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度是衡量地下水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根据长春市水文地质特征,对水质数据进行筛选,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地下水常规组分数据与地下水硬度值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形成区内硬度异常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长春市地下水硬度增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2018年度伊宁市饮用水源地地下水进行了水质评价研究,并使用R3.5.1统计软件的"vegan"程序包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通过对新的综合指标和水质指标月变化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综合携带了全部信息的76.05%;伊宁市饮用水源地地下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硬度、硝酸盐、砷和硫酸盐;季节和天气状况是影响伊宁市饮用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扬州市区境内河流和地下水的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河流水质较好,城区污水都排入污水处理厂且处理厂正常运行,水质达标排放,主要的污染物是有机污染物;地下水达到水质标准,由于地质原因,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硬度和总矿化度。但仍应加大污染防治力度,针对水环境现状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坚持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依靠科技进步,科学防治环境污染,控制污染源,实行达标制度,提高人们自身环保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人类活动对城市地下水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城市地下水包气带特征、地下水的排泄和补给特征、雨水排泄特征的系统分析,认为由于城市地下水系统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控制使之表现出与自然状态下完全不同的特征:由于地表的硬化,城市包气带由三层结构变为四层结构,即地表硬化层、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城市地区的人文历史沉积也会对包气带造成影响;雨水主要通过城市的排水系统排泄。地下水主要通过人工开采排泄,都表现出集中排泄的特点。文中还对酸沉降对城市地区地下水水质和包气带性质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地下水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人为因素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减少污染源的数量、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是控制地下水污染的有效途径。按照国家环保部要求,通过污染源筛选以及对典型危险废物处置场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和监测,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掌握了背景、常规、特征污染因子污染状况及污染物分布时空规律,来判断周边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和影响,为制定相应配套的污染控制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近几年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改进内梅罗指数法对塔里木河下游霍拉山地区2013~2019年地下水监测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霍拉山地区地下水主要影响指标为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等,水质状况稳定,无明显变化.地下水持续消耗导致包气带增厚,进一步增大含水层与地下水源...  相似文献   

7.
乔晓平 《四川环境》2014,(6):99-101
根据EDTA滴定法测定水质总硬度的实践经验,对EDTA滴定法进行改进,该改进方法和标准方法通过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总硬度标准样品的比对测定,实验证明改进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操作更加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8.
王静  王腊春 《四川环境》2005,24(5):13-16,2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类对自然的干扰日益加剧,城市水源系统也因此受到影响,带来了诸如地表水质恶化、地面蒸散发减少、径流系数增大、地下水质变差和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城市化发展通过影响水量平衡中的一个或多个因子,进而影响到整个水源系统.通过对南京市域多年水质、降水量等数据的分析可见,南京自城市化发展以来,地表水质下降明显、降水量和暴雨频率有增大的趋势、地下水也受到较大程度污染.为尽可能减轻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恢复和重建城市水源系统是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建立健全城市湿地有效保护机制,建立市区雨污分流和有效的雨水收集机制,尽可能地实现中水回用.在秦淮河的治理中,应在减少源头污染的同时,利用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生态治污.  相似文献   

9.
正6月下旬,《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在国家环保部官网上公开征求意见。今后,城市水质指数(CWQI指数)也将走进公众视野。届时,对在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前十及后十的城市,环保部将按月度、季度、年度公布其名单。相比较空气污染而言,城市地下水污染形势其实更严峻,直接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权益,水质量状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下影响地下水质量的指标差异,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根据红层区和岩溶区不同的地质条件,分别采集水样进行测试,分析地下水化学特征。然后采用层级阶梯评价方法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得出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并分析指标超标的原因。最后对比分析得出影响红层区和岩溶区水质指标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11.
十几年来,尽管我们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缓解了水环境急剧恶化的趋势,但目前全国永环境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1988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为268亿吨,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经对532条河流监测,有436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河段的水质污染更为严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饮用水源受污染的范围很大。1988年对38个城市的85个饮用水源地进行了调查,受到污染的有54个,占调查总数的63%。北方城市地下水,普遍受到有机物和三氯的污染,总硬度持  相似文献   

12.
数字     
《环境教育》2013,(6):10-10
57.3%《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在全国198个城市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2.7%,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7.3%。农村地区的水环境问题更为严重,试点村庄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仅77.2%,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仅70.3%。地表水达标率只有64.7%。23.9%《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淡水资源,在当今全球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开展气候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气候变化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以及列举了关于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的研究方法,包括环境示踪剂方法、研究地下水及其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指标、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等;综述了我国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以及国外部分典型区域气候变化对地下水水位、含水量、补给量、排泄量、泉流量、水温、水质、水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矿化度等的影响;提出了在气候变化下合理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若干对策,包括关注气候变化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大力推广抗旱节水技术,减缓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充分利用灌区地下含水层的调蓄作用以及定量化研究气候变化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相似文献   

14.
采用EDTA鳌和滴定法检测阿克苏部分水样中的总硬度、钙离子浓度和镁离子浓度,并将之与国家对于饮用水硬度的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自来水、地下水、多浪河水总硬度在350 mg/L左右,属于高硬度水。分析不同净水方式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滤装置及净水器处理后的水硬度在230 mg/L左右,硬度有所降低但依然属于高硬度水;阿克苏水质硬度较高,在饮用时需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其硬度,建议先过滤净化后烧开再饮用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15.
在简要分析泉州市地下水分布类型、开采利用和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法对区域地下水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对影响区域地下水水质分布格局的主要人类活动因素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泉州市规划区范围内地下水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水质状况与区域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地下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根据铁岭市地下水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结果,从水文地质单元因素、自然和人为因素、水资源量和行政分区因素以及地下水水质因素4个方面,初步构建了铁岭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进而提出了地下水污染的预防、治理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最大程度缓解工程实施对当地地下水环境的破坏,文章在综合分析普光气田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现场水质监测工作,选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区域地下水质量现状。结果表明:普光气田开发建设工程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地下水水质良好。在此基础上,探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期为研究区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单一水源城市面临水源地水质下降和突发污染等风险,诸多城市已开展应急供水水源的规划与建设。以南通市某区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工程为例,介绍水源地建设规模和铁超标地下水水源的处理工艺及设计。经过运行实践证明,在工程设计时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在运行管理中对深水井进行定期抽水及维护保养,对深井潜水泵进行保养,可以有效保证应急水源地处于常备用状态。所总结提炼的相关经验可供相似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浅谈地下水的污染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业“三废”、农业活动、日常生活这3个方面分析了对地下水水质造成的污染,并提出了改善地下水水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量的调查检测结果表明,目前吉林市城区地下水的污染情况是相当严重的。主要是城市生活、废弃物对地下水的污染,其次是工业“三废”对地下水的污染;而且污染趋势日益加重。具体表现在:(1)NO_3~-污染严重,含量超标(>45毫克/升)面积达74.33平方公里,占吉林市段“二松”冲积平原面积的38.5%;(2)硬度大幅度增高,超标(>25德度)面积达36.95平方公里,占吉林市段“二松”冲积平原面积的19.1%;(3)其它宏量化学组份含量也大幅度增高;(4)完全改变了本底水化学类型,其类型十分复杂,构成了独特的污染水质类型;(5)酚污染也相当普遍,其超标(>2微克/升)范围达91.55平方公里,占吉林市段“二松”冲积平原面积的47.40%;此外,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