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据监测,饭店食堂作业环境中,粉尘、一氧化碳、一氧化硫的浓度分别为9.68%、29.03%、1.61%,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这些有害物质,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粉尘以液化气为最高,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以焦煤为最高.烹调时产生的油烟对健康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油烟的主要有害物质有:醛、酮、烃、脂肪酸、芳香族化合物等.油烟可直接刺激呼吸系统,引起肺水肿及机体的损伤,使肺功能下降,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的增加.动物实验表明,厨房污染物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由此可见,饭店食堂应列入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纳入劳动卫生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2.
据监测,饭店食堂作业环境中,粉尘、一氧化碳、一氧化硫的浓度分别为9.68%、29.03%、1.61%,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这些有害物质,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粉尘以液化气为最高,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以焦煤为最高。烹调时产生的油烟对健康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油烟的主要有害物质有:醛、酮、烃、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底修订颁布的《职业病防治法》,将"高危粉尘"写入该法,明确监管部门对高危粉尘作业实施特殊管理。高危粉尘,即具有较高引发尘肺病危险的粉尘,如:石棉粉尘、焊接烟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金属粉尘等。高危粉尘作业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从事接触石棉、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上粉尘的作业,或者接触其他粉尘且罹患尘肺风险较高的作业。高危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  相似文献   

4.
作业场所同时存在多种化学有害物质的情形并不少见,如何对这类作业场所的危害性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这类作业场所提出了一种简便可行的危害性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危害物质自身的危害特性如毒性、危害器官、吸收途径、致癌性和检测浓度为评价依据,较全面地反应了有害物质的危害性,对同时存在多种化学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的危害性评价与职业危害治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护》2003,(6):68-69
①什么是生产性有害因素?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有哪些?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可归纳为:1.生产性毒物。如铅、锰、铬、汞、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氯化氢、甲烷、氨、氮氧化物等。2.生产性粉尘。如滑石粉尘、铅粉尘、木质粉尘、骨质粉尘、合成纤维粉尘。3.异常气候条件。生产场所的气温、湿度、气流及热辐射。4.辐射线。指生产环境中可能接触到的各种射线,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无线电波等。5.高…  相似文献   

6.
粉尘是煤矿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多年来通过推广以湿式作业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大幅下降,尘肺病发病情况得到一定遏制.但目前绝大多数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仍然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严重地威胁着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根据对某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辖区内75个煤矿150个采掘工作面粉尘监测结果显示,采煤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8.4mg/m3,最高浓度982 mg/m3,样品合格率仅23.7%;掘进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5.3 mg/m3,最高浓度55.1 mg/m3,样品合格率为45.5%.(评价标准为GB 16225-1996,GB 16248-1996).  相似文献   

7.
GB/T5817-2009《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已于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是对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修订。该标准将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为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的分级指标,有助于企业加强粉尘作业场所分级管理,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也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部门对粉尘作业场所的监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何谓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国家标准是如何规定的?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是指作业人员在此浓度下长期劳动,不致引起职业性危害的极量值。在一个作业场所一个工作日内多次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中,任何一次测定结果均不得超过此限值。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标准规定如下:注:其他粉尘是指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性粉尘和动植物粉尘。21最高允许浓度(mg·m-3)22461045310物质名称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石英、石英岩等)石棉粉尘及含有10%以上石棉的粉尘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  相似文献   

9.
《吉林劳动保护》2014,(8):10-11
<正>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近日,省安委会办公室制定了《吉林省企业粉尘作业防爆十条禁令》和《吉林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粉尘防治十条禁令》,进一步加强工贸企业粉尘防爆作业安全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粉尘防治工作。吉林省企业粉尘作业防爆十条禁令一、严禁安排未经培训合格和不按规定佩戴使用防尘、防静电等劳保防护用品的员工在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进行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地下排水管道一旦堵塞,需要进行清淤疏通作业.近年来,各地在疏通地下排水管道的作业中,发生过多起作业人员中毒伤亡的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了吸取事故教训,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应首先弄清楚地下排水管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有哪些?为什么在疏通作业中会突然出现各种各样的有毒有害物质致人急性中毒?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劳动保护》2006,(7):92-93
一.我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现状目前,我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严重,尘肺病患病率高发。煤炭行业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高湿5大类,其中以粉尘危害造成的尘肺病最为严重。尘肺发病率高的原因,一是作业环境差,粉尘浓度普遍超标;二是接触粉尘工人多,患病人数总量大。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23个省市1万6792个煤矿企业的调查统计,截至2005年,累计尘肺病例15万3027例,累计尘肺病死亡人数5万8681人,现患病例9万4346人。2005年新增尘肺病例5629例,尘肺病死亡人数2470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累计尘肺病例13万2011例,累计…  相似文献   

