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晓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28(Z2):36-40
防止轮班制职工工作时间超疲劳,是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和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针对轮班工时制度相关问题,通过研究铁路工作时间和班制的演变以及工时制度有关政策规定,给出铁路不同轮班制职工的实际工作时间标准,探究铁路轮班制职工工时与班制的测定原则和工作事项,举例说明劳动强度的测定与分级,提出保证轮班制工时间歇时间的措施,阐述了轮班制工时的间歇时间对保障安全生产的作用。结果表明:充分利用轮班制工时间歇时间,可有效降低职工疲劳程度,促进安全生产和提高劳动效率;通过改革生产组织、优化劳动组织,以及利用先进技术、更换先进设备等科学手段,可提高工时利用率,保证间歇时间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生理节律对出租车司机驾驶疲劳的影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5名北京市出租车司机,使用闪光融合频率计、动作稳定器、视觉反应时测试仪3种实验仪器,分实验组和空白组对出租车司机驾驶状态分时段进行多次测试,在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对出租车司机疲劳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出租车司机驾驶疲劳主要表现为困倦、身体不适以及倦怠3个方面.8:00司机疲劳程度最低,13:00疲劳特征关键点;7:00 ~13:00疲劳主要因素是生理节律,其显著特征是困倦,而工作方式对疲劳的影响相对较小;13:00 ~ 20:00疲劳的主要因素是工作方式和生理节律,其显著特征是困倦、身体不适和倦怠. 相似文献
3.
通过脑电检测技术读取137名动车组司机值乘前10 min的脑电信号,通过人工智能训练的脑电数据模型评估出乘状态,结合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卡方检验和有序逻辑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表明,通过脑电检测技术检测得到的司机出乘状态与其自评注意力集中困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驾驶年龄越大,司机... 相似文献
4.
5.
为保障地铁车站深基坑在多种因素侵扰下的施工安全,首先提出地铁车站深基坑韧性理论概念,指出系统韧性的时间属性和功能属性,综合考虑这2大主要属性,选择内部应力、风化程度、坑外水位、地表沉降、周边房屋沉降、立柱隆沉、支撑轴力和墙体倾斜等参数作为地铁车站深基坑韧性的评估指标;其次选用欧氏距离法综合评估地铁车站深基坑韧性,利用变异系数法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赋权评估指标;最后选取南宁市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实例,评估得到最终欧氏距离为 0.357 5,对应韧性等级为4.028级。结果表明:利用欧氏距离法能够评估出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地铁车站深基坑结构安全工程属性的优劣程度,评估结果与实际工程相符。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地铁系统脆弱性的内涵,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性与可靠性。基于工程系统脆弱性和网络拓扑脆弱性理论,采用系统建模与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地铁系统脆弱性的脆弱链模型,进行了基于功能和界面关系的脆弱性分析。结果表明:脆弱性是地铁系统的固有隐藏属性,以功能和界面关系为载体,以易感性和易损性为外部表现,并在网络化运营条件体现出分布集中性和影响扩散性;地铁系统脆弱性的脆弱链模型由脆弱源、脆弱性关联和脆弱点构成,干扰通过脆弱链实现了易感性行为向易损性后果的转化,脆弱源的易感性能、脆弱点的易损性能和脆弱性关联性能是决定上述转化过程的根本要素;地铁系统的脆弱性程度与子系统间的依赖程度和界面耦合难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Combined Effects of Physical Demands and Shift Working on Low Back Disorders Among Nursing Personnel
Saeed Raeisi Mohamad Namvar Majid Golabad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ergonomics》2013,19(1):159-166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physical demands and shift working on low back disorders (LBDs) among nursing personnel. The study used 2 questionnaires: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composed of parts of Nordic musculoskeletal questionnaire to assess LBDs and 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 to assess physical demands. The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from group 1 (low physical demands day workers) to group 4 (high physical demands shift workers). In regression analysis, high physical demand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prevalence of LBDs independently (OR 4.4, 95% CI [2.40, 8.00] and p < .05), but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between shift working and LBDs (p > .05). Odds ratio in high physical demands shift workers was 9.33 compared to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1). Calculated synergistic index was 7.37. Simultaneous impacts of shift working and high physical demands may increase the prevalence of LBDs among nursing personnel. 相似文献
9.
为了模拟分析地铁疏散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应急疏散策略,达到提高疏散效率的目的。本文以某地下二层岛式车站为例,运用人员紧急疏散仿真软件Pathfinder,建立了车站紧急疏散仿真模型,研究了各区域人数变化情况、各连接处的通行速率以及疏散瓶颈位置。结果表明:现行条件下,该车站的疏散预警阈值为2000人,疏散时间约326s;疏散瓶颈出现在站台层疏散楼梯处,拥堵时间约为120s,且站台层人数越多,拥堵时间越长。因此,当超过2000人时,车站应限制人员进出比例,加强人员引导,提高出站效率,确保站内人员可安全、有序疏散。同时,针对疏散瓶颈位置,站厅层自动检票闸机数量的确定应结合楼梯的通行速率,减低人员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0.
11.
Andrzej Ogiński Janusz Pokorski Wacław Kmita Roman Goździel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ergonomics》2013,19(3):405-421
Time-related accident risk in shift work may be attributed to internal factors, such as fatigue, level of performance, sleep propensity, and to some external factors, like shift system,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Six hundred and sixty-eight events in the metallurgical industry have been analysed in terms of time of day, time on task, consecutive day of the shift block, day of the week, and season.The injury rate was similar on all shifts but more severe accidents happened in the nighttime. Somewhat more injuries occurred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shift, in the second part of a shift block, and in summer compared with winter. There were fewer injuries at weekends. 相似文献
12.
为了预防和减少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某城市地铁5年的运营事故资料,探讨了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规律,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地铁运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统计年度内地铁运营事故年度总量较为平稳,事故的发生对月份变化敏感度较低,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小;信号故障、车辆故障是发生最频繁的事故类型,合计占事故总数的56%。事故原因分析显示,设备设施因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7%;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根据地铁运营事故特点,从人、机、环、管4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为提升地铁网络的应急救援能力,提出兼顾地下和地面交通两种运输方式的应急资源网络化共享模式,并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对应急站点进行优化选址。模型以应急站点数量最少和总响应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地铁车站重要程度为关键因素,求解各地铁车站的优化覆盖方案。提出了一种多目标分布估计算法,该算法采用拥挤比较算子和锦标赛选择算法获取优势群体,借助概率模型描述可行解的离散分布,并不断更新概率模型来实现种群的进化。运用建立的模型和算法求解北京市局部地铁网络应急站点选址问题,最终获得满足地面交通运输时效、并符合问题优化目标的Pareto最优解集。与NSGE-Ⅱ算法相比,多目标分布估计算法提前123代开始收敛,且针对最小化问题,多目标分布估计算法最优解的两个目标函数值较NSGE-Ⅱ算法分别减小64%和29%。可见,模型符合地铁应急站点选址问题的决策规则;多目标分布估计算法有效地缩小了决策空间,它比NSGE-Ⅱ算法更快地收敛,且能够获得更为优化的应急站点选址方案。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