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腐真菌对染料的脱色与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白腐真菌对染料脱色和降解的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结果认为,白腐真菌对染料的脱色及降解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其在次生代谢阶段产生的木质素过氧化酶LIPs和锰过氧化酶MnPs所致。在培养基中加入黎芦醇等能够显著提高LIPs的产生;富氮培养基会抑制LIPs的生成;缓冲液的选择对维持适宜的pH值和菌丝的形态有一定作用,从而影响其脱色效果;富氧环境是一切白腐真菌对染料进行脱色和降解的必要条件;适度的搅拌混合有利于反应时的物质之间传递;一般地,在培养时间达到3d以后白腐真菌才能达到较高的脱色与降解活性。染料分子大小和结构及其基团的位置对脱色及降解效果有明显影响。使用特殊填料来提高处理系统中的生物量以克服真菌生长速度相对较慢,提高处理能力是该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3.
4.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2)
以白腐真菌属黄孢原毛平革菌的非模式菌种(ACCC-30414)为研究对象,通过降解和吸附试验,确定白腐真菌对四氯化碳(CT)的最佳降解和吸附条件,并对其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研究表明:白腐真菌在pH=4.5,摇床温度35℃,CT初始浓度为120μg/L,孢子悬液投加量为1 m L/100 m L时,对CT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为87.7%。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模拟结果降解速率常数为0.302 5;以白腐真菌灭活菌体作为吸附剂对CT进行吸附,其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为伪二级模型,热力学显示△G0、△H0、△S0,说明吸附反应为自发进行,吸附过程中放出热量,熵减小。 相似文献
5.
6.
白腐真菌生物膜反应器的脱色降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使用白腐真菌生物膜反应器对活性艳红X-3B染料进行脱色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白腐真菌生物膜对活性艳红具有迅速的脱色效果,富氮条件和初始pH值为中性或偏碱性有利于染料的脱色.从实验过程中共培养液和菌体颜色变化情况以及共培养液的UV-VIS扫描曲线结果分析看,白腐真菌生物膜首先将染料吸附而后进行生物降解.由于共培养液属于人工配制,且含有多种成分,而处理出水内含较多的真菌孢子和菌丝,所以对脱色降解后出水进一步净化十分必要,化学混凝法对其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白腐真菌F2的生长及产木质素降解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考察了从我国生物资源中筛分出的白腐真菌F2的生长特性,采用多因素试验法研究了F2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特性;用统计学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分析了多种影响因素对F2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2菌在PDA培养基平板上和Tien&Kirk培养基中都生长良好且生长速率较高;在自由悬浮振荡培养(不通氧气)条件下,F2菌产LiP的最高酶活可达60 5U·L-1,MnP的最高酶活可达263 4U·L-1,其产酶能力超过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在自由悬浮振荡培养(不另外通入氧气)条件下的产酶能力.本研究还发现向培养基中添加的Cu2+浓度超过1μmol·L-1时会抑制F2菌产LiP,以往的文献未报道过Cu2+的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5种白腐真菌对染料脱色降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5种白腐真菌(云芝、紫芝、韩芝、酱油曲霉和米曲霉)对活性艳红X-3B、酸性湖蓝A进行了脱色与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共培养体系中白腐真菌对2种染料脱色降解过程中,将导致共培养液的pH、COD和吸收峰特征及A值的明显变化,变化情况也依据菌种和染料的不同而异,比较而言,紫芝对酸性湖蓝的脱色和降解效果较差,但共培养过程中共培养液颜色,从湖蓝变为蓝绿色到浅绿色,表明降解作用的真实存在,处理后的共培养液COD浓度尚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以及添加剂成本较高,是本实验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DGGE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两种白腐真菌生物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过程中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运行方式和染料废水浓度对敞开式白腐真菌生物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过程中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有一定影响。序批式反应器运行的起始阶段其生物膜上黄孢原毛平革菌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约1个月后逐渐侵染了热带假丝酵母、白地霉和哈茨木霉等杂菌;连续运行的白腐真菌生物反应器虽然在起始阶段存在哈茨木霉等杂菌的侵染,但约3个月后杂菌被逐渐淘汰,黄孢原毛平革菌在数量上重新占据优势,使其有利于发挥高效的降解功能。 相似文献
10.
