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固相萃取(SPE)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2个再生水厂的进水和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出水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讨论了这2种不同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厌氧/缺氧/好氧(A2/O)+连续微滤技术(CMF)+加氯消毒处理工艺和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MB...  相似文献   

2.
气体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简称GC—MS),现在公认为一种强有力的分析鉴别手段。近二十余年来,不但完成了从实验室的研制到仪器的商品化阶段而且发展了许多相应的技术,使它在分析化学领域,尤其是在痕量分析的结构鉴别和定性方面已是屈指可数的工具之一。它同时也是分析实验室装备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在环境科学、生物医学、药学、毒物学、法医学以及石油化学和地球地质科学等部门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赖以它,人们才有可能真正地将污染物的研究内容从无机污染物扩大到有机污染物,从而大大增加了人们对环境污染物潜在危害性的认识。无庸多言,目前世界上已经知道的有机化合物约已达二百余万种,无机物约数千种,这就不难理解这种扩大的重要意义了。环境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的发展之所以与GC—MS技术如此紧密相关,主要是由于环境污染物的存在形式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3.
焦化厂A/O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和鉴定了上海宝钢焦化厂A/O生化阶段出水的有机污染物组成,共检出各类有机污染物70多种。结合焦化废水专用混凝剂的混凝处理实验结果,指出了各类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情况。  相似文献   

4.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众多,成分复杂.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超声波辅助萃取后用GC/MS法测定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与传统振荡萃取相比,超声波辅助萃取明显提高了萃取效率.在GC/MS分析部分,研究了不同极性色谱柱对有机污染物分析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极性柱比较适于测定垃圾渗滤液中极性大的有机酸、醇类等物质.非极性柱能大大提高难生化降解的烷烃类、酯类等物质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GC-MS法对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前后微量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GC—MS联用技术对吴江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及生物处理曝气池出水中的微量有机物进行了检测,测得进水主要有机污染物53种,出水主要有机污染物55种。微量有机物总去除率与CODCr去除率相近。  相似文献   

6.
前言 本刊《京津地区主要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规律与特征》一文中,在研究京津地区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规律与特征中指出:京津地区地下水体中受到工业活动带来的污染是严重的,个别地区如北京市东南郊化工区检出强致癌物苯并[a]芘已经超  相似文献   

7.
结合潜在危害指数法和综合评分法筛选大武水源地地下水典型污染物。鉴于潜在危害指数法不考虑污染物的环境浓度,将潜在危害指数作为综合评分法的评价指标之一,同时引进污染物的检出频率、生物降解性、生物累积性、研究区是否有污染源检出、是否为环境激素、是否为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优先有机污染物、是否为中国优先污染物、是否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指标,计算不同污染物的综合得分,再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典型污染物。研究结果表明,大武水源地地下水典型污染物为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四氯化碳和苯。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源水、出厂水有机污染物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于1998年对成都市饮用水源水、出厂水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GC/MS分析,该市饮用水和出厂水均存在有机物污染,且含有优先控制污染物;污染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枯水期有机物检出率高于丰水期。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业生产胁迫下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农业大市济宁市为研究区,在充分考虑地下水埋深、含水层介质等7个典型影响因子的同时,将含水层厚度、污染物毒性、污染物迁移性、污染物降解性纳入评价体系,对国际主流DRASTIC模型进行了因子扩充。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熵值权重等技术,建立了基于农业生产胁迫下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定性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济宁市地下水脆弱性总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空间格局,统计得到脆弱性很高区域占总面积的8.16%;梁山县的农业生产胁迫严重,地下水脆弱性很高;微山县的地下水脆弱性较低,受污染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0.
运用GC—MS联用技术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通过测定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色度、BOD5、CODCr、TOC、NH3—N、NO2^-—N、NO3^-—N、TKN、TP、总硬度等指标来分析渗滤液的水质特性。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组分进行了鉴定,共检测出主要有机污染物63种。  相似文献   

