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据《新科学家》报道,毋庸置疑,人类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具统治力的生物。仅仅数千年的时间,城市、农田和牧场就侵占了地球陆地超过1/3的面积。据估计,人类现在霸占了地球40%的生产力。人类的连番冲击让地球变得满目疮痍:草原变为耕地,森林夷为平地,地下蓄水层干枯;而核能废料、化学污染、入侵物种、生物灭绝及气候变暖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直接恶果。如果可能的话,与人类分享地球的其它生物会毫不犹豫地把我们“踢出”地球。现在,假设它们如愿以偿,地球上65亿人明天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被送到遥远的星系接受再教育,那么,地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每月墙报     
《环境》1999,(6)
远古时代,人类处处敬畏大自然,时刻都感到苍天奥秘无穷,威力无比。在5000年的文化史后,人类摆弄出蒸汽机,似乎成了大自然的主人,开始了向大自然肆无忌惮的掠夺历程。正是由于人类急功近利,造成森林滥伐、土地破坏、水土流失和沙漠化,耗尽地下矿藏,污染水源和空气。人们认识到,在一个脆弱的星球上,地球不可能满足人类贪婪无度的掠夺,无力支持人口和经济急剧膨胀的发展。否则地球将透支自己的健康,加速死亡。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拯救地球的行列。  相似文献   

3.
据悉,目前我国正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幅为基准网格单元,每一个网格都布设采样点位,每个点位各采集一个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表层土壤样品。深层样品来自1米以下,代表未受人类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学背景;表层样品来自地表25厘米以上,是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污染的叠加。用表层含量减去深层含量,即得出重金属元素“人类污染图”。  相似文献   

4.
不要浪费     
正《自然》2018年7月31日地球的资源可能还没有耗尽,但是地球处理废物的能力却是有限的。地球被认为是一个有限的系统,但它所供养的人口正在增加。联合国估计世界每年将增加大约8300万人口,到2050年地球人口将接近100亿。在发达国家,平均每人每年消耗16吨资源(如矿物、化石燃料和生物量),有的可以达到40吨,是印度人均资源消耗的10倍。实际上,GDP每增长1%,为满足国家需求而开采的金属矿石就会增加  相似文献   

5.
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份报告书指出:随着二氧化碳气体增加而出现的地球变暖将使疟疾病流行;由于臭氧层破坏引起的紫外线增多,有可能导致人体免疫技能下降,直接影响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采取有关措施,阻止这一现象的进一步恶化。报告书还指出:到2020年,地球气温将上升  相似文献   

6.
河口、港湾和近岸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与背景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引言 近年来,海洋污染及其防治问题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海洋环境科学,并得到迅速发展。1969年由联合国下属六大组织(教科文组织、海洋学委员会、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和原子能委员会)共同组成的海洋污染问题联合专家组(GESAMP)给海洋污染定义为:“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河口),因而发生诸如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害海洋活动(包括渔业);破坏海水的使用素质或减少舒适程度等有害影响”。具体地说,海洋重金属污染就是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得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平衡遭到破坏,随之而引起生物生态平衡的破坏、生命代谢平衡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可是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具体的环境是否被重金属污染,或者说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一个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煤炭开采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煤矸石,已经并将继续对矿区的环境造成污染或影响。目前我国一年排出的矸石量达1.3亿吨,随着煤炭年产量的增加,矸石产量还将增加,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可能增加。在我国,矸石山除了对周围景观与占用土地资源造成环境问题外,主要是对大气、土壤、地下水可能造成有害的影响,而这些影响都与矸石山的自燃有关,因此对环境影响评价工  相似文献   

8.
<正> 所谓环境,从广义来讲是指地球表面层周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的生物圈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劳动创造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在人类出现以前几十亿年就已经存在了,而后人类也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生物和人类都是地壳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  相似文献   

9.
正一、塑料废弃物污染对陆地海洋和大气的破坏污染实例随着现代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人类的生活节奏也日渐加快。为了更加便捷地实现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了便携式塑料制品和化纤制品,表面上看来是令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更加便捷了,实际上却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及无法在短期内降解的塑料废弃物,对地球陆地及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地球——人类的共同家园被破坏污染了,人类作为依附于地球环境而生存的物种,个人生活还能有什么"便捷"可言?地球上的其他动植物也因人类的破坏污染行为而遭殃,如气候变化导致某些物种灭绝,  相似文献   

