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升煤矿企业行为管理水平、控制生产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在探讨煤矿行为管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将行为安全管理方法(BBS)应用到煤矿行为管理。通过分析BBS方法原理与工作机制,设计BBS在煤矿中的实施流程:评估企业安全行为状况并制定安全行为改进目标的前期准备阶段;制定行为安全观察表并实施行为观察的行为安全观察阶段;纠正矿工不安全行为并激励行为规范矿工的干预与反馈阶段。提出健全BBS制度、健全行为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完善行为安全培训体系的BBS保障机制。只有将BBS落实到煤矿安全生产实践,才能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有效控制,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绩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挖掘个人因素(人格特质和事故经历)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提升现有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一种个性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基于认知模型、大五人格理论,通过533份有效建筑工人数据,利用统计分析讨论将个人因素纳入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人格特质在不安全行为中的作用以及其应用于现场安全管理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事故经历影响工人的冒险倾向;高冒险倾向和高不安全行为意图的工人均具有低宜人性和尽责性与高开放性和外倾性的特点;开放性、外倾性和宜人性在冒险倾向与不安全行为意图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利用人格特质可以有效判别不安全行为意图。最后,研究还提出了将人格特质应用于安全指导和安全培训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SEM的不安全行为与其意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检验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关系,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对7个煤矿的735名一线作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工人被记录的和未被记录的不安全行为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不安全行为意向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全行为态度、班组安全氛围、不安全行为风险认知偏差与不安全行为意向显著相关(路径系数分别为-0.36,-0.23和-0.57);不安全行为意向与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路径系数为0.85);行为风险认知偏差与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路径系数为0.51);而安全行为态度、班组安全氛围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及时地识别施工现场工人的不安全动作,运用计算机视觉的方法,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和建筑安全知识,提出一种基于骨架的实时识别方法。将姿态估计算法与动作识别算法结合搭建组合模型,通过全面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进而实现动作分类和不安全动作的识别,其中,AlphaPose用于姿态估计提取骨骼关键点坐标位置,时空图卷积网络(ST-GCN)用于动作识别,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爬梯危险动作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8.48%,同时,ST-GCN与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相比,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该方法通过对现场工人的不安全动作进行实时识别和预警,可改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提高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行为安全方法在我国职业安全卫生领域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素睿 《安全》2008,29(4):11-14
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研究切入点,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行为安全方法的基本原理。在我国职业安全卫生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国外盛行20多年的行为安全方法BBS的多起成功应用案通过在国内某建筑企业的试验性研究,证明了行为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建设项目团队或班组领导风格对工人安全行为的作用,基于已有文献和工作要求-资源(JD-R)模型,构建了时间领导对工人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基于535份项目安全管理者或施工班组长与建筑工人的领导-员工配对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法进行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安全意识、工作专注与工人安全行为存在正相关;来自安全管理者或班组长的时间领导对工人安全行为的直接作用不显著;工作专注在时间领导与工人安全行为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安全意识和工作专注在时间领导与工人安全行为之间共同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即时间领导行为会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进而增加工作专注度,从而提升工人安全行为.结果验证了时间领导风格在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性,揭示了时间领导影响安全行为的作用路径,突出了安全意识和工作专注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实时监控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有效降低建筑事故发生率,实现主动的安全与组织管理模式,结合基于智能安全帽的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监测与管理系统,构建了工人安全行为绩效考核模型并设计激励机制。通过在温银施工项目的应用,进行了现场工人安全行为绩效的横向与纵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依据现场行为进行监控和绩效考核能够有效地改善工人的安全行为,有助于形成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竞争氛围,有助于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安全管理者行为对不同严谨性水平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实现个性化安全管理,以大五人格为基础理论,采用严谨性对261名一线建筑工人进行类群划分。构建建筑工人的管理者行为与不安全行为影响关系模型,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发现高严谨性工人与低严谨性工人在安全管理者行为与工人安全行为3条影响路径中均存在显著差异。高严谨性工人的安全参与行为更易受安全管理行为影响,安全服从行为更易受安全设计行为影响;低严谨性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更易受安全管理行为影响。  相似文献   

9.
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主要前因变量,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结合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实际,编制了包含21个项目的不安全行为意向量表。通过对240名煤矿一线作业人员进行调查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形成不安全行为意向的正式量表和探索性因子结构模型;再对7个煤矿735名一线作业人员进行调查并进行验证性因子研究(CFA)。结果表明:编制修订的不安全行为意向量表信度、效度较高;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受不安全行为态度、班组安全氛围、行为风险认知偏差等3个因子的影响;企业应从行为态度改变、班组安全氛围构建、行为风险认知偏差校正等方面,干预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绩效,构建基于循证方法的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预防体系。阐明施工现场安全循证预防(EBP)的定义、内涵、核心思想,梳理循证预防解决安全问题的思路,并且提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循证预防的流程框架。结果表明:针对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预防中的不足,循证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体现在理论和方法 2个层面;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循证预防体系分为循证诊断和循证干预2个阶段,具体包括安全检查表、框架表示法、荟萃(Meta)分析等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1.
A behavior based safety approach at a Kuwait research institut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TRODUCTION: Behavior based safety (BBS) initiatives are the current trend toward improving safety performance. METHOD: This study outlines the framework of the BBS process and summarizes several behavioral safety approaches to accident prevention. RESULTS: Although most of the published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safe behavior in industry,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to apply the current approach of behavior based safety in a research/educational setting. An experiment conducted at a research institution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a well-designed behavior based safety process. A follow-up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BBS produced a lasting effect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ACT ON INDUSTRY: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can be the driving force to implement behavior-based safety processes into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2.
