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酵母废水TOC与COD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酵母废水生化进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COD与TOC监测数据的相关性研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COD=3.865TOC+1248.40(进水),COD=2.667TOC+449.66(出水),以及理论值范围方程,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TOC监测代替COD监测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本课题组研发的亲电改性聚乙烯为悬浮生物膜载体,构建移动生物膜与活性污泥复合工艺(integrated free-floating biofilm and activated sludge,IFFAS),对东北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进行现场中试。结果表明,当进水ρ(COD)、ρ(NH3-N)、ρ(TN)分别为139~741,19.3~44.9,29.6~148.6 mg/L时,改性载体在10 d左右即可完成挂膜;中试IFFAS工艺稳定运行阶段,出水COD、NH3-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88%、97%、80%,出水浓度分别为36~48,0.1~0.9,5~14.3 mg/L,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水质明显优于污水处理厂原有A2/O工艺出水,说明以亲电改性聚乙烯为载体的IFFAS工艺可显著提高净化污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水中总有机碳(TOC)含量反映了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调查桂林市污水处理厂进水、出水、受纳水体中TOC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污水TOC去除率为73.9%~91.6%;老城区和新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水TOC含量无明显差异,但高于人口较少的西面污水处理厂排放浓度;受纳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人口密度区域>人口较少区域.受纳水体TOC质量浓度上游500m>下游500m.  相似文献   

4.
对桂林市3个污水处理厂水质及其受纳水体的总有机碳(TOC)进行监测,分析了污水处理厂TOC随水量、时间变化的规律,同时监测3个污水处理厂的化学需氧量(COD),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三个污水处理厂TOC和COD之间的回归方程,并进行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七里店污水处理厂处理前后TOC浓度最高,处理效率最高,3个污水处理厂在水量高峰期处理前后TOC浓度均比水量低峰期的浓度高.北冲污水处理厂COD和TOC线性相关不显著,第四污水处理厂和七里店污水处理厂COD和TOC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试采用生物膜与活性污泥复合工艺对中国北方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进行处理,考察其在低温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及含氮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NH+4-N浓度分别为53~140 mg/L和21~78 mg/L时,生物膜与活性污泥复合工艺出水COD和NH+4-N浓度分别在24~48 mg/L和0.5~3 mg/L范围内,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冬季COD<50 mg/L,NH+4-N<8 mg/L),而该污水处理厂原有工艺出水COD和NH+4-N浓度分别在20~73 mg/L和9~20 mg/L之间.因此,在低温条件下,生物膜与活性污泥复合工艺能够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南昌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的现象,为明确造成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的原因,通过对南昌市2018—2020年降雨特征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影响的统计分析,估算了降水对雨污合流制管网污水浓度的影响.考察了合流制管网4个污水提升泵站、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水量,结合水量平衡三角法,核算地下水、河水、雨水的渗入.以及利用倒排查法对源居民小区内/外-污水提升泵站-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沿程采样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①2018—2019年上半年污水处理厂进水COD在降雨后2~5 h进水浓度明显降低;但2019年下半年—2020年这种相关性明显削弱.②污水处理厂日进水COD受泵站的日流量的影响,呈显著负相关.③水量三角平衡定量分析表明地下水、河水混入28%~38%,雨水混入11%~18%.④水质沿程的分析显示小区到某些泵站的浓度明显降低,雨天COD、氨氮浓度分别减少了69.78%、75.21%,晴天COD、氨氮浓度分别降低了66.78%、76.94%,表明相应的小区外-泵站段的市政管网是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降低的关键管段,亟需进一步重点排查和改造.⑤老旧小区排水浓度受天气的影响远比新小区大,雨天分别比晴天减少79.23%、67.87%和54.40%,可能发生了大量雨水混入.  相似文献   

7.
