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北方沿岸经济贝类砷残留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中国北方沿岸经济贝类As残留量分布及污染现状。比较了主要经济贝类体内As因种类、生活习性不同形成的差异,其原因为贝类是一种滤食性生物,能累积环境中的As,各种贝类累积As的能力不同。综合比较结果是中国北方涡岸经济贝类尚未受到As污染。探讨沿岸重要港湾,河口环境中As对贝类的影响,着重讨论了大连湾贝类As污染。  相似文献   

2.
渤海沿岸底栖贝类体内微污染物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第二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以确定渤海沿岸站位底栖贝类体内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含量范围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沿岸贝类体内Cd的含量普遍较高,而As、Hg和Pb的浓度水平大多较低.辽东湾沿岸贝类体内检测到较高的DDT显示附近区域有新的DDT输入.PCBs的生物残留量以莱州湾近岸为最高,其次是渤海湾近岸;酞酸酯的生物残留主要出现在莱州湾和辽东湾沿岸站位.渤海沿岸大部分站位贝类体内DDTs组份含量已超出相应的USEPA人体健康和野生动物的质量基准,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中重金属残留量水平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1990年7月~12月中国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内重金属分析数据为基础,探讨了黄渤海沿岸主要经济贝类体中5种重金属(Cu、Pb、Zn、Cd、Cr)含量水平及污染特征。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只有铜未超过双壳类软体动物评价标准。重金属残留量平均水平为黄海沿岸大于渤海沿岸。不同种类双壳类软体动物对5种重金属富集能力存在着差异,牡蛎对铜、锌的富集能力比其他贝类高40~100倍,毛蚶对镉、铬的富集能力比其他贝类高5~58倍。此沿岸的紫贻贝、牡蛎、文蛤、毛蚶等可作海洋污染生物指示种。  相似文献   

4.
辽东湾沿岸贝类和环境中的粪大肠菌和细菌总数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对辽东湾沿岸海域几种主要经济贝类体内及其生存环境中的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贝类中粪大肠菌群超标率为53.8%;表层海水中超标率为46.2%;表层沉积物中超标率为12.5%。各种样品中细菌总数的检出结果也表明,该沿岸海域环境和贝类受到了一定的有机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内的石油烃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990-97-1991-12期间,监测了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内的污染物残留量,计算了沿岸软体动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的本底值为3.47-19.7mg/kg,用本底值的上限作为评价标准,对沿岸贝类的石油污染状况,按污染程度做了海区划分,结果是大连湾,长江口,锦州湾的经济贝类是石油烃污染严重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长江以北沿海经济贝类中的麻痹性贝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小白鼠检测方法,对我国长江以北沿岸的经济贝类进行了麻痹性贝毒检测。采样时间 1997年9月23日 ̄12月8日。从鸭绿江口到长江口共调查20个站位,检测经济贝类14种,样品38份,其中只有1份样品检测出麻痹性贝毒(6.4Mn/g),其余样品均为未检出。  相似文献   

