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举世闻名的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高原的环境状况,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乃至对全球气候都有影响,因此,保护青海高原的自然环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青海高原自然条件的特点是地势高寒、气候干旱,全省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3000m以上,无霜期短。年降雨量在400mm以下,柴达木盆地年降雨量只有几十毫米,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自然条件严酷。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本来就很脆弱的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环境恶化的趋势不断发展。青海当前主要存在…  相似文献   

2.
青南高原“黑土滩”草地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 《青海环境》1996,6(2):65-67
对高寒草甸及其退化产物—“黑土滩”草地按退化特征划分了6个等级,分别研究了各级草地的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大,群落产量在各级草地内变化不明显,但毒杂草比例有着明显增加的趋势(P<0.01);原生植被嵩草属植物优势度和草地活根量(30cm)趋于明显减少(P<0.01);中度退化的“黑土滩”草地物种多样性指数较大,为3.234。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变,生境复杂,植被分异强烈,既有暖温或凉温型湿润的森林和高寒灌丛,又有干旱的荒漠森林类型,植物种类大部是青藏高原隆起后遗留的物种,也有从西南、华北、蒙新高原和秦岭侵入的成份,因而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4.
四种短命植物若干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前言短命植物是温带荒漠地带重要的植物类群之一,通常被定义为:生长发育周期短暂,在春末夏初约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全部生长周期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北非、西亚、中亚、北美、南美和澳大利亚等广大地区的干旱荒漠中,亦存在于部分草原、山地草甸和山地林中,以苏联中亚地区较为繁茂,在我国,短命植物主要分布于新疆西北部荒漠及毗邻的草原植被中,局部地段可构成优势层片,甚或形成群聚,从而使北疆植被显著区别于我国其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长季推后、生长期缩短,这可能会导致在一年中的某些时期出现牧草短缺现象。  相似文献   

6.
硼是一种植物必需元素,在土壤中过量存在会对植物产生毒害。本文综述了作物遭受硼毒害的症状和过量硼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并阐述了硼对植物毒害作用的相关机理,展望了相关研究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世新 《青海环境》1998,8(4):159-162
通过对柴达木盆南缘宗家-巴隆地区环境地质现象的分析后认为: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貌单元下产生了高寒山区以冻融作用为主,基层山区以重力作用主,干旱盆地区以蒸发和几力作用为主的环境地质问题,这些环境地质问题具有水分带性,掌握这一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近30年来,青海湖地区由于湖水位下降,沙化面积日趋扩大、草场不同程度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而植被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是本区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青海湖地区植被的基本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资源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对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意见。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特征本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湖盆地形以及巨大的青海湖对湖区气候所起的调节作用,致使多种生境类型共存并具有明显的高寒生态系统特征。与此相适应的植被,基本止可分为两大类型。山前湖盆地带与河谷阶地中的草原(温性草原和高寒草原),而四周山地则发育高寒灌丛、高寒草甸等其它高寒植被类型。受局部地  相似文献   

9.
李秋年 《青海环境》2004,14(1):30-33
文章以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样地资料为基础,对不同退化程度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在人为干扰、超载过牧等因素的影响下,草地严重退化,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覆盖度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物种数急剧减少、植被覆盖度下降、优良牧草比例大幅度减少。就群落物种多样性而言,退化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自然生态系统,并且草地退化越严重,其物种多样性就越低。  相似文献   

10.
岩石边坡TBS植被护坡绿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环保产业》2003,(8):44-44
由四川省励自生态与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开发、四川省环保局推荐的岩石边坡TBS植被护坡绿化技术适用于年降雨量大于等于600mm、非高寒地区、连续干旱时间少于、等于50天、不同地质、水文及气候条件的岩石边坡。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植被护坡是单独用活的植物或植物与土木工程措施或有生命的植物材料相结合,以减轻工程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的技术。TBS技术是使用经改进的混凝土喷射机将拌和均匀的厚层基材混合物按设计厚度喷射到岩石坡面上,通过植被根系的力学加固和地上生物量的水文效应达到护坡和改…  相似文献   