12.
工业车间粉尘易诱发工人多种职业病.以锻铸车间产生的金属粉尘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仪、X射线能谱仪(EDS)分别对车间内焊接区和切割区金属粉尘的形貌、粒度特征及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车间内不同工艺区域产生粉尘的表面形态、粒度特征、成分组成都存在较大差异.与切割区粉尘相比,焊接区粉尘比表面积大,因而表面形貌更为粗糙且更易吸附有害物质;焊接粉尘粒径范围在0.4~2.3 μm,切割粉尘粒径更细,在0.4 μm以下;焊接区粉尘所含元素种类多于切割区粉尘,且含有致癌风险的金属元素.研究结果可为锻铸车间不同作业场所工人的个人防护及通风除尘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对某铜矿进行了粉尘危害卫生学评价及尘肺流动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平均粉尘浓度以运搬工最高,矽肺患病构成比也以运搬工最高。表明,装放矿及矿岩的运输作业已成为该矿的主要产尘源,是该矿防尘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一、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测定方法分类随着作业环境粉尘治理工作的发展,粉尘浓度检测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先进。粉尘浓度测定的领域和目的也在不断扩大,主要有测定生产工人实际接触的粉尘浓度,以确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定期的环境卫生检测,评价作业环境质量,进行岗位粉尘分级;测定除尘装置附近的环境浓度,以评价防尘措施效果.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采用计数法,只有苏联、中国、捷克等少数国家采用计重法。60年代以后,随着矽肺病理研究的发展,英、美等国家的多数学者认为粉尘重量浓度与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巷道湿喷混凝土作业粉尘污染问题,针对巷道湿喷作业现场的风流场和颗粒场特点,采用κ-ε模型并运用气固两相流理论建立了巷道湿喷作业风流-粉尘运移的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发现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吻合.结果表明,湿喷产尘口下风侧0~6m区域聚集了大量的高质量浓度粉尘云团,基本扩散至整个巷道断面,最低质量浓度高达12 mg/m3,湿喷产尘口下风侧6 m以后,高质量浓度粉尘云团消失,粉尘逐渐向巷道其他区域分散运移,但局部粉尘质量浓度依然高达30 mg/m3,直至湿喷口下风侧16.4 m以后,粉尘质量浓度迅速降低至3 mg/m3以下.由此提出了“湿喷作业粉尘三区理论”,并提出将参与搅拌、上料等作业程序的设备和人员布置在“可接受粉尘区”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对某铜矿进行了粉尘危害卫生学评价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平均粉尘浓度以运搬工最高,矽肺患病构成比也以运搬工最高。表明,装放矿及矿岩的运输作业已成为该矿的主要产尘源,是该矿防尘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广西柳钢主要煤气种类为焦炉、高炉、转炉煤气,其中焦炉煤气一氧化碳含量为6-9%,高炉煤气为10-30%,转炉煤气高达60—70名:接触煤气,特别是高炉、转炉煤气,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各单位应用一氧化碳报警仪在煤气作业岗位进行监控,自1991年启用一氧化碳报警仪以来。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比未使用前大大减少。起到较好的监控效果。随着柳钢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煤气发生总量增多、综合利用煤气的生产设备增加、煤气危险源点普遍存在。需要大量的一氧化碳报警仪进行监控:但是,对一氧化碳报警仪的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公司按OHS体系贯标要求。落实了各部门职责。制定了的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危险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专业人员、技术及资源缺乏的特点建立了一种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危险评价分级的简便方法。该方法建立在物质的毒性评估和暴露评估基础之上,能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性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而且该方法实用性很强,无需太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要求,很好满足了中小企业在有毒有害物质危险评价方面的需求。此外,在危险评价分级基础上,对不同的危害等级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为中小企业制定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我国职业病的患病概率,考虑绝大多数作业场所涉及的风流、粉尘、瓦斯、CO及温、湿度等微环境特征,提出了一种人员作业微环境仿真试验平台,并基于Fluent软件采用DPM和Species Transport方程构建微环境数值仿真模型,以实现对人员作业微环境仿真试验方案的模拟优化。模拟结果表明,受人体仿真模型、粉尘、瓦斯及CO等微环境因素影响,仿真舱体内各微环境因素的扩散不均匀,当抽风机风量为400 m~3/min、气溶胶发生器粉尘释放速度为10 m/s、环境温度为293 K、入口温度为303 K、入口加湿量达到100 kg/h、瓦斯和CO释放位置为距上顶板1/3位置处多点释放时,各微环境因素可达到绝大多数作业场所的仿真要求,最终确定出人员作业微环境仿真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技术,改善锻造作业的劳动条件并控制了传统锻造作业中粉尘、高温、噪声、毒物及强体力劳动强度等职业危害,以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