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滑坡危险性评价对滑坡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信息熵理论建立了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同时综合考虑影响滑坡演变的各种因素,在GIS下对四川省青川县滑坡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获取了该研究区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并将该区不稳定斜坡作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滑坡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该评价模型可用于滑坡的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毛伟  如黑艳 《地球与环境》2011,39(3):399-404
在深入总结分析金坪子滑坡和利用GIS技术提取坡度等因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金坪子滑坡的表面形态、滑坡内部条件和诱发因素中选取11个指标作为评价金坪子滑坡危险度的评价因子,根据典型地质灾害危险度评价模型对金坪子滑坡进行危险性评价,最终得出金坪子滑坡的危险性系数为3.87,危险度为Ⅲ级,危险性较高;同时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将AHP法得到的权重进行因子赋值并叠加计算,最终得到金坪子滑坡危险性分区图,其结果与实际勘察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相结合进行金坪子滑坡危险性评价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滑坡易发性评价只能确定滑坡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空间概率,无法根据研究区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对滑坡危险性做出动态的预警。将降雨等滑坡诱发因素叠加到滑坡易发性评价图上,从空间和时间上同时对滑坡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测,可实现降雨型滑坡危险性预警。以贵州省思南县降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滑坡和降雨数据,采用基于临界降雨阈值的滑坡危险性预警方法,对思南县滑坡在降雨诱发工况下的危险性进行了预警研究。首先采用逻辑回归模型计算出思南县滑坡易发性分区图;然后以滑坡易发性分区图为基础底图,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与研究区滑坡事件相关性最大的前期降雨天数,并确定研究区前期有效降雨系数用于计算前期有效降雨强度,得出降雨诱发滑坡的平均有效降雨强度EI与降雨持续时间D的阈值曲线(EI-D阈值曲线);最后将EI-D阈值曲线叠加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分区图,得出思南县降雨型滑坡危险性预警等级分区,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临界降雨阈值的滑坡危险性预警方法所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能够精确高效地反映降雨诱发滑坡的空间概率和时间概率。  相似文献   

4.
降雨诱发公路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动态权重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影响降雨诱发公路滑坡灾害危险性的因素,构建了考虑不同降雨强度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测算各分项指标的权重,最终以童家湾滑坡为例对动态权重系统应用于危险性评价的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随降雨工况的变化,表征各因素对评价系统影响程度的权重系统呈动态非线性变化趋势,由此导致滑坡危险性相对...  相似文献   

5.
张栋  范育青  辛程鹏 《环境工程》2014,32(10):133-136
为定量地对高原山地滑坡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以受滑坡危害影响严重的贵州省织金县为例,在层次分析法评价滑坡危害性的基础上,根据织金县实地考察情况,选取影响该区域滑坡危害性的15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适合当地的滑坡危害性评价系统,并对部分地区进行计算,其结果基本符合实际勘察结果,该评价系统可以定量对织金县滑坡危害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嵊州市剡湖街道南山塘滑坡是典型的玄武岩台地型滑坡,结合该滑坡特征和成因机制分析,采用非饱和渗流和极限平衡分析理论,通过流固耦合数值计算和蒙特卡洛模拟手段,以风险评价技术为指导,建立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危险性-动态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并以不同降雨强度下滑坡灾害动态风险水平为准则,开展滑坡综合防灾决策研究,分析系统截排水和远程自动化监测预警等技术体系用于玄武岩台地型滑坡综合防治的可行性及效果。结果表明:该滑坡所处台地地貌、玄武岩间夹硅藻土分布以及潜在滑移面缓倾状产出构成特殊的滑坡地质结构特征,降雨及地表水入渗对滑坡体稳定性具有弱化和劣化作用,可引发坡体局部差异变形或剪切蠕滑,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属于蠕滑-拉裂式;在暴雨直至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作用下,滑坡由基本稳定发展为欠稳定,滑坡危险性渐变为中等危险性,滑坡危险区内综合风险等级为高和极高的范围相应扩大,动态风险水平变高则有必要加强滑坡风险管控;结合滑坡地质结构特征、动态风险水平以及场区环境和治理投入,采用系统截排水和远程自动化监测预警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对南山塘滑坡进行综合防治,经监测分析和效果评价,治理工程的防治效果显著,滑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且危...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南地区滑坡规模与频率分布的关系研究较缺乏,而滑坡规模-频率分析是滑坡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内容。选取浙西梅雨影响区淳安县作为研究区,基于区内388处滑坡编录数据,开展了以面积和体积为滑坡规模参数的滑坡规模特征分析,并利用幂律分布模型分析了滑坡规模与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我国西部地区相比,研究区滑坡的规模要小一到两个数量级,体积小于10×10~4 m~3的小型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分别占99%和90%,其中又均以体积小于1×10~4 m~3的滑坡分布最为集中,分别占岩质滑坡和土质滑坡的87%和68%;与全球其他地区类似,研究区滑坡面积与体积符合幂律关系;基于幂律分布函数和三参数反伽马函数的滑坡规模-频率关系分析显示,研究区滑坡规模-频率分布曲线与全球其他地区的类似,具有典型的"偏转"现象,即中大规模的滑坡规模-频率分布曲线遵从幂律关系,而小规模的滑坡规模-频率分布曲线出现了"偏转"现象;通过对滑坡规模-频率分布曲线出现"偏转"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区滑坡编录数据的完整性。该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甚至我国东南地区滑坡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向喜琼 《地球与环境》2005,33(Z1):136-138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生存空间不断向山区扩展,使得近年滑坡等山地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防范和减轻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寻求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更为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的现实途径。