11.
数值模拟已成为目前地下水有机污染现场中,预测和评价溶解相有机污染物运移的主要手段.自从MT3D问世以来,它在地下水溶质运移的模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T3D中包含有4种不同的数值算法--MOC,MMOC,HMOC和UFDM.利用Processing MODFLOW Pro.7.0.5建立了均质一维流动的地下水数学模型,考虑溶解相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时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流、弥散、吸附和降解,设定了14种代表性的情形,模拟了等浓度污染源条件下污染物的运移,并将不同数值算法的计算结果与理论解进行比较,从而研究不同数值算法的优缺点,为实际数值模拟时算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系统分析、标准分析方法和有机污染物分析等方面出发,描述了气相色谱/质谱联机系统在饮用水、地表水、底质和地下水等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例如,可测定氯苯类,卤代烃,苯系物等挥发性化合物,酚类,多环芳烃和硝基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13.
对河北省某地红果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表明,从该地区红果样品中可被定性鉴别出50个有机化合物,主要是高烷烃、芳烃、烯、酯、酚、杂环和稠环及有机氯农药。其中六六六的含量略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可能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甚至造成地下水、大气和食物链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威胁。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对于了解其进入土壤后的归趋,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类介绍了研究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行为的各种方法,认为建立条件控制良好的模拟实验体系是进行此类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痕量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过程中,除使用多种不同富集方法外,在样品经过多种处理后,大部分分析测定工作在将样品使用各种分析手段,例如GC、LC、GC/MS等进行分析测定时,为了满足检测仪器对样品中欲分析测定物质的检测限,大部分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分布与生物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持久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典型地区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其中淮河中下游的PAHs含量较高,而大连湾检测出的DDTs和PCBs含量均高于其他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以在动植物体内不断富集,据分析,有机污染物在鱼类的富集因子可高达1124.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富集逐级放大,对全球生态构成潜在巨大的威胁。近年来,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在世界各地出现了动物的死亡、甚至灭绝的现象,而且有机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的影响。最后,就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指出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省某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监测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有机污染物总计检出18种,5种检出率大于50%。其中,三氯甲烷检出率最高,达到85.7%,质量浓度高达0.217mg/L,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限值(0.06mg/L)。(2)地下水污染指数表明,10种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淋溶迁移性。(3)以三氯甲烷为典型污染物,14个采样点中,非致癌风险指数均未超过1,12个采样点致癌风险指数超过10~(-6),不在可接受范围。主要暴露途径为饮水摄入。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废水的GC-MS分析与显色物质的初步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抗生素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构成和显色物质,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萃取废水中的有机物,经过浓缩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制药废水中的有机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定性确定了废水中60种有机污染物。其中,脂类为主要污染物成分,经对脱色后的废水进一步GC-MS分析后,初步确定油酸甲酯为此类抗生素废水的主要显色有机物。  相似文献   

19.
吹扫 -捕集法为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推出的痕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富集方法 ,它具有简便、灵敏度高、富集率高、快速、精密、准确、不使用有机溶剂等特点。 2 0多年以来 ,吹扫 -捕集器和GC、GC/MS等仪器联用测定环境中痕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已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因而吹扫 -捕集法将在有机污染分析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土壤、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就地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化合物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地层介质中的有机物主要以自由态、挥发态、溶解态和固态4种形态存在.有机污染物的自然降解能力较差,如不进行人工清除,在自然环境中它们可能存留长达几十年之久,对土壤、地下水资源构成长期的威胁.传统的开挖处理技术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当贮油设施的地表被利用时则无法进行开挖处理(如有建筑物等).近年来,以地下冲洗法、土壤抽水法和地下水曝气法为代表的有机污染物就地处置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对这3种技术进行概要的介绍,总结指出决定这些技术可能性的主要因素是地层介质的通透能力,有机物的挥发、溶解能力及其可生物降解能力,并列出目前的主要有机污染物挥发、溶解及生物降解能力的相对强弱作为制定具体处置技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