11.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6,16(3):27-27
植物最令人讨厌的,就是它身上的刺。如果不小心被扎,就会将人刺得疼痛难受,重的还会划出血来。这些可恶的刺,其实都是植物身上的其他器官演变过来的。 就拿仙人掌来说,它身上的刺是由叶子退化而成的。仙人掌的老家是在干旱的沙漠地区,那里雨水少,但蒸发快,为了适应干旱生活,它将叶片退化成针状,缩小水分蒸发的面积,以绿色肥厚的肉质茎代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小蘖、洋槐等身上的刺,也是叶子退化而成的。所以,这些刺叫做“叶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川西北高寒草地不同类型的沙化样地0—10cm,10~20cm和20~30cm土壤有机质、pH和含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沙化程度加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明显降低;(2)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未沙化、轻度沙化样地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重度沙化样地则相反;(3)中度和重度沙化样地土壤pH约7.0,未沙化和轻度沙化pH值在6.5左右;沙地土壤有机质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沙化土壤有机碳与水分损失是一个正反馈。鉴于川西高寒草地特殊环境,探讨了选用适宜的多年生高原药用植物或者其他高价值资源植物作为固沙材料,将治沙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建立高寒沙化草地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小桐子是一种优良的能源植物树种,具有不断扩展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限制小桐子燃油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其产量和成本。对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小桐子种植和采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调查,综述相关进展,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香料植物品种繁多,热带植物品种尤为丰富,但多数品种因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均没得到良好的发展。目前一个从外国引进的香料品种落户在吉林公主岭市特种植物示范园并试种成功。该品种为一年生草本香料植物。不受南北区域限制,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表现为生产周期短,对土质要求不严,抗干旱、耐瘠薄,对气候适应性极强等特点,是大力发展的香  相似文献   

15.
新疆巩乃斯山地草甸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植物种类丰富,典型的中生植物占绝对优势,且有不少优良的牧革种质资源和残遗草本植物,森林和草甸发育良好,是保护区最具有景观意义的植被。由于过度放牧、人为活动频繁和民害严重等因素的影响,使保护区的草地植被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破坏和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地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区现有种子植物52科,174属,445种,其中裸子植物仅有3属6种。植被分布类型主要有温性草原、小半灌木荒漠、高寒灌丛、高寒草甸4大类。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以脊椎动物而言,已经记录到243种,代表了青藏高原湖盆类群的动物学全貌。其中,鱼类1目,2科,3属,8种;两栖类1目,2科,2属,2种;爬行类2目,3科,3属,3种;哺乳类6目,12科,31属,41种;鸟类14目,33科,102属,189种。根据对青海湖地区的调查,分析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出了重点物种的保护、控制放牧强度、明确生态功能区划、形成生态旅游趋势以及立法保护及环保宣传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塔河下游胡杨和红柳自然恢复的土壤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中段,随塔里木河下游应急放水,河滩地的胡杨和红柳种子出苗与根系吸水后重新发芽生长等自然恢复措施的同时,分析了河床自然淹水条件下林灌草甸土的水分,盐分和肥力变化状况及其对胡杨和红柳乔灌木植被种子出苗和地下水位的升高对升灌木根系重新发芽生长的效果。根据对塔河下游定点观测取样分析结果来看,淹水林灌草甸土不但是自然恢复保护塔河下游绿色走廓的根本基础,而且是恢复与保护绿色走廓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500~5000米的高原草甸区,生长着一种奇特而又神秘的生物——冬虫夏草,又叫虫草、冬虫草。全世界目前已报道发现由虫草属真菌C ordyceps寄生于昆虫、蜘蛛和其他生物长出子实体的虫草种类达400多种;我国已记录68种。在国内外一些人和学者的概念中,把凡是由虫草属真菌寄生并能产生子实体的菌物结合体都通称为冬虫夏草。然而,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和我国绝大部分学者所指的冬虫夏草,是特指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区高寒草甸中的一种学术名为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真菌,又名中华虫草菌)子座或冬虫夏草菌(真菌)其他种别,寄…  相似文献   

19.
国际     
《环境教育》2010,(11):5-5
全球土壤水循环可能正在重建 在过去10年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包括澳大利亚、非洲和北关的大部分区域,正在变得越来越干旱。发表在10月10日《自然》杂志网站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受到水分供给的限制,全球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总量呈下降趋势,近期由蒸发蒸腾作用返回到大气中的土壤水分已降低到年降水量的60%。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20.
地处温带干旱区的准噶尔盆地,因干旱少雨,在其南沿的黄土状母质上发育着特有的灰漠土。由于地貌、水文条件及人类利用等的差异,又分为原姑、龟裂状、典型、灌耕、草甸灰漠土5个亚类。由于特殊的历史和自然条件,这里还分布有残余的沼泽土、草甸土及盐土。该地区的土壤,从山前洪冲积扇到盆地中部,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在农业生产中,洪冲积扇上的灌耕灰漠土和灌淤土及冲积平原的残余沼泽土,是该地区最优良的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