而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的基础,本文在这一领域做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以赫章县高位排查成果资料为依据,以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合适的评价指标与权重计算各单元格易发性综合危险性指数,利用MAPGIS空间分析功能生成赫章县滑坡地质灾害隐患易发程度分区图,其易发区分为:滑坡地质灾害高易发,中易发区及低易发区,面积分别占全县面积的22.27%、49.01%及28.72%,并细分为6个亚区。分区结果与赫章县实际调查滑坡灾害点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表明此评价方法的可靠及实用性,其可结合研究区实际地质环境情况为赫章县政府部门防灾减灾及滑坡灾害点预测预报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结合监测位移R/S分析的树坪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力学分析计算的滑坡传统稳定性评价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监测位移才是最能反映滑坡稳定性状态的证据,将稳定性计算与监测位移分析相结合将更加有利于滑坡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本文基于三峡库区树坪滑坡长时间位移监测数据,采用R/S分析,并结合Geo SLOPE/W和SEEP/W的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对树坪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显示在自重+175m库水位+暴雨工况下滑坡整体欠稳定,监测位移R/S分析显示未来滑坡变形将继续加剧,两者结果较吻合。可见,在具备滑坡监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监测位移的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是一个较好的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沪蓉国道恩施付家坡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沪蓉国道是我国东西向一条重要的主干线,是国家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对西部开发与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该主干线恩施付家坡滑坡与付家坡隧道相邻,对沪蓉国道的施工与安全运营存在着安全与质量隐患。本文采用推力传递系数法和有限元法,对沪蓉国道付家坡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滑坡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3"S"技术在单体滑坡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采用3"S"技术的单体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原理,对单体滑坡的致灾因素和评估模型做了全面的界定.分析了光学遥感数据和干涉雷达技术在单体滑坡遥感信息提取的应用.对地理信息系统在评估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着重分析了数字高程模型、空间分析手段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滑坡监测过程中,常规技术方法往往会受到气候与地形的限制,且连续观测能力较差,实施困难较大.而遥感技术可以克服观测条件的限制,并可针对滑坡不同阶段实行监测.此外,地统计分析方法可充分利用遥感数据本身具有的空间相关性,可以提高影像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因此,遥感与地统计方法集成用于滑坡监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滑坡易发性区划制图过程中,预测模型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众多影响因子的选择和组合,如何选择滑坡影响因子以优化滑坡预测模型的性能是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关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强关联分析的Apriori算法,通过滑坡强关联分析来从预选的15个滑坡影响因子中选择诱发灾害可能性最高的因子进行组合,进而利用随机森林构建滑坡易...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磐安县滑坡灾害空间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浙江省磐安县滑坡灾害发生的环境和基本特征,分析了影响灾害发生的各因素与灾害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提取出影响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地形、坡度、岩性、构造、水系、公路。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各因素图件栅格化为250 m×250 m的单元共19765个。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方法对研究区滑坡灾害进行了定量的概率预测,为解决滑坡灾害定量风险预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同时也做了危险性定性空间预测分区图,将预测结果与该区历史滑坡灾害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发现,预测精度为75.8%。2004年8月浙江省遭遇“云娜”台风期间,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采用该方法进行了试运行发现,预测范围内新发生的灾害点均落在了高、中易发区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采动滑坡是山区煤矿开采沉陷诱发的最为严重的一种非连续滑动破坏形式。为了对采动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在常规层次分析法求解权重的基础上,通过对判断矩阵构造过程的改进避免了一致性检验,建立了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并以马桑湾滑坡为例,在分析采动滑坡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采动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递阶层次结构,应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该采动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性排序,其排序结果与现场实际相符合,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结果对采动滑坡预防和治理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延涛  刘高  康胜  毛深秋  崔凯 《地球与环境》2005,33(Z1):380-384
秦峪滑坡是国道212线上最严重的滑坡之一,以前对其研究程度较浅,认识深度不够,导致该滑坡至今未得到有效治理。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在大量现场调研、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对该滑坡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秦峪滑坡是一个在断裂带基础上发育的一个多层次、多期次大型滑坡群组合体。同时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角度,恢复演化时序,建立了滑坡的时空格局,并进而探讨其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获得了秦峪滑坡客观的本质认识,为国道212线秦峪滑坡的治理以及拟建兰州—海口高速公路的选线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