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积蓝藻不同打捞强度下藻源污染物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室内培养(35℃、6000 lx)模拟夏季环境条件下湖湾带高密度(~1.3×10~(11)cells·L~(-1))蓝藻聚积.实验设置了未打捞组及3种打捞强度组,分别为低、中和高强度组,其对藻密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0.57%±0.09%、88.49%±0.52%和94.23%±0.00%,并以湖水组(Lw)作对照,研究了聚积蓝藻在不同打捞强度下的藻源污染物释放特征.结果表明:蓝藻聚积36 h内是打捞的“窗口期”,在此期间打捞效果最佳,而后蓝藻死亡、叶绿素a(chl.a)下降.蓝藻聚积过程中,氨氮(NH_4~+)和磷酸盐(PO_4~(3-))分别为溶解性氮磷(DTN、DTP)的主要形态.氮磷营养盐和藻源有机物(AOM)均在窗口期后5 d或8 d内快速释放,而后降低并进入内源循环.因此,窗口期后5 d内为打捞的“有效期”,在此期间应增加打捞频率及强度确保对污染物的控制效果.不同打捞强度下藻源污染物的释放特征差异显著,低强度打捞未能遏制蓝藻死亡降解,而中、高强度打捞解除了蓝藻生长密度制约,延缓藻细胞死亡,减缓藻源污染物的释放.打捞强度越大,藻源污染物释放速率越低,对污染物的控制效果越明显.当达到中强度打捞时,AOM的释放得到基本控制,因此,中强度打捞是控制水体AOM的必要强度.  相似文献   

2.
从仙人掌、芦荟、砂蒿子等不同植物中筛选出对蓝藻絮凝效果较好、无毒的辣木种子作为蓝藻絮凝剂。实验研究表明Na Cl水溶液浸泡的辣木种子水溶液和PAM(高分子)溶液以1∶2配比时,蓝藻絮凝效果最佳、浊度降低最为明显;对水体pH基本无影响;对水体COD、TN、TP均无明显影响。该技术与人工打捞技术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地去除蓝藻,最大限度地抑制蓝藻的暴发,如要在洱海水域试验,需有围堰拦截措施阻止水体交换。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基于气浮原理开发了规模化清除蓝藻藻华方法(专利号:200810058076.4)和藻水分离技术(专利号:200710065795.4、200710066435.6、200710066251.X),使蓝藻藻华清除率〉95%,实际应用于滇池和太湖大规模清除蓝藻藻华,为蓝藻藻华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太湖蓝藻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太湖蓝藻打捞后难以处理并造成严重二次污染的问题,采用厌氧发酵方法研究了蓝藻发酵产生沼气的相关参数、发酵产物的成分、藻毒素降解特点;同时评估了太湖蓝藻无害化处理以及作为生物质能源、肥料的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适量活性污泥后太湖蓝藻在厌氧状态下产生沼气达0.56L/g左右,比甲烷速率达189.73L/kg·d,调节碳氮比可以大幅度提高蓝藻产气量和比产甲烷速率。蓝藻发酵产生沼气的CH4含量虽然处于动态变化,但平均含量较禽畜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的甲烷含量高,太湖蓝藻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质能源材料。蓝藻藻毒素自然存降解极慢,但采用厌氧发酵后,藻毒素迅速降解。蓝藻发酵后沼液沼渣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氨基酸等营养,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5.
2008-2010年洱海水质及藻类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2010年洱海水质和藻种监测数据,得出洱海水质现状及藻类的变化状况。监测结果表明:近3年洱海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三个监测站点水质好转表现为海东>才村>团山;总藻细胞密度则恰恰相反,其大小为团山>才村>海东。藻类种属方面,洱海共检出8门61属;蓝藻、绿藻门数目占总数的80%以上,其次为硅藻,约10%左右,洱海的藻类植物群落组成主要为蓝藻-绿藻-硅藻类型。此外,2010年以前三个监测点以蓝藻居多,2010年后绿藻及硅藻比重跃增,其他藻种出现频率升高,导致洱海藻类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有所变化,洱海藻类丰度提高,其原因可能与2010年云南气候的反常引发环境变化造成。  相似文献   

6.
世博会期间滇池草海蓝藻清除应急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确保世博会期间滇池草海水体及旅游景观得到明显改善,对滇池敏感水域实施蓝藻清除应急措施。该项目在水资源调控措施、其他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及行政管理措施的协同作用下,针对各应急区不同的污染特征,采用多种药剂净化、机械除藻、水域围隔、凤眼莲景观化等各种应急措施,以确保达到世博会期间滇池草海及外海北部敏感水域水体及旅游景观明显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①2007年6月24日,滇池蓝藻暴发,绿浪翻滚,一名工作人员在清理蓝藻。②同样是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城市近郊湖泊,洱海总体水质已连续3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③滇池受蓝藻侵扰期间,畅游洱海的游客仍络绎不绝。青山摄④⑥5月29日,5月29日太湖蓝藻暴发,市政府紧急组织渔民和武警战士打捞蓝藻。⑤太湖水污染造成无锡市供水危机。龙山脚下的“白沙泉”已被远近老百姓取干,人们仍守候在井边,等待着泉水流出。吴小草摄江河湖泊的病痛与生机 滇池 太湖 洱海@吴小草~~  相似文献   

