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是对工业生产活动中工艺装置泄漏现象进行发现和维修的一种技术。以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处理厂装置设备组件泄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为例,应用LDAR技术开展装置泄漏检测与修复并统计数据,选择适合天然气处理厂的VOCs泄漏量核算方法,计算出泄漏损失量,建立了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管理体系,实现了对无组织挥发性有机物进行长期高效管理,具有较大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在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学企业得以广泛应用,但在油气开采、处理等 上游企业应用案例较少。采用LDAR技术对国内某天然气处理厂生产装置开展动静设备密封点的泄漏检测和 统计分析工作,共发现泄漏密封点23个,总泄漏率为0.47%;初次修复成功率为26.1%,修复后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为1.8648t/a。通过开展LDAR工作,减少了VOCs的排放,为油气开采、处理等油气生产上 游企业治理VOCs无组织排放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连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具有排放量大、排放点分散、排放物种复杂的特点,各工艺环节仍存在设备泄漏点多、无组织排放量大、工艺废气和废水处理系统VOCs收集和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在政府给予完善立法、严格执行排放标准等政策保障的同时,石化企业则应采取LDAR技术、严控储运装卸环节操作及收集处理工艺废气等措施降低VOCs废气的泄漏和排放。  相似文献   

4.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是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排放源之一。首次采用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分析了某化学合成类原料药企业的生产车间、罐区及污水池动静密封点的泄漏情况,共完成462个密封点现场LDAR检测,测出8个泄漏点,总泄漏检出率为1.73%。依据LDAR检测结果 ,采用相关方程法估算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产生的VOCs排放量约为2.603 t/a。设备密封点类型中,法兰(用于生产工艺过程中压力容器和管道中可拆卸的连接与密封的组件)的VOCs泄漏排放量最大,约占89.4%,其次是泄压设备,占泄漏排放量的5.2%。建议在医药行业普遍推广LDAR技术,并及时修复高泄漏率的设备密封件。  相似文献   

5.
梳理了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政策,结合现场经验,提出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技术方案。通过资料收集、实施范围审核、现场排查及标记、信息采集、建立数据库等9步流程,控制并降低管线和设备VOCs无组织排放。实施LDAR项目,可以有效减少VOCs无组织排放,减少大气污染;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保障员工健康。  相似文献   

6.
石油石化站场设备繁多,挥发性介质泄漏易造成安全事故。目前站场点式、线式等固定式检测设备存在泄漏检测反应滞后、泄漏点定位困难等缺点,便携式检测设备人工巡检工作量大。文章对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多光谱技术和红外高光谱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在泄漏检测方面优势明显,具有视频成像、反应迅速、定位准确、连续监控等优点,有望在石油石化行业普及。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梳理现行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和方法标准,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现阶段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政策体系。尽管起步较晚,但陆续实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和总量控制机制,已经对污染物监测提出了明确的管理需求。虽然离线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响应度,但使用FID和NDIR法的在线和便携仪器响应时间短、数据连续,可以实现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实时追踪,更好地满足污染预警、应急执法等环境管理新需求。  相似文献   

8.
主要针对纳入四川省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重点的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治理现状进行研究。挥发性有机物是臭氧破坏的主要来源,也是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纳入综合治理重点的41家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现状进行了现场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调研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改进生产工艺或末端治理控制VOCs排放的企业占51.2%,2018~2020年使用低(无)VOCs清洁原辅材料替代在37.99%~47.41%。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意见建议。为四川省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以及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现状及有关检测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基于催化氧化-NDIR技术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的测量原理和技术优势,通过试验数据和现场应用案例,验证了该项技术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油水沉降罐是油田集输系统油水分离的主要生产设施。油水沉降罐生产过程中的呼吸会向大气中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甲烷,是油田挥发性有机物和甲烷的主要排放源之一。目前,针对国内油田油 水沉降罐呼吸气的排放鲜有基于实测数据的规律分析。文章选择国内油田联合站内典型油水分离处理工艺中的沉降罐,通过对各类油水沉降罐进行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内分析,总结得到了油水沉降罐呼吸气的排放规律,不同功能储罐、温度、液面高度、生产工艺等对排放规律的影响以及排放气体特征,为油田集输系统挥发性有机物、油气损耗核算和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油气田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要求、排放系数、可行技术及相关治理费用进行梳理总结,为我国油气田VOCs排放标准、排污许可申请技术规范、污染源核算技术指南等制定以及油气田企业VOCs治理提供借鉴。美国新建污染源控制标准主要对油气田油气井完井、储存、气动阀、气动泵、压缩机、设备泄漏、无组织逸散等VOCs污染源提出管控要求。参照我国当前石油化学工业VOCs管控理念,可将上述污染源归为设备和管道组件密封点、物料转移和输送、工艺无组织、储存4个源项进行管控。  相似文献   

12.
油田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分析和梳理了石油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来源和控制技术。针对油田VOCs排放点众多、排放无规律且组分复杂的特点,提出源头和过程控制是油田VOCs治理的关键,项目初建时应将控制措施考虑在内,从根源上减少泄漏。同时应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综合考虑VOCs组成、浓度、处理效率、与工艺的协同性、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末端控制技术,以有效控制VOCs的排放。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对于土壤监管越来越严格。企业土壤自行监测、场地调查和风险筛查均需要对土壤中污染物进行分析测试。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重金属进行快速检测是场地调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某地块土壤进行现场检测,有效筛查土壤污染状况,识别了污染范围,为类似土壤管控和场地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各省     
正广东:向挥发性有机物"开刀"从3月中旬召开的广东省环保局长会议上获悉,2016年,广东省将加快推进石油化工、印刷、家具制造、制鞋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动企业优化采购和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材料。广东将率先在东莞、中山、顺德、深圳和江门等市选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挥发性有机物具有种类多、含量少以及毒性大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水质监测优先控制污染物。本文叙述了近年来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在环境监测中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4种预处理技术和两种分析方法,同时简单介绍了水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焦炭年产量处于长期增长状态,焦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焦化行业VOCs废气具有成分复杂、排放节点多,毒性强等特点,且挥发性有机物是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前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主要针对VOCs的来源、排放特征以及治理措施进行梳理和分析,为VOCs治理技术发展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采用便携式GC-MS现场测定了某选钛厂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结果表明,选钛废气中检出了苯系物、丙酮、环己烷、二硫化碳等具有异味的挥发性有机物,浮选工序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水平为0.032~1.02mg/m~3,烘干工序排气筒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水平为0.004~0.518mg/m~3。本方法操作简便,获得数据快速,为管理部门及时处理环境投诉,企业优化选钛废气处理工艺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GC/MS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研究。饮用水经吸附富集、洗脱、浓缩后,用GC/MS测定,定性检出50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并对19种主要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浅析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挥发性有机废气会对环境和人类产生严重危害,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阐述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及危害,并具体介绍了目前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基本方法,如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燃烧法、生物法等。  相似文献   

20.
炼化企业设备、管线多,工艺复杂,介质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旦发生泄漏,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现有常规检测技术受检测能力限制,无法满足远距离、大范围、实时检测的需要。通过分析国内外机载泄漏检测技术、多光谱技术、高光谱技术、基于可见光的智能识别泄漏技术、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等多种泄漏检测技术,对比其原理、适用性及优缺点,认为多光谱技术、TDLAS技术在泄漏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