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绿色思想     
《绿叶》2012,(6):119
马桂新在环境教育的价值理念上,我们应坚持生态整体主义,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王民环境教育更主要地是一种环境意识的教育,而不只是环境专业知识的教育。朱启臻城乡一体化不是把乡村变成城市,而是应该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环境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公民环境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教育环境,一种是学校环境教育,另一种是社会环境教育。广义上讲,学校环境教育指在学校进行的正规教育,包括对象为中小学生、非环境专业的大中专学生的环境教育和环境专业教育。社会环境教育也包括为工作需要而进行的在职环境科学教育以及面向大众的环境宣传教育。如果只从提高公民环境意识角度看,我们的讨论对象将限制在学校的非环境专业教育和社会的环境知识普及教育。学校环境教育与社会环境教育一般由不同的部门管理…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既是国策教育,又是国情教育,更是人的素质教育,中师环境教育是一项复杂的跨世纪的系统工程,它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如何确立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科学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已成为提高环境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树立开放性、启发式的环境教育指导思想中师环境教育旨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不是培养环保专业人才。环境意识是现代意识的一部分,它的内涵不仅指环境科学意识,而且还包括环境道德和环境法制观念,这是当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环境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教育,因此,环境教育教学必…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互助北山林场是青海省重要的林区之一,对黄河水源涵养及黄河源生态系统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林区人畜数量的逐年递增,草地环境出现危机,林牧矛盾日渐突出,本文就如何解决北山林区的草地环境问题谈几点看法,事实上,人、森林、草地、牲畜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只要认真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生存需求的关系,按客观规律去操作,就会达到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国家开展环境教育立法的呼声越发高涨,连续几年都有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相关提案。环境保护部也在2012年建议将环境教育立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5年立法规划。而在今年的两会上,关于环境教育的话题依然再次成为被关注的热点。环境教育,是今年两会上新出现并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在国外,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审美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教育的功能就是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意识 ,通过自觉的行动去保护美丽的大自然。而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 ,同时 ,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因此 ,环境教育与审美教育之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环境教育与审美之间有着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或缺的关系。那么 ,如果将环境教育与审美教育有机地结合 ,必将引导学生理性而充满情感地去善待环境。审美化在环境教育中的实施什么是审美化 :它是明晰目标、精炼知识、最佳途径、艺术方法的综…  相似文献   

7.
正学校会通过家访、电访每位入学儿童的家庭,与父母长辈沟通,尝试去了解幼儿在最早期的家庭教育环境,了解并总结关于孩子的生活模式,进而制定适合他(她)的环境教育策略。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简而言之,环境教育就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环境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观。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选择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大计,教育为本,本文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教育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教育的特征和策略以及环境教育怎样才能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一)目前,中学的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三个渠道来进行的:一是在已有的必修课(如化学、生物、物理、地理)中渗透环境教育,二是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三是开展环保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即所谓“三大板块”。而在这三大板块相结合的体系中,课堂教学是基础,在必修课中渗透环境教育是主渠道。由于中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变化的实验基础学科,而在环境污染中,化学污染物的分担率很高。可见,中学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结合点更多,相容性更大,相互联系更直接。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既很有可能,又很有…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需要有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技能的人。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已成为当今教育的必然趋势,而以此相适应的幼儿环境教育也应是全方位、多渠道、多元化、开放式的。本文旨在结合笔者在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专题活动的实践,探讨环境教育的新走向——多元化的幼儿环境教育。 一、环境教育中的资源整合 在传统的环境教育活动中,幼儿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教师讲解,幼儿倾听”的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内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茂 《环境教育》2008,(8):30-31
环境内涵的界定 环境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而产生的。在讨论环境教育的内涵之前,有必要先澄清“环境”一词的确切内涵。否则,由于对“环境”概念本身不同角度的多种理解,将导致所有对环境教育的理论探讨失去应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正规教育中,环境教育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环境教育”这一术语是1920年苏格兰植物学家PatrickGeddes(1854~1933年)首次将“环境”与“教育”两词并列使用后才出现的。而国际上则是在1948年巴黎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正式使用它的。英国可谓是世界上环境教育工作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一、英国环境教育的开端与发展“环境教育”一词在英国第一次使用并受到重视始于1965年,其标志是英国高等学校的研究领域开始涉及环境教育研究;到了1971年,环境教育就开始走入初级与高级中学的教学中,并且…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环境教育既要遵循教育整体系统的发展规律,又因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事业的特殊性而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这包括环境教育的社会性、全球性、科学性、综合性、道德性、多样性、实践性。 环境教育的社会性   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人类长期向大自然掠夺索取造成的。人类在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中,逐渐认识到,在造成环境问题的诸多因素 (如人口增长、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等 )中,总是以人类活动为开端,又以对人类的影响为结果的。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解决与人类自…  相似文献   

14.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启动,对国有森工企业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林区以木材生产为主,一切经营活动都依赖于木材销售收入,属“独木支撑”的经济格局。“天保工程”实施后。天然林采伐量减少,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就会摆在我们面前。其中,最为迫切的就是林业生产产业结构的调整。 1、面临问题“天保工程”实施前,林区的产业结构是以木材生产为主,其大体构成为: “天保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出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林区各企业在经营中会面临一系列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绿叶》2017,(8)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如果说当年开发林区是共和国生存的需要,那么今天林区大禁伐则是绿色发展的必然择。——题记一突如其来的震颤中,伐木人的日子瞬间断了。一声令下,林区全面大禁伐开始了。斧锯入库,再也听不到吼声震天的伐木号子了。在大禁伐的过程中,林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郭梅堂  刘永和  孙林宗 《青海环境》2001,11(2):79-81,85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北山林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是实现北山林区天然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且是一件有利于黄河中下游人民生活的大事。通过对林区资源、资源管理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如何实现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绿色学校”一词产生的源头已无从追溯,但从现有的文献来看,“绿色学校”(Green School)一直是与环境教育运动紧密相连的,可以说是环境教育运动发展的产物。1986年,马来西亚教育部就曾出版过《绿化学校》一书。而至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英国就已经有不同的出版物从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8.
叶新才 《四川环境》2009,28(3):54-57
生态旅游是一项具有保护自然生态与文化多样性,提高旅游者环境意识及维护当地居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具有较强的环境教育功能。但其功能的发挥不是旅游活动的自然结果,而有赖于人的自觉和切实有效的环境教育。本研究基于对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正确认识基础上,构建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功能实现的基本框架,并系统阐述环境解说、产品设计、舆论监督、宣传教育、环境管理等途径。本研究对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和国民环境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说到底是通过人对环境进行保护;环境教育,归根到底是使人受到心灵的净化与教育。环境保护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人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环境意识是一种自觉的思想积累。爱护环境的思想与行为的统一则构成了高尚的环境保护人格。环境保护人格的树立与培养是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使越来越多的地球公民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环境保护人格,环境教育才能日趋有效,环境保护才能真正通过每一个人落实到行动上。那么,何谓环境保护人格?它有什么特点?怎样克服学生中的环境保护人格的分裂现象?在教学上如何培育学生的环境保护人格?…  相似文献   

20.
荒漠河岸胡杨林的生活周期对生境水条件的动态适应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胡杨在水条件异质的生境中完成生活周期的现象,分析林木与环境的动态联系。研究表明:林地分布于荒漠的河岸,是幼态期对湿润环境依赖所造成,而生活周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大气与土壤极度干燥的环境中,依赖埋深4-10米的地下水源生活。在具备地下水条件的地段,通过短期引灌以取代洪水条件,将能有效建立林地,使严重衰退的林区及历史分布区大范围复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