8.
洱海浮游植物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挪式微囊藻,次优势种为绿藻门的游丝藻和蓝藻门的惠氏微囊藻。洱海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3426万cell/L。全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分布中,北部湖域略高于南部,全湖呈均匀分布态势。洱海浮游植物历史变化表明,浮游植物种属由代表营养程度较低的单角盘星藻、小环藻、飞燕角甲藻等,转变为代表富营养程度的挪式微囊藻、游丝藻和惠氏微囊藻,生物量也由从20世纪50年代的6.49万cell/L激增至2014年的3426万cell/L。近60年,洱海水体营养程度由中营养状况转变为当前的初级富营养状态,富营养化进程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9.
藻类季节性暴发生长是许多地区水源管理中的难题,亟待研发安全高效的控藻方法。该文以我国水源6种典型藻株为研究对象,包括蓝藻铜绿微囊藻、浮游颤藻、水华鱼腥藻,绿藻普通小球藻、斜生栅藻,硅藻针杆藻,采用准平行光束仪进行50~100 m J/cm2UV-C辐照,研究对于延滞期、低初始生物量的藻类生长抑制效果,分析藻种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50~100 m J/cm2UV-C剂量对于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和针杆藻具有2~4 d生长抑制效果,100 m J/cm2剂量组9 d后Chl a浓度减量37%~60%,对于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仅有1~2 d生长抑制效果,100 m J/cm2剂量组9 d后Chl a浓度减量16%~33%,对于浮游颤藻无抑制效果且会加速其生长。在生长能力和光合活性两方面,硅藻(针杆藻)和蓝藻(铜绿微囊藻和水华鱼腥藻)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绿藻(斜生栅藻和普通小球藻)和蓝藻浮游颤藻藻株。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秸秆浸泡液对蓝藻和绿藻生长选择性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文  陈洁  张胜鹏  孔繁翔 《环境科学》2017,38(7):2901-2909
运用流式细胞仪研究了水稻秸秆浸泡液(RSE)对藻类生长、形态学特征(细胞大小)和生理参数(叶绿素荧光强度)的影响.RSE对有毒、无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有毒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鱼害微囊藻(Microcystis ichthyoblabe)这4种蓝藻和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nus)这3种常见绿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选择性.RSE浓度为2.0~10.0 g·L~(-1)时,可以显著抑制蓝藻的生长,同时强烈影响了藻细胞的叶绿素荧光强度和细胞大小.有毒水华鱼腥藻、鱼害微囊藻、有毒和无毒铜绿微囊藻的7d EC50分别为1.72、2.21、2.92和5.72 g·L~(-1).暴露于RSE的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细胞生长被促进了并观测到有群体形成;而对羊角月牙藻来说,当RSE浓度为1.0~4.0 g·L~(-1)时月牙藻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强度被抑制,但是当RSE浓度为8.0~10.0g·L~(-1)时,月牙藻生长被显著促进.总之,RSE对蓝藻生长的抑制效果强于羊角月牙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蓝藻光合系统Ⅱ反应中心的敏感性和绿藻群体的形成可能是造成两者对水稻秸秆敏感性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聚合氯化铝铁和粘土应急去除蓝藻的室外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开展PAFC去除淡水中的铜绿微囊藻影响因素的室内模拟研究基础上进行PAFC和粘土应急去除巢湖水中蓝藻的室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20 mg/L的絮凝剂用量下,聚合氯化铝铁(PAFC)对巢湖水中蓝藻的沉降去除效果优于聚合氯化铝,达到97.7%。PAFC,PAFC和粘土(高岭石或海泡石)可以快速高效絮凝沉降巢湖水中的蓝藻,并且在30 d之内除藻率稳定地维持90.0%以上。同时探讨其对藻毒素释放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AFC和粘土(海泡石或高岭石)1 d后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藻毒素,PAFC和海泡石组的吸附去除率大于PAFC和高岭石,且30 d内仍一直维持藻毒素浓度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城市内河蓝藻复苏和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城市化对城市内河蓝藻复苏和生长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河流中营养物的升高、高等水生植物的灭绝、河水所受光照强度的变化以及由河水滞流带来的水体复氧效率降低对内河中蓝藻爆发条件的影响。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金鱼藻与水网藻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蓝藻的生长,金鱼藻的效果比水网藻更明显。适宜的光照是蓝藻大量生长的条件。对水体进行曝气复氧可以抑制蓝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4):235-245
江河湖海的富营养化导致湖河蓝藻和沿海赤潮频发是全世界面临的灾害性问题之一。黏土治藻是解决这一环境难题的技术方法之一,在应急治理藻华和赤潮中已取得一定成效。黏土治藻具有一定缺陷,研究黏土的类型、含量、治藻性能、有机和无机改性及其治藻性能、优异性能黏土筛选、复配集成及其治藻、去富营养化性能的技术方法,已取得一系列成果,尤其在藻类和富营养化标本兼治、应急和长效综合治理取得了新突破,展示了其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净水剂在滇池蓝藻清除部分应急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大观河和滇池内外草海结合部使用云环一号及其加强型净水剂清除蓝藻,结果表明除藻见效快,无毒副作用,成本低廉。本文介绍了实施条件、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其经济评估。  相似文献   