7.
渤、黄海沿岸几种经济贝类及其生态环境中的粪大肠菌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道了渤、黄海6个重点沿岸海域(吕泗、青岛、北戴河、盘锦、大连和庄河)表层海水和几种经济贝类中的粪大肠菌群(FC)检测结果。结果表明,16个表层海水样品中的FC含量波动范围为<40~≥48000/L。36个经济贝类样品中的FC数为<2~≥2400/g鲜重。上述结果说明,渤、黄海某些重点沿岸海域(如青岛、北戴河沿岸)受人畜粪便等生活污水和人为活动影响较严重,海域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需加强规划和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8.
贝类典型寄生虫病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体内寄生的原生动物是海水养殖贝类最严重的病原生物之一,在国外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典型贝类体内寄生的原生动物病害,包括血细胞虫病、微细胞病、槌虫病、单孢子虫病、帕金虫病,对其分类的地位、形态结构、生活史、流行情况、危害机理等进行了论述,为我国贝类病害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东沿岸海域生物可利用性重金属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牡蛎做监测生物,研究了广东沿岸海域生物可利用性重金属Cd,Cu和Zn的地理分布。牡蛎体的Cd,Cu和Zn含量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反映了广东沿岸海域生物可利用性的Cd,Cu和Zn在地域上存在很大的梯度。由牡蛎显示出的广东沿岸海域生物可利用性重金属的地理分布与广东沿岸海域受人为来源的重金属输入状况相一致,如实地反映了广东沿岸海域重金属污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贝类病原性寄生虫种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水贝类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养殖品种的异地养殖越来越普遍,导致了贝类病原性寄生虫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而寄生虫是贝类最大的病原生物。本文比较系统地列举了导致牡蛎、贻贝、蛤类、扇贝、鲍鱼病害的寄生虫各类及体内寄生原生动物分类地位,为我国贝类病害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HTO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5种海洋贝类对HTO的吸收和贝类组织中结合态氚的形成动态.结果显示:贝类组织中的氚以自由水氚(即HTO)和结合态氚形式存在,以自由水氚为主,其量占贝类中总氚比活度的97.4%以上,结合态氚的含量很低,仅占贝类中总氚比活度的0.4%~2.6%.海洋贝类对自由水氚的吸收速度非常快,仅2h有3种贝类(青蛤、紫贻贝和焦河蓝蛤)已达最大值.结合态氚的形成和积累随时间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富集系数(CF)值分析表明,海洋贝类对HTO没有明显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帕米尔、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地区是一个人口稀少,人们难于了解的高山地区,面积约 40×104km2。本文除报道有关该区水生生物、鱼类及渔业概况外,并通过作者1974年、1987年、1988年实地考察资料的对比来说明本区当地鱼类受到诸方不利因素的严重威胁而明显减少。最后对该区渔业发展提出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管理的主要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物塘对富营养化巢湖水进行中试,结果表明:浮萍、黑藻、狐尾藻和芦苇对总氮、总磷均有较好处理效果,其中黑藻对总氮、总磷的处理效果最好,芦苇对叶绿素的处理效果最好。7月份是生物塘处理污染物的最佳时期,4种水生生物的综合生物塘对总氮、总磷和叶绿素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2.0%、89.2%、97.8%。  相似文献   

14.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措施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张智  林艳 《重庆环境科学》2002,24(3):52-54,76
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进入水体,使得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不断积累,部分藻类及水生生物过度繁殖,最终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为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可以采取截污、清淤挖泥、引水冲污等工程性措施,也可以采取利用生物生长需吸收氮磷营养物质这一自然过程来达到去除氮磷的目的,即生物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贝壳海岛与植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7-1999年调查,查清了黄河三角洲贝壳岛资源状况,研究了其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植被类型、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分析了近年来因乱采滥挖贝壳资源对贝壳海岛和植物多样性破坏现状,提出了保护贝壳海岛和和植物多样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辽宁大伙房水库水生生物特征及水质生态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61~ 2 0 0 0年对大伙房水库 6个站进行了不同季节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生态调查和水化学分析。共发现藻类 8门 ,1 74种 ,底栖动物 3 4种 ,分析了水库水生生物种类组成 ,数量变化和生物演替。水质生态学评价结果表明 :大伙房水库属中富营养化 ,水体只受到轻度污染 ,水质等级为 2级。  相似文献   

17.
浑河(抚顺段)水生生物多样性及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浑河中、上游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变化态势进行了评述,分析了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认为水体环境污染、围河筑堤、乱捕、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不合理开发荒山等是造成水生生物减少的主要威胁,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酸雨,水体酸化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酸雨南重北轻,呈区域分布和硫酸型特征。川、黔、湘、赣、桂和粤等省、区的局部地带酸雨pH低于4.5,接近国外重酸雨水平。重庆市郊(缙云山、南山)已发现酸化水体和酸敏感水体。酸化对各营养级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生物多样性和水体生产力造成危害,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如果燃煤的脱硫防尘等环保措施不力,我国酸雨与水体酸化的发展趋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9.
梁子湖水系湖泊营养状况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c),对梁子湖水系的4个湖泊营养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4个湖泊的8项主要水化学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洋澜湖、严家湖均呈富营养状态,武四湖、红莲湖分别呈中富营养及中营养状态。磷、硅对第1主成分贡献最大。氮对第2主成分贡献最大,4个湖泊的水质受水中磷含量影响最大。此外,4个湖泊中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数量和生物量与TSIc呈高度一致性。作者认为,对湖泊进行营养状态评价时,既要选准评价因子,又要对水化学参数和生物参数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并在其中不断积累,引起部分藻类和水生生物过度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本文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机理、危害作了简要概述,着重从控制外源输入、降低内源负荷、去除营养物等三个方面,对现有的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措施进行了概括和比较,并讨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