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的反应器发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获得更高的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的产量和相应的控制策略,应用5L搅拌罐生物反应器对氮限制下(C/N=56/2.2)P.chrysosporium产木质素降解酶进行了放大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批发酵试验中,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Lac)分别在培养第6d和第7d达到峰值,其酶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摇瓶试验基本相同;而采用氮限制液体培养基进行补料没有获得更高的酶活,因此,可以得出采用发酵液体培养基作为补料液不利于白腐真菌持续产酶.另外,在分批发酵和分批补料发酵过程中,均发现体系pH值变化与白腐真菌生长和次生代谢产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当白腐真菌进入次生代谢阶段开始产酶时,体系pH值开始下降,随着发酵后期酶活的降低,pH值下降的幅度也逐渐变小,当体系酶活接近为0.0U/L时,pH值基本不再变化.因此,在实际发酵过程中,可以依据体系pH的变化间接了解白腐真菌的生长和产酶情况,而分批补料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在环境中残留期长且能够长距离迁移的高生物毒性化合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微生物降解因其绿色环保、价格低廉、获取容易等优点,成为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有效途径。其中,白腐真菌作为一类能够高效降解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白腐真菌对典型POPs(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二恶英)的生物降解过程/机制及土壤生物修复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应用白腐真菌修复实际污染环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建立微生物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中间反应模型基础上,推导出TNT废水的COD降解参数方程,并与实测值比较,基本吻合,为以后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不同白腐真菌复配方式对产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株和由多株白腐真菌复配共同参与下的复合菌产酶量和达到最高酶活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筛选出白腐真菌最佳产酶的复配方式.结果表明,青顶拟多孔菌和糙皮侧耳菌两株菌相互发生协同作用,促进漆酶的分泌,产酶量为50.45U·mL-1;青顶拟多孔菌、糙皮侧耳菌和偏肿拟栓菌这3株菌在分泌过程中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产酶量最高为75.98U·mL-1;青顶拟多孔菌、糙皮侧耳菌和血红密孔菌三者相互之间出现拮抗作用,产酶量最低为2.91 U·mL-1;实验证明,在白腐真菌之间既存在拮抗作用,也存在协同作用,因此达到最高酶活所用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电生成羟基自由基及其对染料降解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红外光谱分析 (IR) ,研究了茜素红及酸性铬蓝在电解槽中处理前后的电化学行为的变化 ,进一步阐明Fenton试剂的作用机制。电解生成的过氧化氢与阳极溶解的Fe2+ 进行随后反应 ,生成羟基自由基 (Fenton试剂 ) ,进而对有机染料进行氧化反应 ,使其不饱和的—N=N—双键断裂 ,分解成萘胺与氨基苯酚磺酸两个部分 ,从而达到有机染料降解、脱色的效果。测试结果表明 ,电解处理15min内 ,脱色率和CODcr的去除率变化较大 ,电解处理 1h ,CODcr的去除率达 80 % ,脱色率达 98%.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摇瓶试验研究了不同白腐真菌培养条件对其产酶的影响.通过控制不同转速、投加载体等方式考察了白腐真菌的产酶情况.结果表明,在悬浮培养方式下,转速为160r/min时获得的锰过氧化物酶最高(481.6U/L),其酶活是静置、120r/min条件下培养的65倍和43倍;投加载体后,载体固定化培养获得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是悬浮培养的71倍,载体投加量对其产酶影响很大,只有当载体处于非浸没状态时才有利于酶活产生,否则酶活极低.因此,选择载体固定化—非浸没—振荡培养方式培养白腐真菌可获得更高的产酶量和酶活. 相似文献
17.
白腐菌对芳香化合物的降解及其机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本文讨论了白腐菌(Whiterotfungi)对芳香化合物的降解及其机制。白腐菌是目前发现的对芳香化合物有很强降解能力的真菌,它通过分泌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peroxidase)、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de-pendentperoxidase)以单电子氧化、共代谢及脂肪过氧化等途径进行降解活动。白腐菌对芳香化合物的降解在污染的原位修复(insitubioremediation)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了2株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高效降解白腐菌Phlebia lindtneri及Phlebia brevispora对氯丹的降解能力.在2个不同的液体培养体系中,2菌株对于高浓度(25μmol/L)的反式氯丹展现了较高的代谢能力,经6周培养后其降解率均达到50%以上.用GC/MS对其降解产物分析表明,氯丹的降解存在脱氢,脱氯化氢,羟基化以及氯原子的羟基置换4条不同的初始降解途径,除七氯,环氧七氯及氧化氯丹等常见初始代谢产物外,还发现3-羟基氯丹,氯代六氯醇,七氯二醇,羟基六氯,二羟基六氯等大量的羟基化代谢产物.尤其是P. lindtneri可以将曾被认为是终端代谢产物的氧化氯丹进行降解,并通过氯原子的羟基置换作用将其转化成羟基化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20.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8)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有机氯农药林丹的增溶效果,对白腐真菌Phlebia brevispora及其胞内酶降解水溶液中林丹以及对菌株降解土壤中林丹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0.2~1.0 g/L的Tween80能大幅度增加林丹的溶解度,增溶倍数最高达到10.9。在0.4~1.0 g/L浓度范围内,Tween80能有效促进菌株对水相中林丹的降解,且降解率随着Tween80浓度的增加而增加。Tween80浓度为1.0 g/L时的林丹降解率达到最高的86.38%,比对照增加了18.88%。Tween80同样提高了菌株胞内酶对林丹的降解活性,在酶处理90 min后,添加0.4~1.0 g/L的Tween80处理时林丹的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添加了高浓度(0.6、0.8和1.0 g/L)Tween80的土壤体系中的林丹降解率则显著高于对照及低浓度处理(P0.05)。尤其在添加1.0 g/L的Tween80的土壤中,处理30 d后菌株降解了77.69%的林丹,相比对照提高了14.2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