15.
对比了过氧化氢(H2O2)、高铁酸钾(K2FeO4)和过碳酸钠(Na2CO4)3种氧化剂对自然水体中群体蓝藻生长和光合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3种氧化剂对蓝藻均有快速的抑制效应,且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相同氧化剂浓度下,H2O2对水华蓝藻的去除能力强于K2FeO4和Na2CO4,对蓝藻光合系统Ⅱ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有效光量子产量(Fv'/Fm')的抑制效果也更显著.H2O2对不同浓度水华蓝藻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初始藻细胞浓度对H2O2控藻效果影响较大,细胞密度越大,H2O2降解率增加,抑藻效果急剧下降.当初始藻密度为10μg/L和100μg/L,5mg/L H2O2的48h降解率分别为64.9%和97.5%,对藻细胞Fv/Fm的抑制率分别为10%和1%.因此,实施H2O2控制蓝藻水华的措施应该尽量在蓝藻水华形成早期,即藻密度较低的时候使用.  相似文献   

16.
富营养化水体微生物除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利用微生物群技术(effectivemicroorganisms,简称EM)进行除藻试验的方法以及除藻效果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投放EM初期对去除蓝藻(尤其是优势种铜锈微囊藻)有一定效果,试验后期除蓝藻效果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7.
贵州百花湖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放养鲢、鳙鱼控藻的响应特征,分四季对百花湖的水质及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浮游植物种类较多,共检出浮游植物147种,绿藻在种类组成上占绝对优势,共计76种,其次为硅藻31种、蓝藻27种、隐藻、甲藻和裸藻各4种,金藻仅1种。浮游植物丰度在9.69×106~150.89×106 cells/L之间,生物量在3.57~16.80mg/L之间;蓝藻在丰度上占优势,其主要物种类群是假鱼腥藻属;硅藻则在生物量上占优势。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冬季以蓝藻、硅藻和绿藻为优势类群;春季硅藻和绿藻减少而蓝藻增加;夏季以蓝藻、硅藻和隐藻为优势类群;秋季以蓝藻、硅藻、隐藻和绿藻为混合优势类群。百花湖浮游植物形成以假鱼腥藻占绝对优势的群落结构可能与放养鲢、鳙鱼有关。  相似文献   

18.
滇池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年年蓝藻暴发,成为全国蓝藻严重暴发三大湖泊之一。近年滇池北部草海水污染严重但蓝藻暴发不严重或不暴发。经10多年治理,滇池水质有所改善、蓝藻暴发程度有所减轻。总体治理思路:把消除蓝藻暴发列入治理滇池目标,才能激发责任领导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或创造性;把提高污水厂处理标准放在控源首位;实行分区治理;深度彻底打捞消除蓝藻;大规模生态修复;取消使用微生物禁令。治理措施:控源截污;建设足量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封闭排污口;综合措施治理每条河道;分片消除蓝藻暴发;清淤;生态修复;"引江济滇"调水;把草海建成全国不全封闭小型湖泊治理典型,并保持蓝藻不暴发。  相似文献   

19.
水质安全的动态超声波强化混凝除藻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波辐射能够破坏蓝藻气囊,在水处理工艺中达到强化蓝藻混凝沉淀的效果.然而不适当的超声处理会进一步破坏蓝藻细胞,导致胞内毒素大量释放,加重水质污染负荷.本研究为获得水质安全的超声波强化混凝沉淀蓝藻水处理方法,采用频率40~120 k Hz的超声波辐射蓝藻水,考察处理后蓝藻混凝沉淀去除效果及藻毒素释放情况.结果表明,频率68~120 k Hz、能量密度59.1~186.4 W·L-1的静态超声波作用10~15 s后进行混凝沉淀,藻类去除率达98%以上,且频率越高效果越好;然而各频率静态超声波作用5 s以上均会导致藻细胞内藻毒素释放.采用内衬吸声棉及动态超声方式,频率120 k Hz、能量密度38.5~196.6 W·L-1超声波作用7.5~30 s后,可避免胞内藻毒素释放,且能去除水中溶解性藻毒素18.7%~30.7%,混凝沉淀后藻类去除率97.0%以上,其它有机物也降低.  相似文献   

20.
滇池草海蓝藻清除应急药剂筛选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滇池草海开展的蓝灌清除应急措施药剂筛选试验中,对国内外14种药剂进行了试验研究,综合净水效果、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等几方面因素,从中优选出3种微生物制剂、1种混凝剂和2种杀藻剂,为实施蓝灌清除应急措施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