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提高安全行为意识,减少危险行为,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施工安全的管理现状,说明了行为安全管理的应用程序和方法,并将以人为中心的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引入建筑施工企业,对行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工程现场就危险因素进行为期4周的行为观察,分析发现,行为安全管理方法的实施对纠正不安全行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效果明显,它有助于预防事故。同时,要保持较高的安全水平,应延长行为观察周期。行为安全管理是传统安全管理的补充,它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员工直接参与行为观察、管理者支持以及相互的信任。  相似文献   

13.
为明晰行为安全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框架,从而为行为安全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依据和方法,针对已有行为安全模型存在的缺陷,对行为安全管理元模型开展构造与演绎研究。首先,直接从安全行为本体出发,结合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相关知识,构造行为安全管理元模型;其次,详细剖析行为安全管理元模型的基本内涵,并扼要概述行为安全管理元模型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行为安全管理元模型的主体部分,是组织系统之中安全行为主体相关安全行为的产生及作用过程,可阐明行为安全管理研究实践的基本程式与框架,促进行为安全管理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吴超  李思贤 《安全》2019,40(9):18-25,5
为发展安全科学原理和给事故防控与调查提供新的方法,根据变化对系统安全的影响机制,开展安全降变原理及事故致因新模型研究。首先,提出安全降变原理并解析其内涵及研究意义。其次,基于安全降变原理,给出不同层级安全系统变化的分类实例,并对作业场所事故及其致因重新定义和分类。再次,构建基于安全降变原理的C-S-R事故致因新模型。最后,基于事故案例分析,验证所提出的C-S-R事故致因新模型与安全降变原理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各级安全系统中自发或是受联动的变化超出系统的变化承受水平时,将导致事故的发生。经事故案例分析验证可知,安全降变原理及C-S-R事故致因新模型具有充分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康恩胜  王文才  庞文娟 《安全》2020,(2):83-87,93
为了研究受限空间作业过程的事故特性和致因机理,指导人员有效辨识受限空间作业风险,采取正确的应急救援措施。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发生的典型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事故进行了统计,并根据行为安全“2-4”模型对事故致因进行了分析,改变了传统事故原因的分类方法。将事故致因从一次性行为、习惯性行为、运行行为和指导行为4个方面进行划分,将安全管理体系划分为事故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受限空间作业事故伤害主要来源于气体中毒或窒息,盲目施救是导致受限空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提出从个人行为控制和组织行为控制两个层面的受限空间作业事故防控措施,对有效预防受限空间作业和救援事故,降低事故危害程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SD)理论和方法,对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关键因素进行动态预测,并通过仿真计算、对比分析安全投入增加对系统安全水平的影响。应用该方法建立的煤矿生产中人的安全行为指标水平模型,以求证安全投入与人的安全行为水平的相关性,为煤矿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亦有助于政府和煤矿企业科学地明确安全投入方向,降低人因事故率,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组织安全文化的动力初探——行为基础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不安全行为引发的,提高人的安全行为将会大大提高安全的业绩.从安全文化的概念出发,通过讨论几种典型的安全文化模式得出安全文化的3个基本要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行为因素.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组织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个人和行为因素越发凸现.通过对行为基础安全方法的阐述和分析,概括出了行为基础安全促进安全文化的原因.行为基础安全的引进和实施将会大大提高组织的业绩和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18.
安全认知观念的研究与决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当前石油石化企业发生的事故数据,发现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影响。为了深入了解造成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产生根源,笔者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利用系统论研究方法,得出了企业员工和管理者普遍存在的安全认知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员工和管理者之间推荐的共同安全认知观念,从观念上让员工和管理者对不安全行为形成一致的认知,并在减少员工不安全行为、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方面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即在企业推行行为安全管理工具-HSE观察卡。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推行HSE观察卡,可有效提高企业员工在现场作业活动中的安全作业意识,从而避免或减少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发生率,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Bicycle riding is a common activity for children, but they are prone to bicycle-related injuries. It is well-established that injury prevention measures such as wearing a helmet and correctly riding a bicycle can reduce the severity of an injury and the likelihood of having an accident. However, how to increase bicycle injury prevention behaviors among children, who collectively fail to engage in injury prevention behaviors, is less well understood. Self-efficacy is consistently predictive of injury prevention behavior, making it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injury prevention skills among this key popul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and identify factors internal to the child as well as factors about his or her environment that predict a child’s self-efficacy for injury prevention skills. Method: Two 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s were created from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n = 2,255) as part of a school-based bicycle education program. Models focused on self-efficacy for riding a bicycle and self-efficacy for wearing a helmet correctly. Results: In both models, road safety knowledge, opportunity for skill building through owning appropriate equipment (a bicycle or helmet), and situation through perception of neighborhood safety were predictive. The analyses reveal these variables as key factors for greater confidence, with feeling safe riding in the neighborhood, in particular, emerging as highly predictive of self-efficacy for injury prevention skills.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nterplay of individu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thin confidence for injury prevention behavior. Given self-efficacy’s strong relationship to prevention behavior,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actionable strategie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key factors highlighted in this study can be used by policymakers to target specific areas (e.g., neighborhood safety) to promote self-efficacy and thus improve injury prevention. These factors can also inform strategies for establishing safety skills in bicycle-safety education progr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