10.
若将地球诞生40多亿年的地质年代压缩成百年的话。直到她年过半百之时,地球上才有了最原始的植物和动物,而恐龙等大型爬行动物是大约在地球95岁时才出现的;在这虚拟的地球百年史中,人类是个地地道道的新成员,诞生还不到1天,欢迎我们的是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万紫千红的大花园。但是,我们这个初来者在对地球这个古老花园的改造上,却比地球上任何其他物种做的事情都要多。5分钟前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但也对地球造成了前所未有甚至不可逆转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全球气候的许多争论,都忽视了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即破坏地球气候的活动同样可能造成人类健康的破坏,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生出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从而增加了可以提高地球气温的温室气体。与此同时,矿物燃料的燃烧,向空气中释放出微小颗粒物,从而对当地和全球气候造成污染,这种污染有损于人体肺部健康。 首次对矿物燃料燃烧的全球影响进行考查的研究发现,矿物燃料的燃烧在短期内和长期内,都会对大气保护、空气质量和公众健康产生重大影响。这项由“公众健康和矿物燃料燃烧工作小组”完成的报告。刊登在最近一期兰森杂志(Lancet)上,它对矿物燃料燃烧的使用对公众健康的全球影响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地球是极大的资源贮藏库。日光、空气、水分、土地、生物、矿物及其它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口膨胀,粮食不足、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日益污染的今天,人们对于地球资源及其利用现状极为关切。 (一)太阳能资源:太阳能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并未受污染的能源之一,其辐射能为14×10~(20)年千卡,地球每年接受太阳能60亿千瓦小时,是世界每年消耗能量的几万倍。目前利用太阳能最好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物质的碳每年达30×10~(11)  相似文献   

13.
正地球经历了46亿年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假如没有了这些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我们的生活不仅索然无味,人类也将无法继续生存和发展。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人类衣、食、住、行的源泉,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一点儿都不为过。人类能认识到这点,是付出了巨大而惨重的代价才一点点建立的。地球上曾  相似文献   

14.
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呼唤新能源。人类生活、生产都要消耗大量能源,没有充足的能源供应,人类无法生存。迄今为止,人类所使用的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大部分都是从地下采挖得来。但上述能源储量有限,根据有关的统计数据,从现在开始,地球中储存的石油和天然气只够30年的开采,煤也只能使用200年。此外,常规能源均为化石燃料,使用中必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如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全球温室效应带来的种种自然灾害,大气的严重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和地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都为人类敲响了警钟。还世界以蓝天碧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意愿。  相似文献   

15.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首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会议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第二十七届联合国大会接受并通过这项建议。 “世界环境日”的宣传纪念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人民保护全球环境,防止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为此,每年都提出纪念主题; 1974年一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一人类居住; 1976年一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 ,人类对自身生存的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日趋严重 ,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根治 ,人类的生存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就是拯救地救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未来。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为保护环境而奔走呼吁 ,并为之采取一系列措施。正视环境危害 ,用危害地理环境的残酷事实来加强环境保护和教育已成为重要课题并迫在眉捷。地理课堂教学 ,其内容涵盖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的概貌。地球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要使我们这代人引起高度重视 ,而且应使青少年历历在目。使其从小就有一个忧患意识和拯救地救危机的责…  相似文献   

17.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 人类居住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 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 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健康     
过去,地球在诸如自身内部的热能、气候的变化、陨石的撞击和大陆的漂移等力量的作用下一直在变化着。而现在,人类自己却成为地球变化的一种支配力量。看来我们已陷于这样一种失控的变化中:我们可能正在创造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已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在这篇文章中,McLaren博士首次论述了由这些现象造成,首先由现代人口骤增所驱使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变化。他论证说,我们正在用完资源,丧失空间和机会。现在大气圈中的CO_2已经比过去160000年间的任何时候都要多,而且我们还不知道这样不可避免地增长下去将会产生什么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倾向于认为是有理由感到有希望的。近年来我们的知识大大增加了。我们能够从过去和现在中吸取教训,我们可以调整,我们能够生存下去。他建议,我们必须从放弃某些先前的如经济增长第一的原则开始,而用新的原则——地球的健康来判断我们的行动。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人类生活的地球在逐渐变得温暖起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地球的温室效应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有关。近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急骤上升,这是由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能量的大量消费而排出二氧化碳的结果。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排出二氧化碳气体为200亿吨。目前大气  相似文献   

20.
大气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受监测资料的局限,目前我国在大气重金属污染的历史过程及其对偏远地区地表环境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通过对贵州北部梵净山顶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含量和Pb同位素的分析,研究了近400年来Cd、Cr、Cu、Hg、Ni、Pb和Zn等大气污染的历史过程.公元约1800年之前,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含量较为稳定; 1800年以来,Cr、Cu、Ni和Zn等含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d、Hg和Pb含量逐渐增加.富集系数与207Pb/206Pb结果表明,Cd、Pb和Hg是典型的大气污染元素; Hg污染开始于公元1880年前后,Cd和Pb污染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近年来污染程度均逐渐加重.沉积记录反映的贵州北部梵净山地区目前大气Hg污染水平与我国东部其他远离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地区相当,但远高于欧美及青藏高原等地区;不同地区间Cd与Pb污染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梵净山地区大气Hg污染可能受到全球和区域污染排放的共同影响,Cd和Pb污染主要来自于区域有色金属冶炼及燃煤等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