷资讯     
我国50年降水变化趋势查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查明,近50年来,我国8~12月秋冬季东部地区降水量普遍减少,1~3月江南地区降水量有增加趋势;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显著减少,7月则有显著增加趋势,华北地区则刚好相反。降水量的变化和河流水资源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青南地区1961~2017年1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采用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近57年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地域性差异。结果表明:青南地区年降水量、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降水日数反呈减少趋势,尤其以较小强度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明显,21世纪以来的近10多年是降水量最充沛、强度最强的时期;降水变化呈现季节性差异,除夏、秋两季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各季降水指数均呈增加趋势且春季增幅最大;降水强值区位于澜沧江源区南部和黄河源区,弱值区位于长江源区北部;年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突变增加发生在本世纪初;三代表源区中长江源区降水条件最差,黄河源区居中,澜沧江源区最理想,但长江源区为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增长速率最快的源区。  相似文献   

8.
利用乌兰气象观测站1981~2015年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近35年来乌兰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5年间乌兰气温存在变暖趋势,年气候倾向率为0.363℃/10a;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候倾向率为0.3℃/10a(秋季)~0.5℃/10a(春季)。春季增温最为明显,冬季和夏季增温较为明显,秋季增温较缓;年平均气温在1996~1997年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份,此时降水量(172.0mm)占年降水量(194.1mm)的88.61%,其余月份的降水量(22.1mm)仅占年降水量的11.39%。1982~1985年、1990~2003年出现降水连续偏少年份,2004~2012年为降水持续偏多年份。从20世纪80年代起,乌兰降水呈现出增多趋势,但突变检验表明:降水虽有增加趋势,但未发生突变性增加。平均气温的增加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延长农作物生长季节,增加农作物品种和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但也可能会增加干旱、洪涝、冰雹、雷电、雪灾等农牧业气象灾害出现机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格尔木地区1971—2020年冻土资料分析年和四季冻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格尔木地区年最大冻土深度总体呈不明显减小趋势。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四个阶段。春季最大冻土深度总体呈增加趋势,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秋季和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均呈减小趋势,秋季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冬季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冻土日数逐年呈减少趋势,2014年后冻土日数减少明显。春、秋、冬季平均气温从1971—2010年逐年代升高,导致各年代冻土深度、冻土日数也逐年代减少。冻土初日逐年代推迟,冻土终日逐年代际提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西北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为例,研究玛纳斯河流域上游近50年径流与气候的变化趋势。根据玛纳斯河流域上游肯斯瓦特水文站(1959-2010年)和煤窑水文站(1980-2007年)系列径流量及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五年滑动平均以及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玛纳斯河流域上游气候及径流量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玛纳斯河流域上游气温、降水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煤窑水文站增加趋势比较明显;2由于受气温和降水量增加趋势的影响,近50年玛纳斯河径流量也呈现出明显增加趋势;3径流量从1997年开始发生突变,在2002年达到显著性水平,即进入丰水期,表明近50年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呈现由冷干向暖湿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