梁康强  熊娅  戚茂荣  林秀军  朱民  宋英豪 《环境科学》2012,33(11):3868-3872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SS/BOD偏高、C/N比偏低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水解池结构进行改造,设置两层布水器,两层布水器之间形成污泥水解区,以强化污泥水解,改善出水水质.试验通过改变上下层布水器进水比例,力求最佳进水比例,使水解反应器起到初沉池作用的同时要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指导此类水解反应器的大规模应用.结果表明,4种进水比例均对COD和SS去除有不同的去除效果,但进水比例为1∶1较其他3种进水比例能够大幅提高出水中SCOD/COD比值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以改善出水可生化性为原则,进水比例为1∶1时为最佳进水比例,即底部布水器进水50%,上层布水器处进水50%,既能为后续处理减少COD和SS的处理负担,又能提高出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华北某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出水COD严重超标、出水氨氮增加的事件,对其进水水质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该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处理措施,以供发生类似现象的污水处理厂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平顶山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中总氮去除效率低下的原因,介绍了平顶山市污水处理厂去除总氮的有效措施,包括调整进水水质和改善进水可生化性能以及改进传统Carrousel型氧化沟工艺为改良型氧化沟工艺等措施。结果表明:工艺改造后的出水TN达到GB18918-2002一级城镇污水排放标准,可以排放,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村镇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进水量和进水浓度偏低的问题,导致村镇污水厂运行稳定性差。为防止低负荷运行影响污水处理厂处理效能的发挥,以临太湖村镇污水厂多点进水倒置AAO工艺为研究对象,以数学模型为基础,建立污水厂水质水量动态响应模型。以数学模拟为主要研究手段,试验作为补充方法,通过模型诊断发现,该厂夏季曝气过剩,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0.37。试验结果表明:该厂进水ρ(ISS)=57~92 mg/L,ρ(ISS)/ρ(SS)为0.71~0.82,ρ(ISS)/ρ(COD)为0.50~0.84。进入AAO系统的ISS粒径为36~52 μm,而小粒径的ISS组分是导致活性污泥MLVSS/MLSS偏低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进水ISS/COD、泥龄、污泥回流比、曝气量,使得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污泥活性提高到0.7,全年曝气成本可节省约10%。  相似文献   

11.
选择多级跌水有机填料型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对进出水各污染物浓度进行详细测试,分析比较了各工艺段污染物去除率的变化。研究发现,COD进水质量浓度维持在113~260 mg/L,去除率呈逐步升高趋势,最高可达73.3%;TN进出水质量浓度均偏高,去除率呈现前期高后期低的特点,最高可达65.3%,最低仅为6.1%;NH+4-N进水质量浓度维持在35~70 mg/L,去除率前期较高,最高可达77.9%,后期去除率逐渐降低;TP进水质量浓度维持在4.5~12.7 mg/L,去除率为39.3%~61.8%。系统运行稳定后,出水水质整体可达到甚至优于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章君  黄磊 《环保科技》2014,(2):17-20
采用活性碳+椰壳复合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4 h、气水体积比3∶1工况下处理效果最佳,COD、NH3-N及色度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46.71%、80.32%、89.29%。稳定运行一周检测出水部分指标,出水达到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与GB/T 18921—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项目年减排污水36.5万吨,COD 18.25吨(进水COD按50 mg/L计),NH3-N2.19吨(进水NH3-N按6.0 mg/L计),TP 0.37吨(进水TP按1.0 mg/L计),环境效益良好。项目年收益70.08万元,投资偿还期为2.13年,内部收益率45.77%,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3.
对大门污水处理厂等进行调研,发现污水处理厂有COD进水浓度较低现象,经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后,我们提出改进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系统分析了昆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主要污染物指标的概率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及有机物、氮、磷和悬浮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达到90%的累积概率时,昆明市7座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COD、BOD5、SS、TP、NH3-N和TN的浓度范围为3701 100、1901 100、190590、330590、330960、5960、510、1810、1836和3836和3874 mg/L。其中合流制排水区域的污水处理厂进水COD、BOD5、SS和TP在雨季的浓度变化程度明显大于旱季,TN和NH3-N浓度旱季和雨季变化不大。7座污水处理厂BOD5/COD平均值均高于0.4,说明进水水质可生化性较好。BOD/TN波动较大,第二和第四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TN的平均值分别为3.5和4.2,进水BOD5/TN>4的概率分别为36%、和44%,说明反硝化碳源不足现象存在。7座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TP值均>20,且全年>20的样本概率依次为98%、94%、97%、95%、90%、87%和82%,基本满足生物除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城镇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单元采用臭氧氧化和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可对溶解性难降解有机物进行强化去除。针对臭氧氧化的选择性和臭氧催化氧化去除COD的稳定性,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进行臭氧氧化小试和中试试验,考察不同进水水质情况下臭氧氧化的效果,臭氧氧化后污水可生化性和NH3-N的变化情况以及臭氧催化氧化去除COD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对不同水质进水COD的去除效果差异较大,对含有较多饱和有机酸的污水处理效果有限,且臭氧氧化处理后污水BOD5和NH3-N均未升高。臭氧催化氧化去除COD的效果与催化剂的吸附饱和程度相关。因此,建议设计城镇污水处理厂臭氧氧化和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前需进行小试实验明确对COD的去除效果,臭氧催化氧化小试实验需进行90 d以上或试验至臭氧催化剂达到吸附饱和,不建议在臭氧氧化工艺后增设生物滤池和曝气生物滤池。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以工业园区污水厂尾水为补给水源的景观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在2015年植物生长季对天津某工业园区人工湿地公园进行了水质采样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湿地进水中ρ(COD)为44!70 mg/L,ρ(BOD)为2.8!5.6 mg/L;出水中ρ(COD)为43!60 mg/L,ρ(BOD)为3.3!4.8 mg/L。潜流湿地对污水处理厂排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BOD去除率为90%,COD去除率为10%!30%,出水B/C比值较进水有较大降低;潜流湿地出水进入表流湿地后,COD与BOD有所升高,其升高比例分别为10%、225%,这可能是因为表流湿地有水生植物生长,植物腐叶会导致有机物质释放。在湿地公园总出水前设置深水景观湖,有利于出水COD浓度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COD浓度进行手工与在线仪器24小时的对比监测,利用该厂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COD浓度的日、周变化规律以及进水浓度与降水量的变化关系,明确了样品的代表性,为COD总量减排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达标保证率的昆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将水质分级评价法和达标保证率法相结合,评价了昆明市7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限值为达标基准,7座污水处理厂出水COD达标保证率均为100%、出水BOD5和SS达标保证率分别在94%和95%以上,不同污水处理厂出水TP、NH3-N和TN的达标保证率表现出较大差异,多维标度分析表明,出水TP的达标保证率与其他指标的偏离程度最大.将污染指标的达标保证率进行分级,建立污水处理厂污染指标达标满意程度评价规则,并制定出水水质的达标控制指标清单.结果表明,TP是第二和第七污水处理厂的重点控制指标,是第三污水处理厂的Ⅰ级控制指标;TN是第三和第七污水处理厂的Ⅰ级控制指标;NH3-N是第一和第三污水处理厂的Ⅰ级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为满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方便、能耗低的要求,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碳氮比低的特点,在传统多段A/O工艺中引入生物膜,并取消首段缺氧池和污泥回流,研发了改进型分段进水多段A/O工艺。根据反硝化反应电子转移基本关系式,推导了改进型分段进水多段A/O工艺的原水流量分配关系式,进而根据等容积负荷原则确定了各级好氧池和缺氧池的容积,同时对系统脱氮率进行了预测。流量分配系数与进水C/N比值和反硝化1 g NO_3~--N所需的COD量有关。系统的理论最大脱氮率除了与这两者有关以外,还与工艺分段数正相关。通过模拟不同碳氮比生活污水的连续运行实验,表明理论模型可以很好地指导工艺设计。进水COD/TKN分别为3.75和7时,系统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5%和60.0%,出水能够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我国污染源监控数据缺乏深层次利用,监测数据对污染源不能有效预警的状况,以S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在全面分析2010年出水COD在线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频次分析法的预警阈值确定方法,确定了污水处理厂排放不同警情的阈值范围.结果显示,污水处理厂全年出水浓度集中在40~60mg/L,16:00,20:00以及22:00排水COD较高,超标率大,应加强监控.污水厂正常、一般、不正常以及极不正常状态阈值范围分别可设为小于30%频次、20%频次、10%频次以及超过10%频次对应的浓度范围.对污水厂全年监测数据进行警情状态验证,结果显示全年正常、一般、不正常以及极不正常状态出现的比例分别为70.4%、9.9%、9.8%以及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